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3)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09-11 18:04:12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講授)
轉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卻佩格西 講授/廖本聖老師 翻譯/釋見諦法師 編輯
2.2 調伏自心的方法
對於調伏自心的方法,或是調伏自心之後產生地道證悟的情況,以及證得解脫與一切
相智等果位的情況,一開始最好的調心方法就是三士道次第的實踐。所以他回答:「透過
實踐三士道的次第,來調伏內心並且產生地道的證悟等等,這是最好的方法。」
如何透過三士道的次第來調伏內心?其方法如下(首先要知道,只要是有情都有這個
情況):「無論知不知道結合安樂及痛苦的術語,事實上,完全不要痛苦,而只要圓滿的
安樂,這種想法對自他一切而言,均是共通的;」
也就是,有的人會用安樂這個術語來表達安樂,或者痛苦的經驗他會用痛苦的術語來
表達,但是有的人不會。譬如有人不會講話,或可能不曉得這叫樂、這叫苦。無論如何,
每一位有情就感受來講,完全是不要痛苦,只要圓滿的樂,這點一切有情是一樣的。這一
段要表達的是:不論會不會講安樂或痛苦這二個術語,但是實際上要樂不要苦都是一樣的
、是共通的。會不會講安樂或痛苦這二個術語情況各異,有人會講、有人不會講,不論會
不會講,都是不要苦只要樂。
要達到完全不要苦只有圓滿樂,要透過方法,這個方法必須是一個成辦離苦得樂毫無
錯謬的方法,也就是必須努力從各方面斷除痛苦,而且(也是)從各方面成辦安樂,毫無
錯謬的方法,方法若有誤,就無法達到究竟或圓滿離苦得樂的目標。
有些人會選擇自殺,這些人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要去找死,讓自己去選擇死亡這條路,
他一開始也是跟一般的有情一樣,想要樂不要苦,只是他成辦離苦得樂的方法不對、有錯
誤,所以最終無法達到這個目標,而讓自己陷於非常困窘的境地,最後他想到的方法就是
:如果我不死,這種痛苦的情況無法改善。他最後不得已就選擇自殺這條路,他以為自殺
就可以從當下這個苦或是窘境中脫離,能夠得到解脫。
總之,會選擇自殺的人,他最初跟每一個有情一樣,都只想要樂不要苦,只是他成辦
離苦得樂的方法有錯誤。
如果要達到究竟離苦得樂的目標,離苦的方法要正確毫無錯誤,得樂的方法也要毫無
錯誤,必須完全正確,離苦得樂的目標才會達成。進一步來講,離苦也要從苦因下手、去
斷除,離苦的目標才會達成。要得樂,也要從樂因去成辦、下手。
意即,苦的斷除並不是如身上的一根刺把它拔掉,就斷除了。苦的斷除必須從它的因
去下手斷除,苦因的結果(苦果)才有辦法斷除。同樣的,樂的成辦(樂果的達成)也不
是像得到財物,當下就能夠得到安樂,樂果的達成或是成辦,有賴於在樂果之前怎麼樣去
成就(得到)安樂的因。所以離苦得樂都要從它的因去著手,要從苦因去斷除,從樂因去
成辦,才會達成離苦得樂的目標,達成的方式跟拔刺及得到財物是不一樣的。
斷苦,要從斷除苦因下手,得樂,要從成辦樂因下手。斷除苦因、成辦樂因或者說取
樂因、捨苦因,這二者要做取捨之前,對於樂因的取、苦因的捨,之前要先知道什麼是樂
因?什麼是苦因?不然無法做取捨,所以底下說:「因此必須清楚暸解苦樂的因是什麼?
」也就是苦因是什麼?樂因是什麼?
「因為如果不暸解苦樂之因為何,則對於這二者的因無法做取捨。」要真正離苦得樂
的目標也無法達成,所以苦因的辨認很重要,又,苦因的辨認若稍有不純,不是辨認得非
常清淨,之後的取捨就會有偏差。
「其次,痛苦的因,就是十不善等等惡不善行,而安樂的因則是斷除十不善之戒律等
等善行,因此要樂不要苦的這些人們,必須從各方面對於這二者(苦因、樂因,或者從實
際來講苦因就是十不善,樂因就是斷除十不善的戒律)好好作一個無誤的取捨。」或者品
質非常純、無誤的取捨,這就是達到離苦得樂的目標毫無錯誤的方法。
苦因主要是十不善等這些惡不善行,這是最粗的,只是以這十個作為代表,等於一切
不善行這十個是最粗顯的,主要有身方面三種、語方面四種、意方面三種,意即以這個為
主的其它的不善行也必須斷除。
樂因是斷除十不善的戒律,這個戒律可以讓有情得到人天的果位,但是只有斷除十不
善的戒律,僅讓一個有情得到人身或是天身還是不夠,必須在斷除這些十不善行的戒律之
外,還要做一些輔助的善行,譬如要行布施、要修安忍、修精進等,否則即使得到人身、
天身還是會面臨困境,如得到人身但是沒吃的、沒穿的、沒喝的,或是身體的狀況不是很
好,或是經常生病等。所以只斷除十不善的戒律還是不夠,還必須成辦其它的善行,得到
這樣的樂才會比較圓滿。
苦因主要是以身三、語四、意三的十不善行,代表所有的不善行,這是苦因,樂因就
是斷除十不善行的戒律。斷除十不善行的戒律,是得到增上生果位的一個因。增上生還有
