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彌陀要解研習報告》26(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11-06 23:59:04
諸位同學,請看第六單元「諸佛勸信流通」。這段經文就是《彌陀經》裡面大家都非
常熟悉的六方佛讚歎。我們將經文先念一段。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
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
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段裡面我們把它分為五個中段來介紹。第一個是「此經以實相
為體,是世尊徹底悲心,無問自說,誰堪任流通之責」。我們先把這個意思略略的介紹一
下,這部《阿彌陀經》分量不多。凡是大乘經都是以實相為體。什麼是實相?實相就字面
上來看是「事實真相」,稱之為實相。事實真相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法身理體,能現能變
,所現所變,這個事實真相!世尊為我們所說的不外如是。
  這一會是釋迦牟尼佛「徹底悲心」,也可以說是究竟圓滿的大慈大悲心,沒有人請問
,自始至終都是世尊一個人所說的,所以經題上加「佛說」。這樣的經典什麼人有能力,
我們一般講,有資格來擔任流通?這確實跟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不一樣。連《華嚴
經》都有啟請的人,啟請雖然沒有說出來,但念請,心裡頭有疑問沒有說出來,佛知道。
這部經沒有人想到過,沒有人能提出這個問題。佛看到大眾的緣分成熟了,為我們說出無
比殊勝的法門,一切眾生難信之法。什麼叫緣成熟?佛說出來,居然有人相信,有人能理
解,有人肯依教奉行,這就是緣成熟了。佛不等待人問,趕緊就說。這個經才是徹底、究
竟圓滿度眾生成佛道!
  蕅益大師在此地為我們提出一個問題:什麼人有能力、有資格流通?他老人家說得好
!經開三分,他從這個地方起就分為流通分。這也是過去祖師大德講《彌陀經》,從來沒
有把這個地方看作流通分,都看作正宗分。蕅益大師獨具慧眼,從這個地方分經為流通分
,「諸佛勸信流通」。他流通分裡頭也分三科,勸信、勸願、勸行。三分裡面,序分裡面
是信願行,正宗分裡頭也是信願行,流通分裡頭還是信願行,用三資糧貫徹三分。誰能勸
信?諸佛如來!
  底下略說流通的意思,「流者,流傳萬古,通者,通達十方」,聖賢教誨要沒有人流
通,就不能夠利益一切眾生。現在人不說流通,現在人講宣傳、宣導,就是流通的意思;
在中國古代稱為承傳,都是屬於流通的意思。代代有傳人,做流通弘揚大法的工作。這部
經是難信之法,除佛之外誰能夠勝任!所以「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堪共流通」
。只有如來果地,成佛了,他們能夠究竟徹底證得諸法實相,所以對這個難信之法,他們
沒有懷疑。他怎麼流通?為一切眾生宣講這個經典,這就是流通。
  從這句話我們就知道,這個話絕對不是蕅益大師自己發明說出來的,他是有經典做根
據。你看這麼長的經文,六方佛就是十方,玄奘大師翻的《彌陀經》就是十方。羅什大師
的翻譯是意譯的,這裡頭有省略。中國人喜歡簡單,不喜歡麻煩,所以把十方省略為六方
,東南西北上下,至於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就省略掉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
尊佛不講這個法門。換句話說,無量無邊法門,佛應化在世間未必都講。那講什麼經?
