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我們所知道眾生的離苦得樂一直是導師世尊出世的因緣,鹿野苑初轉法輪即為眾生提
出四聖諦,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
我們也知道有情具有身蘊、心蘊,所以觀察苦的來源只有二類:身苦、心苦。很遺憾地是
身蘊的苦是必然的,身蘊終究如同所有的有為法一般地生住異滅,或者更細微一點的觀察
是片刻不停的生滅,這樣的過程造成身蘊的苦有不可避免性。
心苦就不具必然性,只要心沒有煩惱的覆蓋,心自然展現其原來的光明性質,無論煩惱如
何覆蓋,並無法傷及心的光明性質,如同最常舉的例子,染垢只是暫時的讓水成為污水,
水的清淨性一直都在。
這樣說來「本具清淨」就非常合理,煩惱的覆蓋只是暫時性,具有可清理性,那麼,怎麼
清理煩惱就成為佛弟子重要修習。
如果要清理煩惱,前面就必須先認識煩惱的行相,六種根本煩惱、二十種隨煩惱等,當煩
惱現行時以正知察覺,進而取捨。
所以如果我們不要苦,我們就必須認識造成心苦的煩惱,如果我們不要煩惱,就要先認識
煩惱的行相,導師世尊提供了各種的法藥對付自心相續的煩惱,如果我們僅認識藥名、或
僅是把法藥背在身上、或告訴別人導師的藥是如何的殊勝,自己沒有長時穩定的服藥,那
如何冀望大醫王治癒你的疾病,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