因為換工作的緣故,所以有很長的一陣子沒有接觸桌遊。
今天參加桌遊團,剛好玩了這款「和諧羅馬」。
對板上的很多朋友來講,這可能是已經過了「新鮮期」的遊戲。
不過剛好最近也沒玩什麼策略比較複雜一點的遊戲,
那就趁著這個機會,講述一下周五夜嘗試了這款遊戲的一些感想及心得。
本文會比較集中在對「策略」的一些心得想法,內容介紹較少。
至於開箱、規則介紹、綜覽的部分,我覺得千言萬語都比不上小柴的這篇介紹:
http://boardgame-record.blogspot.tw/2013/11/concordia.html
如果對這個遊戲不熟,可以先看看這篇。:D
(同篇文章小柴也有同時發布於本板,大家可搜尋和諧羅馬即可找到)
另外這篇是我初次接觸這遊戲的一些感想,有些部分難免有失公允。
若大家覺得有什麼地方看法不同,也迎提出來,大家討論討論。:)
================= 以下本文正式開始 =====================
講述我對這遊戲的心得之前,還是先來講講玩過這遊戲之後的整體感覺。
首先是我覺得有趣的部分:
多元計分,卻不影響主題策略
第一個讓我覺得蠻不錯的點就是:計分方式的種類,和主題的策略,搭配還不錯。
跑分game常常會出現固定行動模式的一點,就是計分方式過於集中;
因此遊戲常常是在完成了一個跑分引擎之後,落後者想要追分就很困難。
再不然就是遊戲計分的方式過於分散。
好啦,雖然是每種計分方式都要碰一點,但相形之下主軸就沒有那麼顯著。
常常是哪邊分數高,就往哪邊跑,佈局策略相顯之下就較不重要。
但和諧羅馬這部分我覺得做的就還不錯。
起始就有六種計分方式,每種方式的分數都有個頂。
而採取哪一種計分方式,取決於你手牌的種類(每一張手牌,計一次分)。
是故,如果只偏重某一門,那一來起始手牌的分數有虧;
二來,其他玩家也可以藉由買走你的計分卡,來阻止你拿分。
但是如果門門都偏重,那分數就比較難發展起來
單打獨鬥,慘;搭順風車,讚
遊戲另一個有趣的部分,我覺得算是玩家的互動。
的確,這遊戲乍看之下,大家都會覺得玩家之間的互動不夠。
每個人除了因為手牌自己卡自己之外,搶位搶點好像影響都不大(卡不到人啦)。
不過正式因為自己卡自己的機會太多了,所以能搭順風車就顯的重要。
首先就是每張卡的效果太少,偏偏這卡片又只有一張。
對,我就是在說「建築師Architect」這張卡。
遊戲過程中,建築師是個很重要的動作,因為蓋一座城市,平均可拿2~3分。
而越多城市,也可以幫助你在使用「長官」這個動作時,多拿一些資源。
可是起始牌堆裡面,只有一張建築師。
所以通常都是「建築師」蓋完兩個城之後,接「長官」拿資源,再回來蓋房子。
但建築師已經用掉了啊?還想蓋房子怎麼辦?打一張護民官?
事實上你有更好的方法,就是在別人做「建築師」的時候,跟打一張「外交官」。
原則上,除非有更好的動作(產資源、蓋城、搶卡),不然護民官是越少打越好。
因為每打一張護民官,你就等於少賺三回合(或說少三塊錢)!
(從第四張開始,每一張拿一元,所以同樣打八張牌,你多用一次護民官,就少3塊)
另外一個部分是產資源。
基本上,一個「長官」可獲得的資源有限,通常是2~3。
當然我們也可以把一個省的城市蓋滿滿,這樣一次至多可以賺4~5資源。
但這其實不是挺優的策略,因為:
1.每個人一開始有兩張長官,而長官的計分方式,是「一個省」至少一個城。
如果把城全蓋在兩三個省裡面,那平均一個城就是損失大約2分。
2.如果你把一個省全蓋滿了,那請問,有哪個白痴會想選長官,然後踩你那個省?XD
是故,分散投資當然還是比較好;一來有行省分數,二來容易共利。
不過切記啊!分散投資不是跑到沒人去的地方,還是要有別人一起蓋房子才比較有機會
當然啦,上面都在說有趣。
基本上,我覺得這遊戲還是有些不太有趣的地方:
中規中矩少亮點
Mac Gerdts大師,請你摸摸你的良心,出一款遊戲沒股票也沒轉輪,這樣對嗎?(大誤)
上面是玩笑話啦。:p
說真的,看到一個遊戲設計師嘗試不同的設計,當然是很好。
可是當我玩過這款遊戲之後,我覺得真的很難找到哪個點,讓我印象深刻。
可執行的動作取決於個人手牌,這讓我感覺有點像是「不卡別人的波多黎各」。
別人做過的動作你不可以做,只是這回「別人」換成「你自己」(這反而有點變糟:()。
蓋城產資源、賣東西、搶卡片,這些感覺很多遊戲都有。
雖然整體策略性都有,但感覺比較沒有那麼強大的話題性。
歹戲拖棚拉台錢
其實當初聽到這個call game規則,就應該要覺得十分不妙。
各位,請問一下,你有聽過玩「發電廠」是二、三、四、五名在call game的嗎?XD
應該有啦,畢竟大家電廠玩那麼多場,或多或少應該是有。^^||||
不過一般說來,如果不是第一名,合理的策略應該是積存實力,延後call game。
可是要知道,電廠好歹有分階段,加速call game,這遊戲可沒有啊!
