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為什麼華人傳統文化中會有這句警語意味濃厚的句子? 為什麼古人這麼強調一定要有後代,甚至到威脅的程度。
因為在古代社會中,後代真的比較像是一種人力資源、是很重要的工具。
以前家族紐帶強力的傳統社會結構,需要男丁充沛才不被人欺負。做勞力也好、壯聲勢、去械鬥搶水源也好,都需要。 如果一個家族後繼無丁,家族弱勢、鄰里可欺,漸漸老去的長者可能會就在村里中被人欺負、大便宜小便的佔,鄉下就是這樣。
再者,以前孝道的階級觀念嚴格,多生孩子對古人來說就是掌握更多可控的人力資源。拿去賣當童養媳也好、換彩禮也好,子女長大了也要工資上繳,兒子成家了也要孝敬父母、還賺個媳婦一起來孝敬、兒子生孫子了你還是老佛爺,越老官位越大。
所以,一是你可以掌控後代的資源與人生,二是野蠻社會中家族需要壯勞力..這些原因讓追求多子是可行的,總體而言是收益大於損失的。所以越原始的社會越多子,本質在於在這個社會中產製後代-很現實的來說-是利大於弊的。
當然這裡面也會有愛,這是廢話。 但一件事情以現實面來講你做了也不會吃虧時,當然更會造成滾雪球一樣的推動效應。
所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