  經稱為契經,講經的原則一定要契合眾生的根性,契合眾生的愛好,契合眾生的程度
,契合眾生現前的生活習慣,所以稱為契經。如果在程度、在某些地方不適合,佛就不講
了。就像一個老師教學生一樣,這個老師真是滿腹的學問,請他去教小學,行,他也很歡
喜教小朋友。教小朋友有教小朋友的方法,教他能懂、能理解、能接受,能夠歡喜奉行,
有教他的方法。教青少年,年歲大了,十幾歲、二十歲,這樣的人有這個階段教學的方法
。為什麼?他理解力強。兒童的時候記憶力強,這是根性,要適合根性。
  所以,教小學最重要的,是重要的這些道理、聖賢教誨,在這個階段要讓他好好的記
住,多讀、讀誦,不必講解。老師要做示範,這個示範起很大的作用,什麼作用?讓學生
對老師生起信心,這個非常重要。學生對老師沒有疑惑!這個教學,就是最初階段的教學
,家長跟老師要密切合作,讓學生看在心裡,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實在講這也是在演戲
,老師跟家長在演戲,學生在看戲。
  我六、七歲的時候進學,私塾,我跟諸位說過,我的父親帶著禮物去拜老師,送我上
學。到了學堂(那是私塾學堂,在一個人家祠堂裡面),先向孔老夫子牌位(那時候沒有
畫像,孔老夫子的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最敬禮。我父親在前面,我跟在後頭跟著拜,三
跪九叩首。拜完孔老夫子之後,請老師上座,再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最敬禮。老
師年歲並不大,看那個樣子還沒有我父親大,我父親向他三跪九叩首,我在後面跟著。這
是什麼?教我們做學生的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父親對老師這樣的尊敬,我們不會懷疑
了。老師說的話就像聖旨一樣,沒有疑惑,當然更沒有反駁,老師怎麼教,我們就怎樣學
。家長對老師這樣恭敬,老師要不認真教導學生,他怎麼對得起家長?怎麼對得起學生?
這有責任感!不像現在學校,現在的學校這些儀規沒有了。
  現在整個社會走向了商業化。教員在學校教書為什麼?為薪水、鐘點費,為這個!學
生上學為什麼?學生上學為文憑。師生之間的道義沒有了,同學當中的友誼沒有了,這跟
過去不能相提並論。以前師生的關係,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師徒如父子,同學
跟親兄弟姐妹沒有兩樣。現在這種情義消失了,現在人與人的關係是利害,哪裡有友情、
道義,沒有了。人間最可悲的無過於是。
  所以這個經必須真正通達明瞭,沒有疑惑。諸佛流通,諸佛都讚揚,沒有一尊佛不歡
喜、不讚歎的。在《無量壽經》上我們念到,釋迦牟尼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那就是代表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讚歎阿彌陀佛,稱讚彌陀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讚歎到極處
了。如果我們細心體會到、認清楚了,一切諸佛都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那我們要想學佛,不跟阿彌陀佛跟誰?「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我們今天要跟的老
師是第一老師,這個第一老師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的。
  釋迦牟尼佛好比是我們的父親,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老師。父親帶我們去拜這個老師,
把我們付託給老師,我們要是不遵守老師教誨,那就是大不孝。可是偏偏有些人情執很深
,非常執著:我一定要跟釋迦牟尼佛。他也念佛,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他不念阿彌陀
佛。為什麼?《佛說阿彌陀經》他沒有念過,或者他念過他不懂。他要真念懂了他就不會
了,他一定聽話,聽釋迦牟尼佛的話,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是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

  「此經無上圓頓法門」,圓頓法門的經,像大乘、一乘,圓頓!《華嚴》是圓頓,《
法華》是圓頓,《楞嚴》是圓頓,「淨土三經」圓頓上頭再加兩個字「無上」。《華嚴經
》不能說「無上圓頓」,為什麼?上面還有《無量壽經》,還有《阿彌陀經》。怎麼知道
它在它之上?你只看《華嚴》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歸《無量壽》,歸
阿彌陀佛。所以這個經稱為無上圓頓法門,這還得了!
  「唯詮佛之境界」,這個經裡面完全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不是菩薩境界!「故曰唯
佛佛可與流通耳」,只有佛與諸佛如來他們才有能力、才有條件流通這部經典。因此這部
經典我們就能夠肯定,是一切諸佛教化眾生都要演說的。其他一切經未必諸佛都說,唯獨
這部經,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說的,沒有一尊佛不勸人、不勸一切眾生念佛求生淨土,
佛佛道同!這點我們要清楚、要明瞭。
  再看下面第二段,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不可思議,略有五意」。這五個意義是略說
,如果細說,說不盡!第一個「橫超三界,不俟斷惑」,這個不可思議。我們知道要出三
界六道,前面跟諸位講過,慢慢向上面提昇才能超越,那不是一個容易事情。這個法門不
需要,橫的出去,不要豎的,就在人道這裡就出去了。豎出要斷惑,見思煩惱要不斷,決
定出不了三界六道。
  見惑斷了,你就出了三途,雖然沒有出六道,你永遠不會墮三途。也就是說地獄、餓
鬼、畜生,你在六道裡面絕對不會墮這三途,超越三途。思惑斷盡了,你就出六道輪迴,
六道裡頭三善道也超越了。他得斷惑!六道超越之後,生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
,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在這裡面要斷塵沙煩惱,得破一品無明,就脫離了四聖法界。所
以他要斷惑!
