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93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零一頁第一行看起:
『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這兩句是經文。下面是念老的註解,「首句」,第一
句,「謂彼國於各輩諸往生者,皆不逆不違」。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往生的人,所
以確確實實有品位高下,這是事實。但是這個世界很特殊,品位跟自己實際的受用不一樣
,實際的受用是平等的,極樂世界確實,我們講的大同,平等。前面這個消息,我們透露
得很多,所以往生極樂世界,實際上等於成佛。真正成佛,必須要把四十一品無明煩惱習
氣斷乾淨。這個斷乾淨的時間,一般大乘經都說要三個阿僧祇劫,這是真的。那在極樂世
界,我們的猜想,猜想也不是沒有根據,根據歷代祖師相傳的,應該不需要三個阿僧祇劫
就能夠證得究竟圓滿,也有可能真的是三個阿僧祇劫,為什麼?
無始無明習氣是很麻煩的事情,有沒有方法把它除掉?沒有方法。佛在經典裡面舉比
喻,用酒瓶比喻,酒瓶裡面盛酒,這裡面盛酒的時間很長,現在把這個酒瓶的酒倒乾淨,
確實沒有了,你再去擦,把它擦得乾乾淨淨,可是聞聞還有味道,這個味道就比喻習氣。
有沒有辦法把它拿掉?沒有辦法。怎麼辦?只有把瓶蓋打開放在那裡,放個兩年、三年,
你再去聞,沒有了。這就是說,在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每個菩薩的瓶蓋都打開的,要多
長的時間習氣才完全沒有、乾淨了?要三個阿僧祇劫,如果這麼說起來,這三個阿僧祇劫
還是真的,還不是假的。但是在極樂世界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得阿彌陀佛的加持,誰得
好處?人人都得好處,沒有一個不得好處,因為顯示出來的智慧、神通、道力、變化,都
跟阿彌陀佛差不多。阿彌陀佛有能力分身無量無邊,到十方諸佛剎土裡面去接引根熟的眾
生,就是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去接引他們往生,接引那些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的人。每一個
往生的人,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只要到極樂世界,只要花開見
佛,你就有能力跟阿彌陀佛一樣,有能力現無量無邊的分身,去幹什麼?去十方世界去拜
佛。拜佛供養,這是種福,福報,再聽經聞法,去學習,這樣的殊勝功德利益是他方世界
沒有的,只有極樂世界有。所以極樂世界,往生就等於成佛,雖然不是真的成佛,但是你
所顯示的智慧、神通、道力跟佛一樣,沒有差別,這是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沒有
絲毫懷疑。為什麼?只要真信、只要真願,沒有一個不往生。
往生容易,容易,而說自然所牽隨,那就不容易了。這個註解裡頭有,經文所說的,
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往生的這些人,從實報土上上品到同居土下下品,這些往生的人統統不
逆不違。什麼叫不逆不違?「至於次句」,自然所牽隨,給連在一起解釋,古有兩種解釋
,一種《淨影疏》,隋朝小慧遠大師他的著作,他說,「其國不逆違」,用我們現在時髦
的話,那個國家沒有負能量,全是正能量,沒有負能量。「彰前易往」,很容易往生。「
自然所牽,顯前無人」,為什麼無人?自然所牽,這個自然是負能量。我們看這文,「娑
婆眾生」,這自然所牽,說無人,娑婆眾生,「久習蓋纏」。蓋是障礙,我們用一個傘蓋
,太陽出來了,打著傘就看不到太陽,被遮住了,所以障蓋就是指的煩惱習氣,它把我們
自性蓋住了。我們人人都有真如本性,佛性,為什麼這個佛性不能現前?有障礙,這個障
礙就是無量劫來在六道裡頭搞輪迴,阿賴耶裡頭,幾乎裝滿了這些習氣種子,這些習氣種
子,生生世世障礙我們不能往生、不能見性。如果你能夠把這些習氣克服,你的信心、你
的願力,你的念佛功夫,能讓它們不起作用。
這個蓋與纏,大乘經上分三大類:第一個是無明煩惱,統統叫煩惱。無明煩惱是什麼
意思?本來你對什麼都明瞭的,你沒有煩惱,遍法界虛空界,無論是理、無論是事,你都
通達明瞭,你有無量智慧,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沒有一樣你不明瞭的,叫通達
明瞭。這是自性本有的智慧,不是從外來的,六祖惠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這本自具足,就是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非常可惜,現在我們被這些煩惱
障礙住,變成完全無知,連個概念都沒有,聽佛經上面說了,還半信半疑,不能完全接受
。這就是久習蓋纏,蓋與纏都是煩惱的代名詞,它把你蓋住了,它把你捆住了。
「自然為之牽縛不去」,這些東西牽著你走,捆綁著你,牽著你,在六道輪迴裡面打
轉,生生世世都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是佛經上頭講的可憐憫者,真正可憐可憫,為什麼?
