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五回-3(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3-06 16:03:4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好,我們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
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
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
;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
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翻開經本第一百三十八頁,我們從第二行看起,從第二行:
  第二「確認」,文字、語氣都非常肯定,讓人不能生起疑惑。我們看這個文,非常重
要。「確認淨土法門為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出三界,逕登四土
,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也」。到這裡是一小段,教我們認識法門。我們修學能
不能修成功,能不能得經中所說的殊勝利益,完全靠認知。所以這幾句話,擺在這經文的
開端,告訴我們這是一部什麼經。知道的人確實不多。
  所以認知比什麼都重要。它是什麼經?一乘了義。一乘,佛給我們說法有一乘法、有
二乘法、有三乘法,可以分很多。一乘是成佛的法,大乘是成菩薩的法,小乘是成阿羅漢
的法。你希望成佛還是成菩薩?我相信我們大家一定都是說,我想成佛。成佛,佛就給你
講一乘法,一生成佛的法門,那就是了義的,一乘了義,了是明瞭,義是義理,全通達了

  萬善同歸,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都在四十八願當中,四十八願就在這一句佛號當中。
淨宗同學這些道理不能不懂,不懂你無法看破,無法看破你就無法放下,放下、看破是佛
法的入門,換句話說,我們就沒有門可入了,學了幾十年不能說白學,只可以說跟佛結了
法緣。有沒有得受用?沒有。什麼叫得受用?用念佛法門做例子,二六時中起心動念,就
是一句佛號,這就對了。如果還有別的念頭起來,別的妄想分別執著,那你沒成片,談不
上功夫。這個不能不知道。為什麼我們達不到這個境界?我們確確實實對於,一乘了義,
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出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的微妙法門
,一無所知,所以功夫不得力。如果我們對這個明瞭就不會了。該放下的要放下,一切妄
想、雜念都要放下,佛法裡面經教法門也要放下。為什麼?你如果不放下,淨土一乘了義
的法門你得不到。你想得到這個法門,就必須把八萬四千法門統統放下,也就是說,世出
世間一切法就不障礙你了,不然的話這些會障礙你。所以我們不能不特別留意。
  學佛學了三、四十年了,為什麼妄想、雜念,從早到晚常常出現,常常發生?這說明
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這次我們第五次《無量壽經》的學習,我就想,我們把這個做為一
個中心,學習的中心,如何落實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關心了,不再操勞了,統統放下,讓
這句佛號時時刻刻提起,在這上下功夫,我們相信善根深厚的,幾個月、一年功夫成片。
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所看到的,許許多多人三年功夫成片了,功夫得
力了。只要對世間沒有留戀,對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沒有留戀,我在八萬四千法門裡,只取
一個法門,就是信、願、持名,就取這個,其他的不取,佛法也放下了,何況世間法!那
麼功夫就很可能得力了。功夫得力抓緊,絕不放鬆,要像海賢老和尚那樣,緊緊的抓住。
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榜樣,跟他學習沒有一個不成就,要真學。學什麼?該放下的全
放下,該提起的絕無中斷,這就對了。
  念老慈悲,將祖師大德這些重要的法語,都把它抄在這一部,《無量壽經》註解裡頭
。讀這一部註解等於說是把三藏十二部你全都讀了。為什麼?這是一乘法,不但是一乘,
是了義。我們明白了,我們絕不放鬆,真信,真願意往生,這個重要,有個真信。我們說
真信都是假話,為什麼?這個世間一切萬事萬物沒放下,還常常掛在心上,念在口上,沒
放下,一樣都沒放下,所以要學。老和尚真放下了,出家剃了頭,師父教了他這句佛號,
叫他一直念下去,他這個時候就放下了。所以我估計他,他念到功夫成片,應該在二十五
歲之前,海賢老和尚二十歲出家的,五年應該得到這個地位,就是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
,跟阿彌陀佛就有感應,你見到佛,定中見到,夢中見到,佛來幫助你,透信息給你,這
個信息多半是往生,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你,放心了,信心真足。世間法,
出世間一切佛法,一切佛法不能貪,世間法不貪,貪佛法,佛是叫我們把貪心消除,我們
貪心存在,只是換了對象,把貪世法換成貪佛法,還是貪。起不起作用?起作用,起什麼
作用?障礙你往生,障礙佛菩薩來接引。阿彌陀佛來接引,走到你面前,你怎麼貪心還沒
放下?佛就離開了。當然這也不容易,有這等功夫覺悟得快。怎麼覺悟?放下,一心專念
阿彌陀佛。不必很久,阿彌陀佛第二次來了,第三次來了,常常來照顧你,你心定了。我
們不能不知道。
  萬善同歸,斷惡修善是幫助你長養善根。善中之善,世出世間第一善法,有沒有?有
,在哪裡?信願持名,就是第一善法,就是萬善同歸。我們不知道,如果我們知道,就會
像賢公老和尚老實念佛。念佛是你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阿彌陀佛這個念頭,肯定是
念念不斷,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你心裡頭沒有念頭,只有阿彌陀佛,清清
楚楚。記住,這是萬善同歸,歸到哪裡?歸到性海,歸到自性。自性萬德莊嚴,這個時候
你能體會得到。
  這都是幾句話,從「一乘了義」,到「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
。今天這個法門在我們面前,我們對不起佛陀,對不起祖師大德,我們遇到了沒真幹。這
就是原因,世間法的習氣養得太深了,雖然仰慕佛法,世間法還捨不得放下。學習佛法的
人遇到這個法,學了一段時期,放棄了,換別的法門。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
個話是佛在經上講的,不是騙我們的,是讓我們提醒、警覺。
  我聽說最近又有人在提倡,念佛往生淨土很簡單、很容易,念就行了,帶業往生,什
麼都可以帶去,根本這些那些都不必談。聽說有不少人相信,經也不念了,教也不學了,
戒律也不要了,以為這就能成功。這話是魔說的,不是佛說的。佛菩薩、祖師大德教我們
學習淨宗,沒有說不持戒了。若不深入經藏,你就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沒有能力辨別是非
。這個重要。現在這個世界眾生福薄,我們生在這個時代,亂世。什麼亂了?思想亂了,
行持亂了,一切環境統統都亂了。真的是亂世。怎麼辦?依止如來的經教,從經教裡面找
出我們的出路,找出我們的智慧,我們有能力辨別邪正,辨別是非,我們下定決心,在這
一生當中圓滿成就。
==
這次我們第五次《無量壽經》的學習,我就想,我們把這個做為一個中心,學習的中心,
如何落實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關心了,不再操勞了,統統放下,讓這句佛號時時刻刻提起
,在這上下功夫。
第四次學習時,老法師的重點是如何把《無量壽經》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成為生活的一
部份。這是斷惡修善。
這一次是要我們培養出離心,將世出世間一切法放下。
「不再關心了,不再操勞了,統統放下」不是什麼都不做,
是該做什麼做什麼,印光法師說「敦倫盡份」,但是「不放在心上」,
「除念佛外,不起別念。」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3-06 17:07:00
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3-06 19:36:00
信、願、持名!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03-06 22:14:00
信願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作者: pedros0605 (pedros)   2018-03-06 23:5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03-07 03:3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03-07 14:45: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