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如何看待說法違背佛說的法師?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6-01 05:27:55
摘自:《攝類學》小理路—小因果單元 洛桑卻配格西
轉自:https://www.lamrimworld.org/
業力的大小,觀待於造業者的意樂和對境而決定,以布施來說,布施力量的大小並不
觀待於布施物,而是觀待布施者的意樂和對境,比如二地菩薩已經圓滿布施度。
菩薩少欲知足,卻可以圓滿資糧,轉輪聖王的財富比起菩薩的財富有極大的差別,菩
薩的財富只有法衣、戒衣及吃用的資具,但卻可以圓滿布施度,而轉輪聖王雖然擁有廣大
的財富,卻無法圓滿布施度,這就是菩薩依於內在思惟和所依的對境,而有此差別。
內在的意樂,如果有很強烈的布施的心、虔信心和歸依,再加上造業的對境是殊勝的
對境,會令所造的業變得強而有力。所以造善惡業的區別,在於內在的意樂和對境。
依於特殊對境而造業的話,會感受現世的果報,根據《俱舍論》的說法,若依於佛、
說法的師長、病人、父母、或菩薩等對境造作善惡業,會感受現世的果報,意樂的善惡是
觀待於自己,而對境則是依於上述五種特殊對境。
佛具足一切功德、遠離一切過失,是很殊勝的對境;說法師必須依據古來具量論著所
詮說的意義來做宣說(註1),或是隨順佛的密意而做宣說。這種無顛倒的說法師,才是此
處所說的對境。如果說法師所說的法是顛倒的,即使我們不對他產生信心,也不會造作惡
業,但是如果對他起瞋恚,就會造作惡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