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經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5-30 14:00:41
我是這麼地聽說的:(註二)。
  有一次,世尊在舍衛城給孤獨園的祇陀林精舍駐錫。(註三)。
  有一位天人,於深夜時分,身發燦爛的光輝,照遍了整個祇陀林;他來到了
世尊的地方,到了跟前,向世尊頂禮畢;恭敬地在一邊坐定後,以偈頌向
世尊稟告說:
(一) 「喬達摩啊!我們想向您請教, 甚麼樣的人是將會毀滅的人。
     我們前來世尊您面前想請教, 甚麼是使人自取滅亡的原因。」
     (世尊答說:)(註四)。
(二) 「了解生命品質會提昇,生活上一切順利的(註一0)道理是不難的;
     而要知道即將毀滅的人,那道理也是容易的。
     喜好正法的人生命品質會提昇,生活上一切會順利,
     誰要是討厭正法,那是自陷於毀滅的人。」
(三) 「第一個毀滅的原因,   我們確實明白了。
     世尊啊!請告訴我們   甚麼是第二個自取滅亡的原因?」
(四) 「他喜愛親近壞人,    不喜歡親近善良的人;
     他喜愛惡人的法,    這是自取滅亡的原因。」
(五) 「第二個毀滅的原因,   我們確實明白了。
     世尊啊!請告訴我們   甚麼是第三個自取滅亡的原因?」
(六) 「貪睡又喜愛結黨瞎混(註一一), 懈怠不精進;
     懶惰且好發脾氣(註一二), 這是自取滅亡的原因。」
(七) 「第三個毀滅的原因,   我們確實明白了。
     世尊啊!請告訴我們   甚麼是第四個自取滅亡的原因?」
(八) 「他的父親與母親,    青春已逝,年老而不已再是健壯了;
     而他生活富裕有餘,卻不奉養(雙親), 這是自取滅亡的原因。」
(九) 「第四個毀滅的原因,   我們確實明白了。
     世尊啊!請告訴我們   甚麼是第五個自取滅亡的原因?」
(一0) 「婆羅門或沙門,       以及其他的行乞(等修行)者;
      他以謊話欺騙這些人,    這是自取滅亡的原因。」
(一一) 「第五個毀滅的原因,   我們確實明白了。
      世尊啊!請告訴我們   甚麼是第六個自取滅亡的原因?」
(一二) 「非常富有的人, 有金子(也就是很多錢)又有很多食物;
      (但是)他卻獨自一個人享用美味(不曾想過要與他人分享)
      (註一三),         這是自取滅亡的原因。」
(一三) 「第六個毀滅的原因,   我們確實明白了。
      世尊啊!請告訴我們   甚麼是第七個自取滅亡的原因?」
(一四) 「只因血統、財富以及
      族姓(出身好等虛榮而傲慢自誇,於是)顯得頑固又冷酷;
      看不起他自己(周遭)的親友們, 這是自取滅亡的原因。」
(一五) 「第七個毀滅的原因,   我們確實明白了。
      世尊啊!請告訴我們   甚麼是第八個自取滅亡的原因?」
(一六) 「沉迷女色、整天酗酒,     又是個好賭鬼;
      他將一切所得揮霍一空, 這是自取滅亡的原因。」
(一七) 「第八個毀滅的原因,   我們確實明白了。
      世尊啊!請告訴我們   甚麼是第九個自取滅亡的原因?」
(一八) 「自己有妻子還不滿足,  仍然去嫖妓,
      或與別人的妻子私通;  這是自取滅亡的原因。」
(一九) 「第九個毀滅的原因,   我們確實明白了。
      世尊啊!請告訴我們   甚麼是第十個自取滅亡的原因?」
(二0) 「人已年過壯盛了(卻不服老), (還誘)帶個幼嫩少女回家;
      (因)嫉妒她(年輕,怕她紅杏出牆;於是)他無法安眠, 
                      這是自取滅亡的原因。」
(二一) 「第十個毀滅的原因,   我們確實明白了。
      世尊啊!請告訴我們   甚麼是第十一個自取滅亡的原因?」
(二二) 「不論男人 或婦女, 他(她)是負責家中生計的(註一四);
      如果他(她)染上酒癮  又(揮霍無度)浪費成性,
                  這是自取滅亡的原因。」
(二三) 「第十一個毀滅的原因,  我們確實明白了。
      世尊啊!請告訴我們   甚麼是第十二個自取滅亡的原因?」
(二四) 「財產少而貪求多; 生於剎帝利家(封建時代的貴族家庭),
      卻渴求當君王,     這是自取滅亡的原因。」(註一五)
(二五) 「在這個世間,這些都是自取滅亡(的原因);
      有智慧的人會好好地斟酌、考慮(註一六)。
      聖賢的人完全擁有內觀(的功夫)(註一七),
      他生活在安穩的世界中!」
(註一0):諸事順遂。
(註一一):意即“小人成群,言不及義!”;或可譯為“喜愛交際應酬”。
(註一二):原文直譯為"動怒就是他明顯的標記"。
(註一三):亦即沒有要布施窮困親友和奉獻宗教師的善念和善行。
(註一四):或譯為“掌家中經濟大責的”。
(註一五):過於追求名與利,易招殺身之禍!
(註一六):智者慎思熟慮。
(註一七):舊譯為“聖者具足內觀”。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16-06-04 23:47:00
我不知貴派是什麼派 但是感覺你很喜歡貼一些世間法(繁瑣
作者: yogi (Yogi)   2016-06-05 01:07:00
這整段經的重點在最後一段,聖者具足內觀,這是通往出世間法的道路。佛陀很多為在家人開示的經典是這樣子的型式先列舉世人關心的世間善法,然後最後說,這些世間善法都不及修定修慧導向出世間智來得殊勝。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16-06-05 02:21:00
可是在研思的時候 世法與出世法 還是要懂的差別例如我講說 乞丐應該要完全消失在街上的時候 (有礙觀瞻)一堆無腦的右派 只會單純的反射說 你這樣違反自由人權實際上 在左派的思維裡 早就有更好的制度設計!而右派缺乏這個"先心" 所以無法了解別人為什麼這樣同樣 世出世法 若無分別 標準互相移植 就會有理解的問題如阿那律開眼後見一杯水仍有上萬眾生 你要不要喝下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