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害怕獨處!熊仁謙的戀愛哲學課:為了慾望,我自律
來源:太報
原文出處:https://goo.gl/7ZS6e3
熊仁謙研究印度哲學、佛法,從事專文寫作與翻譯工作,並經營YouTube頻道《快樂大學
》,分享哲學觀點解了許多現代人的煩惱。廣涉興趣的他,認為要滿足這些慾望、獲得理
想生活的關鍵在於「自律」,對於愛情亦是如此──「如果你的生活本身不理想,我不相
信有所謂理想的單身跟戀愛生活存在。」
【單身或戀愛,是你「選擇」的嗎?】
獨善其身或戀愛關係的優劣,沒有標準答案,或許單身主義者認為有了交往對象就失去自
由,熊仁謙倒是一派輕鬆回應:「自由有很多面向,有一個人可以聆聽你的想法,這種『
分享上的自由』在單身時可能就比較難。這是價值的選擇,你到底想要哪種自由?」
「現在比較常見的狀況是,大家是沒有什麼選擇的。」單身可能是因為交不到對象、被提
分手;而戀愛交往,也可能只是因為身邊的朋友都有對象了,急著想脫離孤單的焦慮感,
卻不一定是自己真正渴望的。擁有選擇權的大前提是:得先整理好自己,讓生活步上規律
且自在的節奏。
熊仁謙在進入感情關係前,一向會思考許久,權衡交往後是否仍能保持生活中的「自我平
衡」,乍聽之下似太過理性,卻是避免傷害自己與對方的重要SOP。他眼神堅定,說到頭
來最關鍵的還是自律。「還是會有感情上的衝動,但我比較害怕喪失選擇權,所以我會先
想好我要付出什麼代價。」
【戀愛≠束縛,別讓內心的天秤傾斜】
從單身走向非單身,熊仁謙會調整作息、生活型態、比重,找到生活的平衡點,像是讓工
作更有效率地完成,就能有時間陪伴另一半,一切都stick to plan:「堅持這段時間就
是要做某件事情,不能為了另一件事情而犧牲。」他侃侃而談,若曖昧對象好不容易約吃
飯,當天卻已經安排工作,他還是會維持本來的計畫。
「如果你會為了一個慾望的出現,而亂了原本的理性方寸,那這超危險的,當你有一百個
慾望,你的人生不就一團亂了嗎?」
熊仁謙始終認為,理想的生活無關單身或交往,是來自自我平衡、價值上的選擇,那麼無
論是否有伴,都是最舒服的狀態。
【現代人的孤單病:沒安全感──學會獨處才能愛人】
熊仁謙提出一個有趣的比喻:社會的人際關係從固態變成液態,現在要認識人的門檻很低
,打開交友APP彼此往右滑,就能開始聊天。但這些關係都像蜻蜓點水,沒有深入交往,
並且流動得很快,「認識的人很多,卻都很淺。」許多人因為沒有深入交往的對象,孤單
的焦慮感越來越大,又為了解決這份焦慮,硬是把自己拋向人群。
「現代人太像機器,不管是工作、應酬還是朋友聚會。有時跟朋友出去也不像自己的生活
,和閨密打卡很像候選人趕場,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惡性循環之下,越來越多人失去獨處的能力,渴望陪伴而談了場戀愛,卻可能只換來更大
的傷害。熊仁謙語重心長:「一個無法與自己獨處的人,要怎麼與他人好好相處?怎麼聽
到自己內心的聲音?聽不到內心的聲音,要怎麼作出選擇?」
在熊仁謙的生活計畫裡,一定會留時間獨處,閱讀與冥想是他不可或缺的習慣。就算交了
女朋友,有些電影也堅持要一個人看,單身或者非單身,享受「一個人的自在」永遠重要
。他也建議害怕孤單的人,可以從培養興趣開始,每天將手機關機一小時,逼迫自己切斷
與世界的連結,花時間在自己想做的事上。
【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認識自我】
熊仁謙研究印度南方哲學,他說其實東、西方哲學討論的核心是相同的:認識自我。他認
為人一輩子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自我,戀愛也是一樣。
戀愛中常有的通病「迷失自我」,其實也是認識自我的過程。他舉一位女性朋友為例:「
說難聽點,她有公主病,但有次她交了個男朋友就『瘋了』,很聽他的話,變成『Anti公
主病』。我側面觀察發現,並不是因為這男生有什麼特質,而是她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一個忠誠、付出的自己。她可能覺得:哇!我原來有這個面向!然後沉浸其中。」
現今單身主義當道,但熊仁謙觀察到,其實部分的人並非正統的單身主義,認為與他人磨
合、擁有親密關係「很麻煩」,可能出自恐懼──「他不想讓自己處於一個窘境裡面。他
單身不是因為他很有自信,恰恰相反,他害怕被別人批評、被看不起,害怕變成弱勢,主
要原因是自我否定。」
儘管強調獨處的重要,他也鼓勵人們不要抗拒與人交往,就算把時間分給別人,可能會因
此發現不一樣的自我,有時會對一輩子產生正面的影響。
不論單身與否,我們都在認識自我、擁抱世界的旅程,面對慾望、孤獨、不安,熊仁謙永
遠遵循一個原則:自律。只有把自己過好,才有單身或戀愛的選擇權,並且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