  現在這個淨土法門不要斷惑,帶業往生!雖不斷惑,古大德給我們講得很清楚要伏惑
。惑是煩惱習氣,你要把煩惱習氣能伏得住,雖然沒有斷,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會發作
,要有這個本事。沒有這個本事不能往生,橫出出不了,要有這個本事。這是什麼本事?
佛在這個經裡教給我們,持名念佛,執持名號!要多長的時間?不要多長,你看看「若一
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真的太容易、太簡單了。人不相信,哪有這麼容易的
?無上圓頓大法!如果不是這麼容易、這麼簡單、這麼樣的穩當快速,怎麼能稱無上圓頓

  什麼人能去?相信的人能去,依教奉行的人能去。蕅益大師在這個經上講得好,能不
能往生,全靠信願之有無。你是不是真的相信、真的想去,這是你能不能往生的條件。生
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則在持名功夫的淺深。正好像我們這個世間,六道眾生在輪
迴捨身受生,有兩個力量,一個叫引業,引導你到這一道來投生;像我們這一次得人身,
引業引導我到人道來得了個人身。在這一生當中,我們的遭遇、我們的享受有苦有樂,這
些苦樂的果報叫做滿業(圓滿的滿);滿業是你這一生的果報,這一生的受用。
  西方極樂世界也有兩個條件,也有引業,就是信願,信願引導我們到極樂世界去。到
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你到哪一個品位往生,這就好像是滿業,在你念佛
功夫的淺深。念佛功夫深,品位高,念佛功夫淺,品位就低。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不同
受用不一樣。所以諸位想想,好像也有引業,也有滿業,信、願、行;信願是引導,行是
品位高低。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說的,說得好!所以這個法門不要斷惑,一品煩惱不
斷只要伏住,伏住要在平常生活當中學習。學習什麼?我常講,順境善緣不起貪戀,沒有
貪戀的心;逆境惡緣不起瞋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鍊!
  最近這幾年我特別強調純淨純善,《十善業道經》講過之後,我就不斷的說。心要純
淨,不容毫分不淨夾雜;行為要純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純淨純善就用這一句阿彌陀佛
,用這個方法讓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修成純淨純善,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品位就高!這是能帶
得去的,世間所有一切法沒有一個能帶得去。帶不去的不要放在心上,一切隨緣,帶得去
的要認真努力,得真幹。信願行是帶得去的。這是第一不可思議。
  第二不可思議,「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進」,這個很不可思議。他方世界,除極
樂世界之外,沒有一個世界跟極樂世界是一樣的,它特別。其他一切諸佛剎土都有四土,
我們釋迦牟尼佛也有四土,四土不在一起,四土有高下。凡聖同居土最低,方便有餘土比
我們這個高。在釋迦佛這個娑婆世界,六道是凡聖同居土,四聖是方便有餘土,一真法界
是實報莊嚴土,是常寂光淨土。釋迦有四土,一切諸佛都有四土,但是它不平列的。西方
極樂世界不一樣,「橫具四土」,它有四土,它四土是平等的,四土在一起。
  「非由漸進」,不是像我們這個地方,見思煩惱斷了之後,你就入方便有餘土。塵沙
煩惱斷盡,破一品無明,你生實報莊嚴土。它是漸漸漸漸修行往上提昇,不是一下都得到
。西方極樂世界是一下就得到,所以生同居土,同時也就生方便土、生實報土、生寂光土
,一就是四,四就是一,這個不可思議。所以只有西方極樂世界如是,四土在一起。觀音
、勢至,文殊、普賢他們住實報莊嚴土!我們往生,見思煩惱都沒有斷,生凡聖同居土,
我們居然天天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在一起,真是難信之法。你是凡夫,怎麼能跟聖
人在一起?那是大聖,不是小聖,不是普通的聖人。
  第三個是「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你看多方便,方法太簡單、太容易。只要