不同的分類,譬如,增上生可以包含六欲天,人有四大洲八小洲的人類,甚至投生淨土,
這些都屬於增上生;或者在人中具足八暇十滿的人身,或者不具足八暇十滿的人身,這些
都是屬於增上生。
意即在增上生中,共通的因就是斷除十不善的戒律,只要做到斷除十不善的戒律都有
機會得到增上生。但是得到增上生又有各自的差別,這些各自的差別,就是不共的部分,
主要是由每一位有情的發願,或者每一位有情助伴的善行,如布施或是安忍、精進等這些
而分出差別。
如果有投生增上生,共因就是斷除十不善的戒律,譬如一位有情要投生淨土,他要發
願,而且要持該淨土的本尊、或是佛的名號,還要不斷的向他祈請、祈求,不斷的去憶念
該淨土的種種莊嚴。譬如一個人要投生慈氏的淨土(彌勒淨土),除了要發願,要唸咒,
要憶念兜率天之外,也要祈請彌勒菩薩等。或者要投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一樣要唸阿
彌陀佛的佛號,憶念阿彌陀佛淨土的莊嚴等,然後祈求發願。同樣,要投生增上生中的六
欲天,也要靠發願,自己想要投生到六欲天。想要成為人,也是要靠發願,自己想要成為
人,而這些共通的基礎都是以斷十不善的戒律為基礎。
這裡要補充,增上生中的天只有六欲天(註1),不會有色界天與無色界天,因為色界
天與無色界天必須要有禪定作為基礎。
要成辦的樂,又分為身體方面的樂與內心方面的樂,簡而言之,就是身樂與心樂。身
樂的成辦,主要是要透過以外在事物做為緣而得到的,也就是要透過外在的事物,譬如食
物可以去除我們的飢餓,飲料可以去除我們的口渴,或是衣服可以讓我們免於受寒等而得
到樂,這些都是透過外在的事物。
但是如果認為身樂只是透過外在事物的達成,而不曉得為什麼我們會有這些外在的事
物讓我們免於饑渴寒等這些痛苦,若沒有進一步去想,這些外在事物怎麼會形成,表示一
個人對於業因果的思惟還是不夠深刻。
認為身樂只是由外在事物構成,就好像外在事物是沒來由而形成,這樣對於業因果的
思惟其實是不夠深刻。其實,這一世中會有這些外在的事物,讓我們去除身體的這些苦,
讓我們得到身體的這些安樂,這些外在事物其實跟前世有關,也就是跟前世的布施有關,
由於前世的布施,我們才有這些外在的事物、食物、飲料或是衣物,可以讓我們去除身的
苦,而得到身的樂。
所以進一步我們要去想,假設我們已經有斷除十不善的戒律作為基礎,來世要得到增
上生,還想要擁有這些外在事物的受用,這一世一樣要去累積這些布施等善行,來世才有
這樣的受用。如果能夠這樣想,對於業因果就是想得比較深刻。
這個部分其實很好了解,各位也聽過很多類似的內容,所以應該自己讀也能夠了解,
不會有太大的困難。而且這個部分是屬於地道前行的部分,照理說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如果沒有問題,接著再講地道正行之前行、加行的部分,就會快一點帶過去。
一般講斷惡行善,並不是嘴巴講了就馬上斷得了,或是嘴巴講了之後,就能夠馬上成
辦善,不是那麼容易的,斷惡行善主要是透過我們不斷的思考、串習而達成(註2)。
「此外,首先應該思惟如下:亦即必須善加思惟總的輪迴苦,以及個別的(三惡趣苦
:)冷熱等等地獄之苦、飢渴等餓鬼之苦、及愚癡等等畜生之苦,」
(就如剛才講的斷惡行善必須透過思惟、不斷的串習,不是嘴巴講完,馬上就能做到
,所以必須做這樣的思惟),也就是思惟輪迴苦的因是什麼?還有個別的三惡趣苦的因是
什麼?這樣思惟之後,會發現總的輪迴苦的因,與個別三惡趣苦的因,都是來自於惡業或
是不善業。因為有惡業、不善業,所以會有總的輪迴苦、個別的三惡趣苦。
又,各別的三惡趣苦:冷熱等地獄之苦,是由於重的惡不善業所造成。飢渴等餓鬼之
苦,是由於中等的惡不善業所造成。而愚癡等畜生之苦,是由於輕的惡不善業所造成。這
種情況,不只佛一再的說,佛之後的智者也一再地說。若要斷除總的輪迴苦與別的三惡趣
苦,必須從各方面去努力斷除惡不善法。
「此外,若不從許多方面努力於斷除惡不善法,則(如)經中所說:『嚴重、中等與
輕微的不善法,依次會讓有情生於地獄、餓鬼及畜生趣中。』因此應該思惟:假設自己也
由於惡不善法的力量而生於那些惡趣,則這些苦除了在自己身上成熟,此外並不會在其他
人身上成熟」,因為這些苦的因—惡不善法是自己造的,所以這些惡不善法的苦,就會在
自己身上成熟,「而如果那些苦在自己身上成熟的話,自己將無法忍受。」去想了這些情
況,「而由於怖畏那些苦,」我們又不能放任那些苦不管,而「為了從那些苦當中得到救
度,必須對於三寶產生勝解信,」
「為了從那些苦當中得到救度,必須對於三寶產生勝解信,並以此信作為動機而歸依
三寶,例如身患重疾的病人,為了免於疾病之苦,而必須依止良醫一般。」所以唯有依止
三寶才有辦法讓自己從這些苦中得到解脫、得到救度。
這一段主要是去思惟,總的輪迴苦與別的三惡趣苦之後,生起皈依的想法,生起皈依
的想法之後,就要按照皈依的學處去做取捨,該行的要去行,該斷的要去斷。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