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要上研究所的年紀,經歷過4段感情(目前第4段ing),本身理工科系、修過不少教育
學程之心理學、諮商、人際溝通相關課程;簡單挑3個,根據理論,應用在長期(不是短期
喔!)親密關係(不一定愛情)中,自己覺得最具支配性的因素。
Reference 都很實用喔 !
非本科系,如有不周,也請不吝指教,謝謝!
======================
(1) 不要犯大錯 [1]
犯錯需要做好幾倍的好事(行為經濟學研究是2倍) [1],才能把傷口補到「接近」復原,
但還是會在心裡留疤。
一般人都忽略這點,但不犯錯(比方因小事吵架冷戰、跟別的異性勾搭不清),比規劃一趟
情侶雙人精美的日本旅行重要多了!
(2) 開放程度&調適性 [2]
越能接受多元價值的伴侶,越好相處,尤其在長期親密關係中很明顯可看出。
而越能理性調整自身價值觀、行為模式的伴侶,在長期關係至關重要。
(3) 情緒流動性(回應性)、公開討論彼此需求和情緒 [2][3][4][5]
真切、深層的情感、經驗交流,而非嘴上有聊天講話,但沒有體會對方感受並給予真心的
回應。
相處時間長短,沒有一般人想像的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相處的品質!而品質主要取決
於雙方的情緒流動性。
別讓對方需要「翻譯機」,真誠勿迂迴的表達自身需求和情緒;同時,也要當對方的「翻
譯機」,翻譯且傾聽對方需求,然後討論如何折衷。
=======================
<Reference>
[1] 2017 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只說明了這一件事:花錢時千萬別心痛
https://goo.gl/Q25p9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