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的前提是整個社會經濟提升
有足夠多的工作機會
讓女性能夠自己自足
這才有條件在那邊說女權
就拿美國這個極大的經濟體來說
女權真的有機會發展
大多數是在二戰之後
概念上就是男生都去打仗了
後方的工作女生取代
取代的結果是女生能夠賺錢
才能跟男生爭取平等
一個經濟體如果工作機會缺乏
那麼以傳統農業社會的生產模式來看
一定是男生比較能夠掌控經濟大權
畢竟農業社會需要的是體力活
男生在體力上先天比女生來得有優勢
先了解了這件事情
再來討論女權男權可能比較實際一點
※ 引述《rabinson (何時無事一身輕?)》之銘言:
: 先說這篇純粹是抒發心情跟想法,
: 歡迎討論,但如果要戰文就不必了
: 我沒有針對誰
: ====
: 前幾個月去了一趟東南亞觀察,
: 認識了幾個當地女性,閒聊之後的感想。
: 這些女生可能是在18到25之間,
: 從鄉下來首都工作,
: 他們自己的出生家庭已經很窮了,
: 父母生8到10個小孩,
: 鄉下沒什麼賺錢的機會,也沒有能力讓他們受教育,
: 所以高中畢業之後就來首都找工作,
: 希望能有好收入。
這種是明顯的經濟轉型的過渡時期
生小孩還是依照農業社會的方式來生
但是城市的第三級產業逐漸萌芽
不然按照傳統的模式
女生應該要早早找人嫁了
而不是要去大城市碰運氣
這個階段談女權很奇怪
因為過渡時期面臨的是觀念與生活模式的改變
用台灣來說
80年代 90年代
不少女性受到高等教育
也有不錯的白領工作
但是她們許多還是依照傳統的束縛
可能不到30歲就脫離職場進入家庭
你從這個階段來討論女權
你只會找到一堆自相矛盾的案例
因為這就是過度轉變的時期
甚至一般民眾甚至都不了解甚麼是女權
: 但是,要做白領工作至少都要大學學歷。
: 鄉下女孩嘗試的打工,
: 頂多就是超商結帳,或者是餐廳服務生,讓她覺得又苦又累錢又少。
: 在朋友的介紹之下,做了KTV陪唱服務生。
: 這工作,可以漂亮化妝,只要坐著陪客人聊天喝喝飲料,就有薪水可以拿,看起來是輕鬆
: 多了。
: 但女孩做了半年多之後才發現,
: 第一作息顛倒,都要早上4點才下班。
: 第二要一直沒吃飯喝酒,很傷身體。
: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 薪水常常會被扣掉一些雜費,
: 最後拿到手的錢很少,僅僅吃飯就快用完了,還要寄錢回鄉下,根本入不敷出。
: 再這樣怎麼撐下去呢?
: 這女孩面前剩下的只有幾種選擇?
: 第一回鄉下,開個雜貨店賣椰子糖之類的。
: 第二,期望在工作中遇到男人願意養她,撈她上岸。
: 第三,向生活妥協降級去勾勾吧,
: 那是一個純粹性交易的地方,
: 但是月收入馬上可以五六倍。
: 年輕又缺乏知識的她,在首都徬徨無助,下一步該怎麼走呢?
你說的現象也不只是女性
男生又何嘗不是
台灣經濟起飛時期
不少男性也是到大城市碰運氣
但是最後走歪掉的也是很多
就別說十年前台灣經濟不算特別好的時期
也是有許多農村子弟
在大城市只能找到22K的白領工作
最後選擇回去鄉下繼續務農
: $$$$
: 我們從上帝視角來看,
: 其實也許20年前或30年前的台灣,
: 也走過這一段路。
: 所以為什麼政府要推展教育,
: 我能理解,
: 因為女性才能有足夠的能力去賺取收入養活自己,
: 因為不管上面哪一條路,
: 最終都是要依附一個經濟能力強大的男人來拯救他。
: 我也能夠理解女權運動的興起,
: 是因為女性曾經有過一段黑暗期,
: 在他們看來,
: 不論是賣身或婚姻都一樣慘,
: 差別只在於一個是短期賣,一個是長期賣。
這邊的推論跳得太快
首先...在經濟轉型的時代
無論男女都需要有能力去賺取收入養活自己
但是這邊不意味著女性就一定要依附男性
女性走入婚姻
更多的是社會壓力的問題
例如女生不結婚就是剩女之類的
而不是經濟上真的需要強大的男人來拯救
事實上...也沒那麼多強大的男人XD
大多數的男生也就是普普通通的人
如果你要用數字來看
過去20年女性的勞動參與率
20-30歲這個區間段將近90%
