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前文:#1Spi4AKi 古印度佛法傳承源流~菩提心的修持方式-114)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上士道.學菩薩行〉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庚二、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寅一、學習布施
初中(學習六度熟自佛法)分六:一、學習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
、靜慮;六、般若道理。
卯三、布施差別
巳三、財施 午一、實捨財施 未一、捨財道理
次當斷除何等意樂中,無惡見取意樂者,謂念布施全無果報,及念殺害而行惠施以為
正法,或計瑞相吉祥而施,或念唯由布施圓滿便證世間出世離欲,莫如是施。
當無高舉意樂者,謂不毀求者,不為勝他,亦不施已而起憍慢,謂我能施,餘則不爾。
《清淨業障經》說:「若諸異生行布施時,於諸慳悋便生不信,他發憤恚而墮地獄,
故於布施而為障礙。」又說:「守護戒時毀訾犯戒,令多有情起不信心,他由不信而墮惡
趣,住忍等時毀訾安住,此等逆品故障戒等。」故當如《無量功德讚》說而行。如云:「
汝聞慧大時,未嘗自讚歎,餘少德眾生,亦曾高恭敬,自住功德時,取自微惡行。」
當無依止意樂者,謂不望名稱而行惠施。
當無怯弱意樂者,謂施前歡喜,施時心淨,施後無悔。聞諸菩薩廣大施時,莫自輕懱
恐怖退弱,增長勇悍。
當無背棄意樂者,謂於親怨及諸中庸不隨朋黨,悲心而施。
當無望報意樂者,謂非望他報恩而施,觀諸眾生缺乏安樂,愛火所燒,無除苦力本性
苦故。
當無希望異熟意樂者,謂不希望後世異熟身財圓滿,觀一切行悉無堅實,無上菩提有
勝利故,非破現前希此諸果,是破唯以三界身財為所欲得。
復次,當無邪命意樂,謂念行施為國王等知其能施,而起敬事,不應慮貧而不行施。
又於乞者無欺誑心,不喜忿恚,心行散亂,乞者來作種種邪行應無厭患,雖見乞者欺詐等
過,無宣布心,從別別施生別別果,深忍而施不為他動。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