你本來沒有,怎麼會搞這些東西。這些東西開頭,就是一念迷而不覺。諸位要記住,一念
,自性清淨心當中沒有念頭,你怎麼會有一念?這一念叫什麼?這一念叫無明,迷了,不
迷哪來的一念?這一念迷了從哪來的?沒有來處。悟從哪裡來的?也沒有來處,這個要知
道。本來不迷,現在忽然迷了,而且迷了之後,就不會再醒過來,這一迷到底,一迷到無
量劫,這個麻煩大了。從無明煩惱就引起塵沙煩惱,塵沙是什麼?分別。塵沙是比喻多,
像塵沙一樣沒辦法數,無量無邊,分別。從塵沙煩惱,又出生了見思煩惱,見是錯誤的看
法,思是錯誤的想法,這個煩惱嚴重,這個煩惱變現出六道輪迴,沒有見思就沒有輪迴。
它有分別,前面講有塵沙,有塵沙就有十法界;有見思就有六道輪迴,就這麼來的。實際
上來說,見思塵沙都沒有,自性裡頭沒有,迷了之後突然就生起來的。
自性是善的,中國古人講,「人之初,性本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有很多
人主張,人之初,性本惡,哪裡去找善人?講性本善是聖人說的、佛菩薩說的。但是佛菩
薩說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善都不善,沒有善惡才叫善。這一點我們都要搞清
楚,自性清淨心說不上善惡,沒有善惡才叫真善。起了一念善,善的對面是惡,就對立了
。對立,我們昨天所講的邊見,這就迷得深了。二邊,有善有惡,善跟惡對立了。自性能
現能生是真的,所現是萬事萬物,遍法界虛空界是所現,能現所現又對立了,這都叫邊見
,二邊。事實真相是什麼?真妄是一體,能現所現是一不是二,這個道理都很深。古人用
的比喻,譬如我們用金作器,做出幾百種幾千種幾萬種,沒有一個相同的,美不勝收。從
形相上有幾千個幾萬個,從它的本體上,一個,黃金,全是黃金,一個字就解決了。黃金
是體,形相是人做出來的,形相就是黃金,黃金就是形相,這就真的明白了。要執著黃金
不是形相,形相不是黃金,錯了,不知道性相是一不是二。我們今天就是錯了,想法看法
全錯了,都落在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不是正知正見,才迷惑顛倒,在六道裡
頭過苦日子,苦不堪言。
既然在六道,決定是苦多樂少,也就是,你在三惡道的時間住得長,在三善道的時間
住得短,為什麼?起心動念惡念多善念少。與自性相應的,善念;與自性相違背的,惡念
。這是六道十法界怎麼來的,惡夢,四聖法界是夢,六道輪迴是夢中之夢。六道裡面醒過
來,六道就沒有了,假的,醒過來了。但是還在夢中,是什麼夢?十法界。還要繼續努力
放下,沒有別的,佛法修行就是放下。阿羅漢只把執著放下了,所以他還有分別,分別再
放下,他往生到實報莊嚴土。那就是大乘經常說的,要修三個阿僧祇劫,成佛了,沒錯。
這些話很簡單、很重要,經典理太深了,跟我們講的事太多、太繁雜了,我們很難明
瞭,但是這些重要的話記住,管用。只要我們相信,一點懷疑沒有,我們肯定聖人,聖人
在佛法裡面就是佛陀,佛陀是聖人,菩薩是賢人,聖人所說的決定沒有錯誤,稱之為經。
經書不能不讀,讀經書親近佛陀,讀註解親近菩薩,註解是菩薩說的,經是佛說的。菩薩
為我們講經說法,菩薩大悟,阿羅漢小悟,菩薩大悟,他的註解可以看。經重要,經要念
遍數,你要想真正成就,至少念三千遍,三千遍念下來,你就不一樣了。為什麼不一樣?
