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刀理論說:看起來最簡單的理論,常常可能是最好的理論。
這在數學或物理的範疇,或許相對準確,但是放在人類心理學和行為學的範疇,很容易就吃
癟。
然而或許是受到剃刀理論的影響,我發現某些人很喜歡用過於簡單粗暴的理論,來解釋人性
複雜的現象,比如:紅藥丸、慕強、女性掠奪男性論……
但卻忘記了,人類的行為往往是族群利益最大化,而非個體利益最大化。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哺育後代,這很明顯是不利於個體,但有利於群體。
既然行為可能(也可能不是)是以群體利益為考量,那人類的行為就會非常複雜,很多解釋
人類行為的理論,都會有非常嚴苛的前提條件,並不存在放諸四海皆準的理論。
又或者我們可以反過來說,什麼瞎拼亂湊胡說八道的理論,都剛好會符合某些情境,但這並
不代表那些理論有廣泛的適用性,就只是瞎貓碰到死耗子而已。
比如我也可以提出「鳳凰蛋」理論:
所有的女性,都會把自己生下來的蛋當成是鳳凰蛋,即便小孩成年後,在家待業10年20年30
年,她們也會相信自己在孵化鳳凰蛋,而鳳凰需要時間等待,總有一天小孩會浴火重生,華
麗的展翅翱翔。
現實找一找,絕對有小孩待業30年,母親依然對小孩滿懷希望的,但更多是小孩待業個2、3
年,母親就哀莫大於心死,對小孩的完全不抱任何期待了。
總之大家在討論男女議題的時候,要時時記得剃刀理論的陷阱,人類的行為很複雜的,所有
的互動都要個案討論,不要隨便抓著一種理論,就想拿來解決所有情境的問題,那最後只是
作繭自縛而已。
甚至講嚴格一點,任何人都可以複製其結果,才叫做理論,否則就只是個人經驗(唬爛)而
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