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好讀版:http://chulankao.blogspot.tw/2016/03/123_22.html?spref=fb
上一篇<易食不是問題,偏食才是>,意外獲得一些教育界人士引用。在此,就
順路來談一下我對台灣目前教育桌遊熱潮的看法。
當前桌遊進入課堂的狀況非常多,這有各種成因,在此先暫不提。但就我考察台
灣目前的教育桌遊,以及在第一線和一些正在課堂上使用桌遊的教師們交流的經
驗,我必須說,目前的教育桌遊熱潮,實際上存在相當多的迷思、誤解與問題。
桌遊的教育性奠基於遊戲性
第一個普遍的迷思是將桌遊視為教具,過度觀注遊戲到底乘載了多少資訊,認為
資訊的乘載量決定了玩家吸收多少知識,而忽略了遊戲的樂趣,才是促使玩家去
學習這些知識的動機。此派誤會的其中一個版本,是將學生透過遊戲學到的知識
,就當成是遊戲樂趣的來源。
是這樣嗎?你玩遊戲的樂趣來源,來自於你學到的知識?
讓我們用一個經典的”透過遊戲學習”的範例來分析這個論點。在我中學年代,
有兩款電腦遊戲,一款救了很多人的世界地理,另一款救了很多人的中國歷史。
前者叫”大航海時代”,後者叫”三國志”。
後者我沒玩過(故我歷史很爛),所以我拿前者說明。前者基本上叫做一個開船
遊戲,你得在世界地圖上開船貿易,時不時還要打一打海仗。你開一開,很快地
中海附近哪一國在哪個地方有什麼特產你一定會知道。等你開到大西洋上,你絕
對會切身了解當年橫渡大西洋一堆人死在壞血症上一點都不誇張,然後不小心卡
在赤道無風帶上就等死吧!
遊戲中有些寶物還得到特定的經緯度上才能拿到,所以誇張一點的人,會玩遊戲
玩到各地經緯度都背下來給你看!
好,回到原本的問題。你的樂趣來自於你學習到這些知識嗎?
不是吧!你是因為想繼續玩遊戲,想要贏,所以才去查攻略,才去背經緯度吧!
享受遊戲樂趣是你去進一步學習資訊的動機,不是結果。
退一步來說好了,如果今天學習資訊本身就構成樂趣,那大家應該都很樂於讀書
啊!玩遊戲還要學規則還要花時間多麻煩啊,直接翻書不是更快?
可是大家都知道各種學習問題普遍存在啊!那怎麼會認為學習知識本身就構成一
個(普遍的)樂趣?
這是我覺得目前教育桌遊的第一個大問題:忽視樂趣的重要性。一個檢查方式是:
今天撇去教育性,大航海時代還是好玩,三國志還是好玩的,演化論還是好玩的。
但是,有幾款台灣的教育”桌遊”,走出課堂後大家還願意去玩?甚至別說走出
課堂了,有多少桌遊,學生願意在課堂裡重複開,而非只是基於”已經聽老師講
太多課了”?
我們當然可以把桌遊當成教具,當成一個純粹的資訊呈現輔具;但如此一來,我
們就自斷手腳,放棄了遊戲透過樂趣,讓玩家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學習新資訊的
強大威力。
沒有這個特性,那說實在話,這個”教育桌遊”,跟把課本直接印在紙牌上,並
沒有差多少。
遊戲好玩不代表容易傳遞資訊
另一個普遍的迷思則是,當遊戲好玩時,上面乘載的資訊就會自動進入學生腦中。
此派誤會的其中一個版本,是常常會找一個容易上手又嗨的遊戲(通常是”哆寶”
之類的),然後試圖把所有的教材都往上塞。
一樣,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論點。遊戲好玩,就自動代表資訊傳遞?
回到我們前面的大航海時代的範例。這遊戲你需要在海上到處航行,所以風向是
重要的,洋流是重要的,地理位置是重要的。你為了贏,所以你會去了解它。
但劇情呢?
大家就別自欺欺人了,有多少人玩各種電腦遊戲,看到劇情對話都是”空白鍵跳
過?”
為什麼會被跳過?因為跟遊戲沒有關係嘛!跟勝負沒有關係嘛!
這一點是關鍵:你的資訊必須放在攸關勝負的位置,才會進入玩家腦中。並不是
遊戲好玩,遊戲的資訊就會進入玩家腦中。
舉個例子:大老二還算好玩吧?至少大家多少都會玩一下。
那當你拿那種上面畫著動植物圖鑑的撲克牌玩時,有誰把上面的資訊看進去了?
有才奇怪吧,跟遊戲又沒關係。
同樣的道理,馬力歐還算好玩吧?那如果我把每隻怪物的頭上都放個元素符號,
你覺得大家會因此把符號背起來,還是就直接踩過去?
這狀況其實很普遍:因為要讓資訊變成”遊戲”,就找個對對碰啊之類的,把東
西塞進去,然後誤以為這樣就能夠”教”學生,孰不知玩家只會把怪物踩爆,根
本不會理你上面寫了甚麼東西。
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許多有既有桌遊教學的案例。舉例來說,”誰是牛頭王”裡,
有些數字倍數的牌上,牛頭比較多,因此有許多老師用這款遊戲教倍數。
但如果你仔細想一下,這遊戲你在玩的時候,你需要的資訊只有(1)數字排序
(2)牌上有幾顆頭。你不需要知道什麼倍數的牌上頭比較多!
我已經不知道有多少次出去帶數學教師的研習,拿出這款遊戲,讓大家玩完以後,
問大家有誰注意到頭跟數字的倍數關係?會發現到這個的人,保守估計不到一成。
那,我們怎麼會認為學生就會自動學到這個知識?
這個迷思還有一個變體,叫做”為了便於傳遞資訊,遊戲要越簡單,越易食越好。”
這個誤解是把兩個部分混在一起了:易食的遊戲是你好教會學生玩,不是學生容易
從裡面學到東西。這是兩碼事。
舉例來說,如果大航海時代今天那些風向洋流規則都拿掉了,開船開太久不會斷糧
死人,把種種細節規則拿掉,遊戲變簡單了,但你不也因此不需要去了解那些洋流
風向地理位置?
如果今天把演化論裡的食物規則拿掉,遊戲變簡單了,變易食了,但你也不再需要
去理什麼冬眠功能,你還會那麼在乎這些生物特徵嘛?
就如同我在前一篇<易食不是問題,偏食才是>中提到的,重點是適合的遊戲,不
是易食的遊戲。冷戰熱鬥就是要這麼大這麼難,才能完整反應那個時代的拉鋸。我
們當然也可以把所有地圖啊數值啊全部丟掉,就用這些牌做個大老二之類的遊戲,
但那帶給學生什麼?另一款大老二?
老實說,教育桌遊比一般桌遊還更難設計,因為它必須非常精準地把資訊,放在玩
家的決策路徑上,而這需要對於玩家的行為有非常充分的掌握。在台灣桌遊設計圈
都還沒有非常成形的現在,有大批大批的人投入”教育桌遊”的設計,是件滿奇怪
的事情。出現許多教學上無法達到教育目標,遊戲上也沒有樂趣的作品,也就不是
太令人意外的事情了。
台灣教育有很多問題,也有許多人願意以各種不同角度來面對這些問題,這是好事,
也是件偉大的事情。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採取一個有效的方式,確實的解決問題。
千萬不要認為在桌遊或是教育桌遊的旗幟下,就自然可以改變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