所以一旦發現有個人分數領先的時候,如果他不call game,大家就慢慢磨吧。XD
尤其是這個遊戲步調感覺又十分緩慢。
若是凡是自己來,一動作拿資源、一動作生錢、一動作蓋城,再一護民官把牌洗回去..
對於初次玩還不懂的玩家而言,要蓋完15座城真的是有點漫長。
我們今天下場的全是新手,對遊戲目標都還不太熟。
一場遊戲大概玩了超過二個小時。(有嗎?應該有吧?)
要說有哪裡不滿,大概就是這點了吧?:(
遊戲過程檢討&感想:
不過遊戲玩成這樣,我覺得基本上跟我們今天對call game概念的誤解也有些關係。
遊戲前聽規則的時候,覺得call game基本上蠻吃虧。
因為其他玩家可再多動一次,感覺有優勢。
但是實際上玩過之後,我覺得優先call game還是比較有優勢,因為:
送7分其實很多:實際上真的有到7分的動作真的不多。
選墨卡托通常很難賺超過30元,意味這動作不會超過3分;
蓋城的話通常難蓋超過3城。
如果沒針對朱庇特(Jupiter)加強,1城是2分(起始2朱),若再多1省是3分。
9分其實很了不起;但資源常常不容易配合,特別是對手突然call,臨時湊資源很難。
我覺得最賺的動作還是議員買2卡,正常玩我覺得1卡8分並不難;
但這是在對手是以蓋城call game的狀況下,如果對手是靠買牌的話,議員買不到卡。XD
而本次遊戲,若要用一句話來總結,我想會是:織布或不織布?這是個問題。
對不起,我很堅持要講這個不織布的冷笑話!XD
開局時其實策略已經打定好,絕對要搶下磚塊磚家。
一來是我發現,這遊戲要不蓋磚城,幾乎不可能。
所有長官能拿的行省,通常都會是麥以上的資源。
除非一省有2個磚(我沒遊戲,順便問一下這有可能嗎?),不然一定是麥以上。
既然都要出磚城,那何不乾脆搭配專家來爆磚呢?
不過事後想想這其實不是很聰明的策略。
磚塊專家其實是張很不賺的卡。
因為每個人起始就2藍,等於蓋1座磚城就虧2分;
但磚塊專家卻只給你1城3分,等於實際只賺1分。
如果遊戲之後又入手1張建築師(藍色計分卡),等於磚塊專家完全沒有賺。
那磚塊專家好在哪裡?
好在磚城其實是這遊戲最便宜的城,需求資源單一,然後錢又便宜。
就算有其他人搶先蓋了磚城,你要再插二城也很容易。
基本上搶了磚城,應該是要趁大家都還沒發展起來時,爆稻rush搶call。
不過這是我回到家之後才想到的,不然我應該會採rush然後9點就回家。XD
總之遊戲就是在莫名其妙的狀況下進行。
我搶了磚城之後,接下來又想說:要搶卡,那我是不是該搶個織布好搶卡?
於是:織布或不織布?這是個問題。XD
當初搶織布城是為了:
1.織布好賣錢
2.城市可以產布
後來想想,搶織布城其實沒那麼必要。
1.商人能處理的資源有限:
就算我有很多布,但是賣布算一種資源,買貨也算一種資源。
但是不管是生人、蓋城,都是要兩種以上的資源。
等於還是需要兩個動作才能完成,這不見得比執行「長官」來的好。
(但不缺錢是真的,我後面都是織布插二城 XD)
2.長官「一定」可以拿織布:正常如果織布的省分是分散的,那會有四個省可以拿織布
如果織布量不是那麼大的話,那其實不如在織布省蓋其他資源城,會比較優。
畢竟買卡不是只有看「布」那麼簡單。
所以搶織布城真正的好處是:
1.總會有人想要拿布,然後你就可以順便拿一個。
2.真的很缺錢的時候,長官→商人,這樣是14+ 3or5元,平均一動8.5~9.5元。
這個大概僅次於殖民者生錢了。
於是就這麼陰錯陽差,我蓋了第一個布城;當織布專家出來時,我蓋了第二座布城。
事後想想這樣其實蠻危險的,因為同場娜考也有一座布城,搶織布專家其實也不虧。
但是最後織布專家還是被娜考放過,最後是落入我手中。
起初看起來還並不威,不過跟商人配起來的時候,就猛了。
4布 + 5元 = 33元,然後還可以任意選一種資源。
這個時候我還在迷迷糊糊,一直到最後我發現原來是把城蓋完就call game時,
我才賣布換稻,衝磚城然後call game,當時心裡想的全是「我要回家」。XD
小結:打的有點匆忙,本來只是想隨便聊聊,結果越講越多。
有的地方很亂,也有些地方可能觀念不正錯,也歡迎大家指正。:)
正如過程中,帶遊戲講規則的娜考所言:
「遊戲的勝負其實是從100分之後開始啊!」
最後以138分小勝,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為同場大家都是新手,才玩到那麼肥。XD
總之大家切記,買卡和佈城這兩個動作才有分。
不知道怎麼佈局的時候,朝買卡和擴城走就對了。XD
大致這樣,拋磚引玉,也歡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