你跟戒定慧相應了。規定念三千遍這是戒律,你依教奉行。三千遍的學習是修定,只要把
經字沒念錯。意思,沒有意思,你要一面念一面想它的意思,就完了,那就是自然所牽隨
。沒有意思,經沒有意思,跟咒一樣,藏傳的念咒,咒沒有意思,你沒辦法想,經也沒有
意思。
經可以講,誰來講?佛講,菩薩講,聲聞緣覺沒有資格講,人天更沒分。老老實實念
,一千遍念完了,小悟。你要把經從頭到尾講一遍給我聽,你能講,講得不錯,講得很好
,契我的機。再念一千遍,念完之後你再講,講的意思就更深,講得更圓滿,比第一次講
得好。再念第三千遍,念完了,大概你講的,差不多就像菩薩一樣,你能入菩薩境界。一
千遍是入阿羅漢的境界,兩千遍入菩薩境界,修定,為什麼?知識分子喜歡讀書,佛就用
這個方法,喜歡讀書,教你用讀書的方法去修禪定。定久了豁然開悟,就明白了,這個開
悟你所明白的,跟佛所見到的很接近,佛知佛見,不會把經講錯。如果你沒有這個定功,
沒有到這個境界,你會常常講錯。
所以佛法教學理念方法,跟世間不一樣,跟西方人不一樣,跟中國傳統也不一樣。但
是佛教到中國來之後,中國這一些學者專家,接受了佛教的理念方法,注重開悟,儒接受
了,道也接受了,接受了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智慧是自性本有,自性
的門打開,智慧就現前,不是學來的,外頭沒有。自性本具的是真智慧;外面學來的叫常
識,不是真智慧,這一點我們要懂。
我們希望你真正能相信,認真學習做實驗,你找一本書你去念,念個三千遍看看怎麼
樣。念一千遍,講給我們聽聽;念兩千遍念完了,講給我們聽;三千遍念完了,再講一遍
給我們聽,你沒講錯。找不到人聽,找古大德,古大德有註解,看他的註解,看他註解核
對,我所悟的,跟註解所說的相不相同?如果相同,我就沒錯;如果不相同,那還不行,
再來一千遍。北京胡小林居士,他用六年的時間讀《大乘起信論》,讀滿三千遍,他用蕅
益大師,《大乘起信論》的註解,叫《裂網疏》,來做證明。學《大乘起信論》要跟他學
,他真開悟了,他不會說錯。我們希望有同學真正發心真幹,學儒念四書,把四書念一千
遍,然後講給我們聽;再念一千遍,再講給我們聽,講的就有深度,講得圓滿、講得深;
再念一千遍,三千遍,講出來的,我相信那就是孔子所說的、孟夫子所說的,跟他們講的
完全一樣,沒有差別。這個方法,我們想在英國漢學院來做實驗,有幾個同修真正發心,
我就教他用這個方法。
這方法是禪家所用的,把心裡面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做到六根接觸六塵
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成功了,這叫大定,首楞嚴大定就是這麼修的。
定中一開悟,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全通了。一經通,那是方法、鑰匙,門打開之後,
悟門打開之後全通了,這三藏經全通了。中國的國學四書五經,四書要真正貫通了,五經
也通了,十三經也通了,《四庫全書》全通了。我們現在這個地球上需要這樣的人,真正
肯發心認真學習的,我要求的條件是:內學釋迦牟尼佛放下貪瞋痴慢疑,徹底放下;外面
要學孔老夫子,溫良恭儉讓,對人對事對物要學溫和、要學善良、要學恭敬,不能有傲慢
。
孔子是聖人,對任何人都恭敬,對小朋友都恭敬;要節儉,不浪費資源;要謙讓,謙
虛,讓別人。這十個字做到了,我們漢學院考試最後口試的標準。做不到的,我們不提供
獎學金給他;真正做到的,他家裡比較清寒,我們送全額獎學金,就是說包括他的學費、
生活費用,全部包括。我們不希望多,多找不到,希望能找到三十到五十個,我們就心滿
意足了。這些人經過這樣的訓練,五年到六年,六、七年大概可以拿到博士學位,拿到博
士學位他真正開悟了,開悟怎麼?成佛了。在中國古代就稱你聖人,在古印度就稱你佛陀
。
這個漢學院五十個人裡面,如果有五個人達到這個境界,我們就心滿意足,我們沒有
白幹。有五個佛,有二十個菩薩,其他還有幾個羅漢,我們是辦這個學校,我們是幹這樁
事情。阿羅漢小乘經通達,大乘經他不行;菩薩大乘經通達;佛陀世出世間一切法完全通
達,無論你是問哲學、是問科學,沒有一樣不知道的。所以我們做實驗,希望真正有志的
同學跟我們合作,我們在大乘經上得的結論,你們來做實驗,做出來給我們看看。
所以娑婆眾生苦,久習蓋纏。真的是久,久到什麼程度無法想像,無量劫之前我們一
念迷了,一直到今天還醒不過來,還不肯放下,所以自然為煩惱習氣牽縛不去極樂世界,
知道極樂世界好也去不了,「故彼無人」,這感嘆到沒有人。「疏謂極樂於諸往生者,毫
無違逆,故前云易往」。這兩種人,我們是屬於哪一種?「久在煩惱蓋覆纏縛之中,自然
受其牽縛,不生厭離,焉能往生,故云無人」。無人是這個意思,這些人多,很多!甚至
於包括我們自己,我們自己還不想往生,阿彌陀佛現在來了說我帶你往生,恐怕就把你嚇