執持名號,一天到晚二六時中這一句阿彌陀佛不中斷。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覺明妙行菩薩教導我們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就叫做淨
念,不間斷就是相繼,淨念相繼!做得到,人人都做得到,就怕你不肯做,那就沒有法子
。你要肯做,沒有一個做不到。這是第三個不可思議,「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
用不著參究,也用不著其他法門來幫助,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就行了。
  第四個不可思議,「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你看看這個法門多麼快
速,一七,七天!經上講的若一日到若七日。不像其他的法門,佛常常講要修無量劫,要
修三大阿僧祇劫,要很長的時間,多生、多劫、多年多月!這個法門七天成功。七天修成
功的真有,古往今來確實有記載,七天真能成功。如果說這個法門真的七天就往生,那這
個法門不但是難信之法,這個法門變成了很可怕的法門。為什麼?七天就要死!誰敢修這
個法門!六道裡頭一切眾生哪一個不貪怕死?換句話說,不怕死的人就修這個法門,貪生
怕死的人不敢修。
  我們不少同學也常常參加打佛七,還有人發心要打精進佛七,很好,難得!打了十個
七,一百個七了,還沒有往生。什麼原因?這跟經上講的不一樣。經上講七天就成功,我
十個七天,一百個七天也沒有成功,這什麼原因?是我們自己修行不如理、不如法;如理
如法沒有不成就的。所以你念佛念得再久,阿彌陀佛不來接引你。
  阿彌陀佛清楚,因為你不想往生,他要來接引你,把你嚇呆了。阿彌陀佛很慈悲不嚇
唬人,等到你真正想往生了,他就來;就是臨命終時,你有懇切的願望,他就來了。你沒
有懇切的願望,對極樂世界並不是十分嚮往,懇切的祈求,他還是不來。為什麼?這跟阿
彌陀佛的本願不相應。信願行這三個條件,三個條件少一個都不行。所以我們要求生西方
極樂世界,願不能不重視。願怎麼個修法?中峰禪師在這個法事裡面給我們講得很清楚,
一定要以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為我們自己本願。講到後面會跟諸位詳細介紹。所以,我們的
心跟阿彌陀佛的心不一樣,願跟阿彌陀佛的願不一樣,這個不能往生。必須同心、同願、
同德、同行,那你決定往生,不能夠疏忽。
  最後第五不可思議的,「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這個道理太
深太深!我們平常念佛就念阿彌陀佛,就念這一個佛的名號,殊不知道這一個佛的名號是
一切諸佛共同的名號,念這個名號把所有一切諸佛統統都念到了。所以你念阿彌陀佛,在
這段經文裡面就講得很清楚,你會被一切諸佛所護念。我們中國人常說一切諸佛都保佑你
,你念他,他也念你。所以持一名號就等於持一切諸佛名號。為什麼?實在這一段經文裡
頭你要細心去觀察,你就會了解。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念阿彌陀佛,我今天也念阿彌陀
佛,跟一切諸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自然感得一切諸佛護念!
  念佛不靈了,遇到魔障,佛號念不下去,不知道怎麼辦?什麼原因?還是對於阿彌陀
佛沒有死心塌地的去信、去願、去行。如果真的心願德行跟阿彌陀佛相同,一切諸佛護念
你,一切冤親債主、妖魔鬼怪都尊敬你,都佩服你,都擁護你,怎麼會來害你?這個道理
我們要多想想,你就會想通。好,現在時間到了。
==
這個法門不要斷惑,一品煩惱不斷只要伏住,伏住要在平常生活當中學習。
學習什麼?我常講,順境善緣不起貪戀,沒有貪戀的心;逆境惡緣不起瞋恚。
要在日常生活當中鍊!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11-07 00:1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1-07 17:21: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11-07 23:0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11-09 11:33: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