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美國單身研究權威有說,
結婚的快樂,
不能保證40年後不會感到孤寂。
在社會主流觀念中,結婚生子通常是通往幸福快樂的結局,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結婚,就能保證從此不孤單?
專長為少數族群、社會政策及單身研究、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伊利亞金・奇斯列夫(Elyakim Kislev)在《單身年代:一個人的生活
可以簡單,卻不會孤單》指出:
「從未結婚的老年單身人士似乎本能上比老年喪偶的單身人士,
更擅長老年獨自生活,畢竟後者較少有機會練習。」
奇斯列夫認為,
婚姻到頭來大概就三種結果:喪偶、離婚、或(自己)死亡。
反而是從未結婚的單身者,因為平時早已習慣單身生活模式,
建立社會支持體系,更能適應獨立生活狀態。
「根據統計,人們通常在30歲前後結婚,他們希望老年能擁有婚姻的保障,
不過婚禮當時的快樂感,絲毫不能保證40年後不會感到孤寂。」
他在書中講得有夠警世,
醒醒吧,婚姻並不見得是你的浮木!
奇斯列夫在書裡分享許多金句:
1、寂寞感是一種知覺,而非現實。
2、許多人沒有正視孤獨感的根本原因,
而是選擇成家後,才發現這和孤單與否是兩碼子事。
研究顯示,許多已婚人士,其實和單身的人一樣孤單。
因為孤單終究是自己要解決的問題,
並不是找了個伴,自以為就能迎刃而解。
擅於獨處,不等同於孤獨。
如果幸運的話,找到對的伙伴一起相處,也可以各自獨處;
若是沒遇到,自己一個人,更要好好生活,
而且單身其實沒你想的那麼壞。
作家雷貝嘉.崔斯特(Rebecca Traister)在《單身,不必告別:獻給所有正要踏進婚姻
、離開婚姻,不考慮婚姻人們的箴言》說得最中肯:
「只有你自己才能給你最好的生活。」
圖文網址版:https://pse.is/3cwq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