跑了,會大聲喊到我不去、我不去,這就是「易往而無人」。怎麼辦?哪一天你受苦能夠
受到盡頭,你回頭了,我看是不可能,苦中裡頭有苦,你脫離不了!只有大乘經念上一千
遍,知道有苦;念到兩千遍,真想去;念到三千遍,非去不可。今天,一部經念上一千遍
的,有幾個人?太少了!這是第一種說法。
第二,「另者,法住師云:言自然所牽者,因圓果熟,不假功用自然招致故」。這個
說得好。嘉祥法師也這麼說:「修因竅招果」,因圓果熟,這就是前面的意思。誰因熟了
?有,不是沒有,我們看到的海賢老和尚這一家人,他的媽媽八十六歲往生的,他的師弟
八十二歲往生的,他自己一百一十二歲往生,三個人都沒有念過書,都不認識字,他們真
的根熟了。師父只傳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到底,一直念下去。他們一
直念到自在往生。這做榜樣給我們看,是真的不是假的,是我們的模範,是我們的典型。
我們如果要學海賢老和尚,他媽媽沒出家,在家居士,也是從很年輕的時候就學佛了,一
生就是一句佛號,生活,他們是種地的農民,真的是萬緣放下,一心專念,都成功了,果
熟,不假功用自然招致,走得自在。我們一般人不肯下這個功夫,那就難了!所以現在人
,我們講三善根,就眼前的根器來說,老實、聽話、真幹,這叫現前的三善根。海賢老和
尚這三個人都做到了,都是老實、聽話、真幹。那一般的?一般的是不老實,不老實,他
不聽話,他不真幹,或者他學得很多,學得很雜,對於世間煩惱習氣斷不掉,這個往生就
沒分。如果因圓果熟,那是自然往生。這個在我們現在,只要留意能看到,確實有不少念
佛往生的,臨終瑞相很好,預知時至。我相信這裡面往生,做榜樣給我們看的,有很多是
再來人,為我們表演根熟的樣子,來勉勵我們,來帶領我們。
嘉祥大師說:修因竅招果,則為此果所牽也。竅,下面有個解釋,「常云竅要」,重
要的叫竅,也叫妙,也叫門,竅門,訣竅,隱藏在裡面的有「精要、巧妙、洽當、關鍵等
義,故用以加強修因招果之語氣」。這兩位法師說的相同。「皆謂修因得果,自然可以往
生」。我們有沒有把這個竅門掌握到?這個竅門就是真信真願,真念佛。什麼叫真念佛?
念佛的時候,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真念佛。一般人念佛夾雜
著妄念,夾雜著分別執著,那個功夫不得力,把念佛全破壞了。念佛一定要攝心,要用清
淨心,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去念這句佛號才管用,不是真誠,不是清淨,沒有恭敬
,念佛功夫不得力,這個諸位不能不知道。「以上所說雖異,但皆能順經意」。對經所說
的意思沒有違背。
(Ⅴ) 壽樂無極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大段。第五,科判第五,「壽樂無極」。這是勉勵我們。我們看經
文:
【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
這四句是經文,大概的意思都能看懂。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
德』。「捐」什麼意思?捐好像是樂捐,捐出去了,就是「棄除」。「厭離心切,於世無
求,心懷空寂,淨無垢染,猶如虛空,故云捐志若虛空,亦即萬緣放下也」。這一句五個
字說明修行人心裡面乾淨,一塵不染跟虛空一樣。所以斷惡,斷了就完了,不要把斷惡這
個念頭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心就不虛空了,你心裡頭有斷惡;修善也不能把修善放在心
上,放在心上心裡頭有個修善,心都不虛,都不空,心裡有了,心上不能有。心上不能有
,很難很難。淨土宗的法門,心上只准有一尊阿彌陀佛,可以,除阿彌陀佛之外都不可以
。這個不能不知道。註解裡頭念老給我們講的,捐,要把它捐出去就沒事了,不捐出去,
它會產生障礙,所以要棄除。厭離心切,於世無求,這兩句重要,對這個世間厭煩了,很
想離開。這世界很可愛嗎?這世界你喜歡嗎?跟極樂世界做個比較,極樂世界好。我們為
什麼不移民?在今天講移民,我們移民到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去的地方。心懷
空寂,心裡什麼都沒有。淨無垢染,垢是不清淨,染是染污,沒有染污,染污是從外面來
的,被外染污了,垢是自己裡面的煩惱習氣,內外都沒有,所以猶如虛空,故云捐志若虛
空。這是經文上這句的意思。下面舉個最簡單的,咱們常常掛在口邊的,萬緣放下,為什
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
==
念佛一定要攝心,要用清淨心,真誠心,恭敬心,去念這句佛號才管用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