而30歲之後女性如果選擇步入家庭之後
其勞動參與率仍然有將近50%
這說明其實至少還有一半的女性是有在工作的
: 但是等到國家脫離那個貧困期之後,
: 女權似乎又發展的矯枉過正。
: 女性能夠自己賺取當然很好,
: 但又陷入另外一種偏差。
: 女人還是期待經濟強大的男人拯救他,
: 讓她脫離無聊的上班生活,
: 讓她可以沒有成本的享受吃喝玩樂的高品質人生,
: 或者是在情緒上無限制的包容她。
其實這邊的推論也是很奇怪
當經濟重心順利轉型到以第三級產業為主之後
男女經濟上的差距縮短
所以找老婆或是找老公的必要性下降
女性面臨不婚的社會壓力減少
男性面臨不婚的社會壓力一樣下降
所以剩下的就是一個配對的過程
一定有希望男生出錢的女性
但是也一定有不希望男生出錢的女性
如果用女性視角沒有帶入感
以男生來說
有一定要女生幫忙扛經濟的男性 (AA特攻隊)
也一定有要幫女性全出的男性 (請客)
有本事的男生
可以找到強大的老婆一起胼手胝足
如果沒有那麼厲害
那麼用錢砸一定也能找到女生願意跟你結婚
男生有百百種
女生也有百百種
從國家社會這種巨大架構之下
突然推論到特定種類的女性
然後將這類女性當作是所有女性的代表
這個推論絕對是有問題的
: 尋找一個李蓮英式的男人。
: 但這就讓我很訝異,
: 我們模擬成一個小家庭夫妻,
: 窮的時候大家一起努力奮鬥有共同目標,
: 變有錢之後,不是應該大家一起快樂,一起規劃怎麼讓生活更好,
: 反而是爭吵不斷呢?
ㄟ...如果真的窮的
例如更早期的中國
你還能典妻 (把老婆借給其他男生生小孩)
搭夥 (老公不在窮到炸 靠跟小王過日子求生)
這些並不是一起努力奮鬥
而是為了生存所產生的奇怪制度
所以你說的窮並不是奮鬥的前提
窮的結果則是夫妻為了生存
有各種各樣悲哀的不得已
: 就好像有錢人的後代,
: 常常陷入爭產,互相殘殺....
: 還是我看到的悲慘只是少數,
: 大多數富裕伴侶還是能夠和睦共處呢?
這就是二分法的謬誤
你所說的努力奮鬥
大概是那種不算特別有錢
但是大家努力一把有機會翻身的小家庭
那種社會底層的夫妻...
大多數都是非常悲哀
而社會頂層的夫妻
背後各自負擔許多政治角力
夫妻相處也不可能那麼和睦
: 這讓我真的很疑惑,
: 我想了想這中間的差別可能在於,
: 當事人的智慧吧?
: 一個人的財富或能力如果提升了,
: 但他的格局見識跟智慧,還停留在窮人的時期,那肯定會不快樂的繼續跟別人爭奪利益,
: 而不是一起把餅做大。
: 回到開頭我為什麼說這是現代女性的兩難呢?
其實你說的並不是現代女性的兩難
你說的那種去大城市賺錢的貧窮女性
這個已經是台灣三四十年前的社會現象
現在這種城鄉差距其實沒有那麼大
跟現在女性的主流不婚來比
不管在觀念或是經濟條件上
有巨大的差異
: 貧困的時候,沒有選擇固然不好,
: 但脫貧了之後,還是停留在貪婪的索取心態,這也不好。
: 難道就不能有中庸一點的平衡發展嗎?
從本56的角度來看啦
會產生這種感嘆
可能是許多較為年長的男生
還是懷念當年農業社會男尊女卑的社會制度
畢竟這種社會環境下
女性有跟男性結婚的社會壓力
所以找不到老婆或是女朋友的可能性會下降
而且也較為傳統(aka 奴)
所以相夫教子加上賺錢
能夠大幅度改善許多男性的生活條件
在傳統制度下
或許AA不太流行
但是女生能養家 生小孩 任勞任怨
對男生的要求也沒那麼多
這能滿足這些年長男性從小養成對婚姻的社會期待
現在的社會制度下
女性沒有依附男性的必要
過去女性的義務現在都不是必然的
女生賺錢可以 但不一定要給男朋友/老公 (AA GG)
女生生小孩不一定可以 又要月中有的沒有的
女生也不一定要任勞任怨
心情不好就分手或離婚 畢竟一個人也可以很好
失去了社會制度的保護
男性如果要結婚
成本大幅度提升
對於付不起這個成本但又渴望婚姻的男性
無疑是雪上加霜
本56是覺得啦
人的思想要儘量的隨著時代的演進而改變
台灣的男女平等其實也是近三十年才興起的概念
與其懷念當年男性的榮光
活在當下 適應當下的遊戲規則
可能是在男女交友這個人肉市場
比較實際的選擇啦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