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除「男性」魔咒

作者: psylee01 (穗波心理師)   2023-12-11 07:13:05
這篇文章是為(傳統)男性寫的,當然也歡迎女性閱讀,可以更瞭解傳統男性的行為,不至於出現對男性的許多問號。
對男性的刻板印象
猶記得我小時候的國語課本,有個「捕魚歌」,是這麼寫的:
「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聽狂風怒號,真叫我們害怕,爸呀爸呀‥」。
當時也就如此背了這段課文,心中沒有任何的疑問與懷疑。當筆者長大之後,才逐漸感知到,「捕魚歌」中描述的爸爸角色,其實很接近我們社會中對男性期待的潛在原型。
在天黑風大的狀況下,爸爸還是要出去捕魚,為什麼呢?為什麼不留在家裏看連續劇,翹腳喝茶就好了?幹嘛冒著生命風險出海?一但出事去搜救不是增加整個社會成本嗎?這個算盤打的實在是太不合理了。
原來,這裏隱含著我們社會對男性特質的刻劃,男性要在惡劣的環境下打拼才是真男人,也因此可以從兒女的角度來說出父親的英勇。這是我們這個社會中對男性性別的角色定位,普遍見於許多文化中,那是一種男性的「帥」、man。
什麼是男人?力量、速度及可競爭性
而男性的打拼需要力量與速度,要在惡劣環境下競爭,這種角色期待形塑男性的價值,也是男性的能力,它是向外展開的。沒有力量與速度,無法去競爭的男性,在男性角色的認同過程中,往往會落入一個憂鬱點,這些男性會質疑自己的角色與能力,没有力量和速度的男性往往在這社會上落入角色價值危機,最後可能的流向之一是心理師的診間。
而男性的打拼最終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可以從這首詩歌的後半段描述中看見:
「我的好孩子,爸爸回來了,滿船魚和蝦,你看有多少,賣了魚蝦買米布,全家大小得溫飽,爸爸不怕累,只要你們好﹗」
男性角色的迷思-獨自「養家」
男性打拼要能在惡劣環境下安全回來,不僅如此,還要能有經濟的成就-滿船的魚蝦,男性負責全家的經濟,讓自己全家人溫飽,如此「爸爸不怕累,只要你們(全家)好﹗」。也意含著男性在家庭中最重要的價值,就是賺取足夠的錢財,讓家人有吃有穿(滿足物質及生理需求),為了如此,犠牲自己的健康(不怕累),也在所不惜。這也隱含著,當一個男性的工作收入,可供家人不虞吃穿時,他就是盡到家庭角色的責任了。所以很多男性在婚姻中不重視和伴侶彼此的互動品質,但卻嚷嚷著「不能不 錢」。筆者多年前車子在半路拋錨了,找了道路救援,
和司機聊了起來,他表示他基本上睡在車上,一接到任務狀況就能及時救援,筆者問他成家了沒?他說有老婆孩子,筆者又問平常怎麼照顧家人?他告訴我,男生就是要賺錢,讓母子安穩,他這行一個月至少15萬,大家都搶著要來做,有錢萬能可以支付母子生活所而需,沒錢連母子都沒有。他直接用這樣的答案來回答筆者的問題。
而在現在社會中,當我們重新審視這麼一個對男性角色的潛在原型,就會發現它造成很多男性的心理困擾。一個長期失業、無法找到工作的男性,就幾乎等同一個沒有價值的男性,他沒有環境可供他競爭打拼,故沒有辦法賺取錢財,也因此無法在家中有合理的位置。在家中失去位置的男性,被自己認為無能,也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當然在心理上憂鬱的情緒不請自來,無怪乎媒體報導因失業而自殺的人,幾乎清一色是男性(很少聽到女性因失業而自殺,倒是常報導女性因感情狀況而自殺)。我們可從以上現象中,約略窺探出這種潛在原型對男性個人的心理影響。
傳統想法-沒錢難為情
再者,當父親這個角色的定義中,把「財錢的提供」當做是父親的主成份,也造就男性不自覺地把賺錢當成是生活中最重要的角色價值。這也造成一個男性的錯覺,讓他認為「努力的工作,提供足夠的金錢」,就是一個男人對家庭的首要任務,連帶著走路有風,旁人可以「哇~」的一長聲投以欽羨的眼光,而且工作賺錢可以理所當然地凌駕在其他的家庭活動,諸如親子陪伴、家事共享‥等。只要說我要工作賺錢,就好像在家中得到免死金牌、通關密語而暢行無阻。因此在外打拼工作、加班等,應該要得到其他家人的理解及贊同。而男性回到家庭後,期待家人們要能體會到他ꨊ漕祗W,如此他就會「不怕累」,覺得一切打拼辛苦都值得了。
潛在魔咒的打破~提升到意識層面
在筆者從事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中,不時看到許多男性內心都抱持著這麼一個潛在原型,怪罪家人們不懂得他的辛苦,他其實工作都是為了家人,家人卻都不諒解,都只把他當做「提款機」。後來筆者發現這其實是倒果為因,應先是男性在家庭歷史上拒絕了很多無關乎錢的家人邀約(因為他從小就沒學過而不擅長),比如拒絕了孩子找他玩遊戲、老婆找他逛街‥等等,等到要出錢的時候就跑出來最有反應,因為他可提供,無怪乎家人只好要錢時找他,等到男性臨老後,回顧自己一生多只是扮演「家中提款機」的角色。所幸新一代的年輕人中,筆者觀察這樣的現象愈來愈少。
身為男性的你,如果能察覺自己如何被男性角色的「魔咒」所影響,就有機會重新界定自己在家庭中的價值,拒絕用傳統角色的價值來評價自己,回歸工作和家庭的單純關係,不損傷自己的健康情況來投入工作,確保自己在家庭角色間的平衡,以陪伴、情緒照顧、傾聽及互動交流來引領「父親」及「先生」的角色內涵的價值,當可豐厚自己的人生。
(更多關於愛情的故事、現象及分析,可見「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podcast 聆聽,免費無置入廣告,純粹分享愛情研究、觀察心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