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L大的文,我由衷地感到敬佩,並且心疼。
我想原原PO誠實、坦白、且赤裸的告白,一定觸動了L大內心某些柔軟的部分,
因此決定也寫下自己的生命歷程。
在文中所展現的堅毅、韌性、與光輝,
我想一定也給其他人帶來了強大、卻又溫暖的力量。
我並不想否定L大對於自己的感覺,或經歷的歷程,並不想去推翻什麼,
因為我相信每個人對於自己的生命都有絕對的解釋權,這其中有某種純粹。
那是因為只有自己才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經歷了那個狀態、那個情境的人,
旁人可以接近、可以理解,但絕對無法取代。
所以我很珍視這種絕對性。
我自己在精神醫學的臨床領域已工作了幾年,不敢說瞭解了多少,
但我想就自己看到的部分,並以自己的立場寫下這篇文。
同時也想多多少少,為急性病房、慢性病房裡的病友,
或者許多無法踏出家門、無法步入社會、無法接觸人群的病友,
作為一個小小的傳聲筒,來替他們發點聲。
雖然要反駁L大的部分內容讓我感到很猶豫。
但我仍相信,理解和包容不會帶來傷害,只有無知才會。
所以我想就憂鬱症的部分,做一個小小的補充。
「憂鬱症狀」與「憂鬱心情」
是相似,但卻截然不同的概念。
「憂鬱症」雖然會有「憂鬱心情」,
但「憂鬱心情」並不會光因為嚴重程度的增加而演變成為「憂鬱症」。
造成憂鬱症的原因有很多,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因素。
但原因通常不會只有一個。
儘管回顧憂鬱症病人的病史,經常可以觀察到在發病前有心理或壓力事件的發生,
但真正發病往往還需要有「生理條件上的易感性」,最終才會發展成憂鬱症狀。
然而心理與生理之間的關係是緊密聯合的,有時難以區別原因。
但說憂鬱症其實是一種生理症狀的這種說法,並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生理的部分主要包含腦內神經傳導物質濃度的不平衡,或是腦結構的不同。
這會導致患者產生憂鬱症狀,包含無助感、憂鬱低落、負面思考、自殺意念、
睡得太少或睡得太多、吃得太少或吃太多,
甚至有時也會有激燥、易怒等等狀況。
這些症狀看起來,的確跟單純的「心情不好」或「憂鬱心情」很像。
但差別在於「心情不好」是可以輕易地被反轉的。
你可以透過作自己喜歡的事,曬曬太陽、跟家人朋友相處,吃好吃的東西。
看看電影、書籍,接受不同的想法讓自己轉念。
或者任何可以讓你心情好起來的事,來反轉這種憂鬱情緒。
但這些事情對憂鬱症患者來說,卻是非常困難、甚至是做不到的。
他們無法單純透過上面這些做法,來消除自己的症狀。
舉一個例子來說,
假設我們心中每個人都有一個水桶,心情不好的時候,水桶會灑一些水出來,
這時候如果我們拿抹布把水擦擦(跟家人聊聊),
或補充一點水(曬太陽、吃好吃的東西)
我們的心情就可以再度好起來,這沒有問題,
因為水桶還是完整的。
但今天如果水桶破洞了一直漏水呢?
你可以一直擦地上的水,也可以一直不停地補水。
但你若沒有把水桶補起來,卻沒有從源頭解決最根本的原因,
可以想見的是,無論你做了多少努力,水還是會漏個不停。
而你也不會因為做了這麼多的努力,而感到心情好起來。
因為雖然外觀上看起來都是在漏水,但解決方式上卻有著根本性地不同。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時會說,不要再對病人說加油的原因。
因為有時候連病人都搞不清楚這種差別,
連病人自己都認為是自己的心理比較脆弱的原因。
因為已經嘗試了無數的作法,已經做了各種努力了,
為什麼自己卻沒有好起來?
為什麼我沒有感覺好一些?
為什麼憂鬱的感覺還沒有消失?
是不是因為我真的比別人差勁?比別人脆弱?
