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應該是要私信給原原po的,但因為妳用匿名帳號,所以我只好公開
分享經驗談,希望原原po會看到這篇,也許我的方法可以供妳參考。
如同我上篇文所說,當我在國外想為婚姻做打算時,除了在社交上多認識人,
在思考要否回台灣找對象前,我曾在交友板寫過一篇徵友文。我平常不會去
那裡,對那板的使用者素質持保留態度,但我只是想看看用心寫篇文章,會
得到什麼回應,所以對結果很平常心。
我po文的年紀大約是妳現在的年紀,但我收到的信件數量,遠超過我的預期,
畢竟我認為交友板大都是二十幾歲,所以我認為年齡符合者應該不多,但結
果卻不然,而且若以世俗的條件論來看,他們的條件都很不錯、甚至應該說
很好,這些人都是潛水者,不是會浮出水面po文或推文的人..以這樣的角度
去看,我想重條件的妳,若去徵友,可能有機會從中找到有興趣認識的對象。
但是若妳對外表很要求,這較個人的審美觀,就要由妳自己去選擇了。
因此我個人的經驗是,年紀並沒有阻礙到男方對一個女人的興趣,而會認為
是阻礙的那些人,自然也不會靠過來,這種自動的篩選機制,我覺得挺好的。
我可能會鼓勵妳,交友方式有很多,但也許妳也可以試試寫篇徵友文,看看
會否遇到不錯的異性。以下我想和妳分享我寫徵友文的方式和態度:
1. 自我介紹-我是以敍述文的方式在談自己,除了年齡之外,沒有提及自己
的任何外在條件(包括學歷、工作、身高體重等),我只有提到
在美國求學、目前在國外工作、但有意願搬回台灣。
我用較多的篇幅在描述我的生活型態、經驗歷練和心情,內容
中可以讓聰明的讀者看出我的習性和觀念。所有我知道會加分
的「條件」,我一個都沒有寫,而且是刻意不寫,因為我不希
望我的價值或引起對方興趣的,是來自於這些包裝。
2. 擇偶條件-我有列出幾點期望/拒絕的條件,但全是和內在有關,沒有提
到外表。(我重內在遠大於外在,所以不想用外表作為第一篩選要件)
3. 附註-寫了將近一千字的我,只希望對方和我一樣,能自己很有誠意的寫封
不短的非罐頭信,而且我特別叮嚀,若他們已有車有房,請他們『不
要』告訴我,尤其是靠父母資助的,因為對我來說,那和一個人的本
質無關,除非他很想藉由這些來證明他過去 "個人努力" 的成果。
簡言之,我不把自己當成條件集一身的方式去做自介、也不希望對方來信只能告
訴我,他是某名校畢業、擔任什麼職位、有否車房,因為和一個人能否談得來、
或相處是否愉快,都和這些沒有關係,這是我過去的心得。
雖然大多數的來信者,在自介時,仍會提及自己的學經歷或背景,但他們就會更
願意花較多時間和妳談內心思維的東西,妳可以在決定要否更進一步的認識。通
常只要再透過通話,我大概就可以感受出一個人的性情,心裡多少就有譜了。
我的核心概念是:以什麼方式取得,也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失去。以色侍人、色弛
愛衰;這個色,換成其他物質/外在條件都一樣。不是它們不
重要,而是不要讓它們變成妳被喜歡的唯一條件,否則妳的價
值就很容易被取代。就像對妳一見鍾情的那位男士、後來突然
沒感覺沒興趣了,這樣的人性,其實並不令人意外。
希望我連續兩篇的經驗分享,對妳在擇偶/婚姻上,能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
只要妳很用心的經營自己的內外在和生命的累積,年紀的增長,自然有該熟齡的
韻味和風貌。同樣的年齡,會有數十種生活/感情態度,就端視妳要當哪一種。
亞洲文化比較會用負面字眼形容女生(日本:敗犬;台灣:剩女),有在美國過的
妳應該知道,美國不會用這種字眼形容未婚女性,妳只是人在台灣,但妳的心胸
和思維卻不一定只能被台灣的世俗觀束縛,先創造自己的價值,最後會物以類聚。
祝福妳有天找到妳想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