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原PO,前陣子剛好也思考了這個問題也一併把一些想法分享紀錄一下
在親密關係中,往往最適合與最自在的狀態下永遠都是跟自己相伴
人打從出生到死亡能陪伴最久的就是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人都說先愛己再愛人
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一定都有所謂的優缺點
當你足夠的認識自己的時候,也會發現自己的優點與缺點的部分
在優點的部分你通常會找相似型的另一半,而缺點會找互補型的另一半
例如:兩人皆是熱心助人型喜歡做志工或是一個天生健忘的配一個記性好的
這兩種情況就會說對方很適合我
所以適合與否往往取決於跟自己有優點多相似而缺點有多互補而定
而愛往往出自於每個人本能與渴望
希望自己的某些需求能透過親密關係中找到人生隊友組隊滿足需求
例如:關心陪伴、共同興趣、靈魂交流、物質生活、探索世界、性愛激情諸如此類等等
: 1.你很愛很愛的人,但他/她不適合你
其實這種情況根本不太會發生
當你在那個當下很愛很愛代表自身本能渴望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在那個當下人都是會抓大放小(所謂的包容),不會感受到不適合
愛為什麼會變不夠愛或不愛?適合為什麼會變不適合?
人是會變的,而需求也是
需求變了後有沒有辦法得到充分的滿足?
如果一樣滿足了,那這段感情又能繼續
直到下次需求的改變,跟不上需求後就會開始消磨
逐漸感受到不夠愛或是不適合。
如果你說要挑愛跟適合挑一個來過下半輩子,我想答案應該是缺一不可且為動態並存
1愛:隨時理解到當下自己想在親密關係中的需求是什麼,且讓伴侶知道此刻妳需要甚麼
2適合:無時無刻都要認識改變中的自己
但其實不管是愛或是適合,要把關係過得長久
最難的還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以及對方的意願(不可控)
你能不能自我覺察改變中的自己?能不能覺察對自己愛的需求正在轉變?
釐清自己後能不能好好地說出自己最新的樣子與需求給伴侶知道?
我們用觀者的角度較容易能看出伴侶的轉變,但最難察覺的還是在關係中的自己。
※ 引述《danny870124 (Bobo)》之銘言:
: 前幾天朋友圈再討論
: 有兩個選擇
: 1.你很愛很愛的人,但他/她不適合你
: 2.一個非常非常適合你,但你沒那麼愛他/她 的人(沒有不愛只是沒那麼愛)
: 兩個人挑一個過下半輩子,會選哪一個?
: 於是開始衍生出 愛比較重要還是適合比較重要的問題
: 這沒有正確答案
: 每個人人生階段不同 體會的不同
: 很妙的是
: 身邊已經結婚的都覺得適合比較重要
: 而還沒結婚的覺得愛比較重要
: 想聽聽看大家的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