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宗義] 《宗義寶鬘略講》(27)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3-15 11:33:59
摘自:《宗義寶鬘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轉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2)道之所斷
【道之所斷分染污與非染污無知。第一是主要障礙解脫的障礙,例如補特伽羅我執及
由此而生的三毒種子。第二是主要障礙成佛的障礙,例如不知佛陀深奧細微之法的無明等
四項。除此二種障礙之外,不承認「所知障」的名稱。】
「主要障礙解脫的障礙」:像工作會有阻礙、走路會有阻礙物等,針對某些事物說它
的障礙,這邊是針對解脫、成佛談障礙,通常會說煩惱障、所知障。
煩惱障主要障礙解脫,所知障主要障礙成佛。因為煩惱障也會障礙成佛,所知障也會
障礙解脫,所以要加入「主要」二字。又,主要障礙解脫的是什麼?內容就舉貪瞋癡三毒
及產生三毒的種子。
像我們現在在上課,或許沒有強烈的三毒干擾,但細微的、潛伏的三毒仍然是有的,
而猛烈的三毒種子是有的,因為總是會有機會產生猛烈的三毒,所以仍是有產生三毒的功
能。
總之,貪瞋癡等屬於心法,種子(產生三毒的能力)是不相應行法,所以阻礙解脫的有
心法方面及不相應行法方面。
如何障礙解脫?就說到五見、五非見。五見是見解方面阻礙,五非見是非見解方面阻
礙,五見等就是解脫道的反面。解脫道有它的排列,解脫道的反面也有它的排列。
觀空性能解脫,而觀其反面—實有,即是薩迦耶見;秉持空正見不斷修持能解脫,而
秉持薩迦耶見,認為它是正確的,即是邊見。先有薩迦耶見,後有了邊見,又認為沒有三
寶、因果(即邪見)。因為有了這些概念,認為這些概念是正確的,就有了見取見、戒禁取
見,因此去做某些行為,認真去修。
在佛陀時代,佛對弟子傳了幾句法,就讓弟子解脫,現在這種情況不復見。現在的人
比較急功近利,有些人學了幾十年、十幾年,或二、三年的法之後,會感慨自己學了這麼
多年的法,仍有許多煩惱,會發脾氣、會產生焦慮等,而想針對這些煩惱來學佛。
這種心態不全然是錯誤的,但是我們真正要學的是成佛之道、解脫之道,無論是佛陀
,還是祖師大德,講的都是這二條道。如果在修學這二條道的過程中,可以得到其他的利
益,這樣當然很不錯;但是如果鑽研在其他的成果上,而忽略了這二條道的話,那麼,修
行也會是錯誤的,理解也會是錯誤的。
現代很提倡佛法要用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學什麼都要跟日常生活有所搭配。如果通達
了這二條道,再搭配在日常生活中,那是很好的;但是不要學一句搭配一句,學二句搭配
一雙,這不是好的做法,因為對佛法的內容尚未一窺究竟。
道之所斷有染污無知(染污無明)、非染污無知(非染污無明),或說煩惱的無知(煩惱
障)、非煩惱的無知(非煩惱障)。
有部宗(毗婆沙宗)不講「所知障」,說非煩惱障,非煩惱障指不了解的無明。有四種
,如不了解佛的很多功德、不知道有鬼神在前面,這是這些內容本質上太過細微,所以不
了解;或不知道秦始皇在某日吃過什麼東西,這是時間久遠,所以不了解;或我們不知道
美國的某地發生了什麼事,這是距離遙遠,所以不了解。第四是種類方面,如《俱舍論》
會說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種種內容,對內容有粗淺的認識是辦得到的,但是不斷地分
類,如欲界中又有什麼等,要了解細微分類就辦不到了。所以會說慢心重的人,要讓他去
看《俱舍論》界品,可以折服他的慢心。
(3)道之建立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