但真的不是這樣子。
我們只是需要換個方式處理而已,要真正從根本的原因開始下手。
這就是精神科可以幫上忙的地方了。
抗憂鬱劑對大部分憂鬱症患者是有幫助的,
大多數的抗憂鬱劑都是在改變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
使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可以平衡。
有些患者服用抗憂鬱劑治療之後,
甚至會覺得先前那些造成心情低落的事件,已經不會造成他們的困擾。
因為有時心理事件並不是造成壓力的「原因」,
而是因為被憂鬱症影響,而使中性事件變成壓力的一種「結果」
但我們往往很難分辨兩者,所以一般才會有:
憂鬱症患者是心理特別脆弱的一群人的這種想法。
因為對一般人來說並不會造成困擾的中性事件,或負面事件,
有時反而會造成患者過大的壓力或負面情緒。
但憂鬱症患者脆弱的不是心理,
真正脆弱的,其實是身體。
是因為身體出了狀況,才使得他們在面對事件時顯得難以調適或有適應不良的情況。
只是他們的症狀並不像其他疾病一樣,是那種顯而易見的狀態。
沒有可以吐得出來的嘔吐物,或是外顯的正在流血的傷口,
沒有長在皮膚表面可以切除的腫塊,或體液顏色的變化。
所以還是有一些人,不相信憂鬱症這種生理疾病的存在。
而認定它只是存在於患者內心的一種心理狀態。
但也許我們反抗憂鬱症這個疾病,只是想反抗我們對於「脆弱」的這個概念。
因為當憂鬱症與脆弱連結在一起時,承認自己有憂鬱症。
就像承認自己是個失敗者、是個無能的人,
是個在這個廣大世界裡,無法繼續奮鬥的弱者!
只要我變成了憂鬱症患者,從此我的聲音不再被傾聽,
我說的話不再被相信,只因為我有病。
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地批判我,因為我已經不再正常了。
我從此從正常的世界中被隔離,
在人們看見我之前,會先看見我的疾病。
在真正認得我之前,會先認出我是個憂鬱症病人。
我可能要一輩子吃藥,我可能要被藥物控制一輩子。
我不要當個神經病,我不要當個被藥物控制的人。
我想要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這也是造成許多病人不按照醫囑服藥,而病情反覆復發的原因之一。
因為每多吃一顆藥,自己就離正常人的世界遠離一步。
每少吃一顆藥,自己就離「正常」的距離更近一點。
因為我們都害怕,我們都害怕成為那個被世界拋棄的人。
但我想要告訴每一個你\妳,不要怕!
在精神科領域,雖然我知道並不是所有醫生都很善於傾聽或治療,
雖然我知道精神科病人的處境仍然很艱難,而且情況看起來,也一點都沒有要變好。
但我知道,仍然有許許多多的人,正在這一塊領域上努力和奮鬥。
有許許多多很棒的醫師,很棒的心理師,很棒的社工師與職能治療師,還有護理師。
正在努力的為臺灣建構一個更完整的精神醫療體系。
雖然我們並沒有像國外一樣,有很完整的資訊,或很完善的系統。
但真的,只要你願意伸出手,願意出來找尋,
你一定還是可以找到許許多多願意幫助你的人。
而我也想要鼓勵L大,雖然妳會擔心掛精神科的門診會被與脆弱、失敗、
神經病等等的負面意象連接起來。
但妳仍可以嘗試諮商或心理治療,也有許多的心理諮商工作坊是為一般人開設的。
一個好的諮商師他可以接納妳的傷痛,可以讓妳自己接納自己的傷痛,
不會加以批判,可以一起和妳一起梳理生命中的雜亂,
也許他無法解決妳的難題,因為難題總是要自己去面對的,也只有自己才有能力解決,
但他仍然可以陪伴妳走人生的一段路。
讓妳在這段過程裡,沒有那麼孤單。
敬 所有生命的小鬥士,你們都很棒!
你們都足夠優秀,才會降生在這個世界上,
而你們會繼續保持這麼優秀!
雖然情況有時看起來似乎很糟,看起來似乎一切都沒有辦法了,
但糟糕的只是情況,而不是你。
你永遠都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