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表明, 我對以下對象男女都不欣賞, 但尊重當事人的選擇)
首先, 並沒有'誘姦'這東西, 當初某女作家事件中, 已有過很多爭論, 而且已經釐清, 資
料也都可查. 我僅放上最直接, 最簡單, 而且還是來自公部門體系, 引述台灣法律網對民
眾查詢誘姦的回覆:
-
民眾: '所謂誘姦罪是指什麼?'
解答: '根據台灣《刑法》規定,「誘姦」並不是罪名,更不是法律名詞。'
-shorturl.at/fvCVW
而當初大家的爭論, 推估為何有誘姦這詞來源? 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道德譴責用的創作名詞,
更甚至有人直接認為, 這僅是文學創作名詞, 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風波
但有意思的是, 女作家父母一開始就聲明: '並非要求究責, 作品內容和作者經歷也不能百
分之百畫上等號', 但還是引起了社會對於男方的公憤, 檢調也主動啟動
然而, 在社會一面倒向韃伐男方的同時, 林家自己卻又拒絕了檢調, 包括不讓檢調進入女
作家的房間, 或是搜查她的私人物品, 電腦等明明非常重要的關鍵紀錄. 而檢查官多次傳
喚, 林家均不配合, 並表明不願提出告訴
而在所有可查紀錄裡, 包括電信資料, 精神科門診與醫療紀錄, 以及女作家閨蜜的證詞,
皆說明兩人互動就像情侶, 也沒有任何遭到性侵的描述與紀錄, 甚至在醫院方面, 她的主
治醫師也證明, 女作家從未罹患思覺失調症
於是在經歷了各方面調查後, 最終不起訴確定, 但是社會風氣顯然是不接受的
那這樣的民怨怎麼交待呢? 當時政府的處理, 是要求補習班需使用真名, 並上網登記教員
名稱, 如有性侵性騷擾須立即通報. 同時這件事, 也導致了當初出版社退稿女作家的社長
因壓力企圖自殺, 但是民眾似乎也不那麼關心
這就是事件的始末, 還有很多細節都有紀錄可查, 但也不外乎是A說A, B說B, 總是轉一大
圈又兜不起來, 然後又和關鍵當事人, 如林家相關人, 檢調證據資料, 或是醫師和友人證
詞, 甚至出版社的態度和說法都又相左, 也完全找不出這些人幫男方講話的動機
但可以肯定的是從當初到現在, 直覺上一般民眾和社會風氣, 是譴責男人的. 看到這些內
容討論, 會是不安甚至生氣的, 所以一般人面對這件事, 最好的態度就是不要談, 免得別
人說你人品或道德有問題
然後再來是這次的事件, 大家也有很多的討論, 而由於這次並不是屬於像女作家那樣可能
是發生在學生時代的事 (不管是事實與否) 再加上大眾對於女記者這個職業聯想, 不是不
知世事的學生 (即使女作家當時也已經成年) 所以在事件的討論中, 其實很多人指出, 道
理其實很簡單, 也就是;
'權力是最好的春藥'
我也再次表明, 不管是局長還是記者, 我都不欣賞. 這句話雖然很毒, 但似乎也總是攻
不破, 而且是不是也代表, 很多人其實把女人想像成天使? 否定了女人的慾望?
女人總是想要更好的生活, 也知道自己的肉體是武器, 這是不可以公開說的道理. 我們推
廣溝通與體貼, 愛與成長. 但也總是一再被現實人性打臉, 而且模式都是一樣的, 事後女
方也都會做出毀滅式的反擊, 不管是面對男方還是社會
引述: '穿露出屁股蛋短裙, 網襪, 高跟鞋等性感衣物到辦公室, 在辦公桌上做愛, 且同事
都還在外面辦公... (後略)'
看到這段總是覺得神奇, 女記者也是受過教育的, 這能強迫嗎? 難道有黑魔法不成?
社會反應也很有意思, 表面上一定是要譴責局長, 同情女人. 但實際上, 蔡蘇兩人態度真
的也很微妙. 身為男人的蘇說可惜, 身為女人的蔡更僅是揮手致意. 這兩位難不成不知道
社會觀感嗎? 而且這件事還無關藍綠, 難不成幕僚和團隊全都當機了嗎?
兩位不僅分別代表兩性, 更是國家元首和閣揆, 也是局長的上司, 就算身為政治人物, 怎
不好好利用一波, 大聲達伐, 張顯正義, 搏取好感, 抬高聲勢?
還是, 他們也深知大人世界的道理?
這是可以思考的地方, 但不管想法是什麼, 建議目前的社會風氣不要公開說出來, 一般人
需要顧及個人形象和利益, 安全牌是譴責男人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