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節要)56(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08-04 04:49:59
一、發菩提心要度化眾生,這叫大乘
  「大乘」,就是車輛,「乘以運載為義」。「此經所示」,教導開示,「能念之心,
本來是佛」。這話重要,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能乘者大」,乘這輛車大。「起心念
佛,念念作佛,故所乘者大」,這叫大乘。大乘是比喻。「別於聲聞緣覺僅求自覺之小乘
」,對小乘講,大乘普度眾生,小乘自度他就圓滿了,沒有發心度眾生。「《十二門論》
云:摩訶衍者」,中國意思叫大乘,「於二乘為上,故名大乘」。二乘就是聲聞、緣覺,
大乘是菩薩,發菩提心要度化眾生,這叫大乘。「諸佛大人乘是乘」,上面這個乘字是動
詞,乘車,下面乘是車,乘這個車乘,「故名為大」。「又能滅除眾生大苦,與大利益事
」,與是給與,「故名為大」。佛說這部經就像大車、大船。都是比喻大乘,利益人多。
二、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這叫大乘
  大乘真能幫助眾生消滅大苦,與大利益事,最大利益,故名為大。又觀世音、大勢至
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諸大士之所乘,故名大乘。觀音菩薩救苦救難,大勢至菩薩
接引、幫助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彌勒菩薩教我們以平等心、以慈悲心待人接物。「又
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名為大」。這部經確確實實能盡一切諸佛所說之法,能盡
一切諸法的邊際、底源,圓滿包含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一切經法,這個法多殊勝!
  「又如般若經中,佛自說摩訶衍義無量無邊」,摩訶衍就是大乘,大乘教義沒有數量
、邊際,所以稱為大,「以是因緣故名為大」。又《寶積經》上說:「諸佛如來正真正覺
所行之道,彼乘名為大乘。」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這叫大乘。
  「以上經論明大乘者,唯如來與大菩薩能乘」,專門指大菩薩。破一分無明、證一分
法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才算是大菩薩。他們一般都在華藏世界的實報莊嚴土。修
淨土法門的到極樂世界,也是在實報莊嚴土。但是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十方諸佛世界,
小乘跟小乘在一起,大乘跟大乘在一起,學華嚴的跟華嚴在一起,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
品,名字上有,實際上沒有。到達極樂世界,都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
致菩薩。什麼世界都不是平等的,只有阿彌陀佛平等。所以此地大乘也不是一般的大乘,
它有特別的味道,「諸佛如來之所行」。
三、這個大字是極樂世界當體之名
「又此大者,當體得名,常遍為義」。這個大字是極樂世界當體之名,極樂世界大,
大到什麼程度?常遍為義,常沒有生滅,不生不滅。遍是周遍,極樂世界多大?遍法界虛
空界,它是法性土。極樂世界只有法性沒有阿賴耶,全是法性身、法性土。往生極樂世界
,坐上蓮花就把八識放下,四智菩提就出現了。識沒有了,識是生滅的,性是不生不滅。
所以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那個相跟阿彌陀佛的相完全一樣。得的身是法性身,居住的環
境是法性土,雖有四土,平等。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菩薩,你都看到,都在一
起,時時刻刻都見面。四土三輩九品,生活在一起,聽經在一起,學習在一起,進步快。
煩惱習氣在那個環境裡頭自然就消失了,不必要刻意去斷煩惱、學法門。
到極樂世界都是菩薩,化身無量無邊到十方世界去拜佛、供佛、聞法。極樂世界學佛
,阿彌陀佛親自教,十方諸佛親自教。極樂世界學習一天,我們這個世界學無量劫都比不
上!這能不去嗎?只要真信,不能有絲毫懷疑;真正發願,這一生沒有別的想法,就想見
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學習,有這種懇切願望;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之後再回
來。再回來是菩薩身分,眾生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講什麼法。真自在。
四、往生極樂世界心量一定要大
  所以這個大是讚歎、讚美,常遍為義。「體無邊涯」,大而無外就是這個意思。我們
要發真心,真心多大?沒有邊際。真心就是自性本體,「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量小
的人不能往生,往生極樂世界心量一定要大,度眾生要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不
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一個地球,不是,全宇宙所有眾生我統統要度他,要發這個大心
。「絕諸對待」,對待就是相對,相對這個念頭要斷掉,有對待就不平等,日常生活當中
要修。「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沒有對待,沒有你我,整個宇宙是一體。「橫該十
方,豎通三世」,十方三世是一體,沒有分別。「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有一法先之」
,沒有在自性之先的。「唯此先於諸法」,只有自性先於諸法,它能生諸法。過去無始,
未來無終,這是大的意思。
  如傅大士偈言:「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它能生天地、能生萬法,沒有形狀
。有、無兩個字用得好,有不能執著,無也不能執著。有是什麼?有自性,自性非物質、
非精神、非自然,是能生的本體。它沒有形狀,清淨寂滅,能生天地、能生萬物。「故強
名為大」,不得已勉強用個大字。「如《涅槃經》云:所言大者,名之為常」。它不生不
滅,永恆不變,這叫常。「又云:所言大者,其性廣博,猶如虛空」。
五、「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宗第一義諦」
  「今此經中大乘二字」,正是比喻「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宗第一義諦」
。淨土宗修行證果,道理就是這兩句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本來是佛,迷了變
成凡夫,返迷歸覺,就作佛了。只要把迷放下,覺就現前,不要再去找覺,找覺就又迷了
,只要放下迷惑,那就是覺。明暗是一體兩面,有明,暗就沒有了,有暗,明就沒有了。
只要放下暗,明自然就現了,不要再去找明。所以說放下就是!
  修行人第一步,在六根門頭放下。眼見色,放下執著、分別、起心動念;耳聽音聲,
放下執著、分別、妄想,這真修行,真功夫。佛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沒有起心動念、分
別執著,這叫做佛,這就是回歸自性。這叫真用功,真會用功,完全回歸到清淨平等覺。
你能這樣修,你的心永遠是清淨、永遠是平等、永遠覺而不迷,這就是清淨、平等、覺。
心淨則佛土淨,只要心淨,外面環境統清淨,為什麼?不染污了。
  「能念之心,本來是佛,是能乘者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故所乘者大。又能修者
,即是心是佛之心」,用心去修。「所修者,即是心作佛之心。能修所修,只是一心。即
心即佛,心佛不二」。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覺而不迷,淨而不染,這就是佛。即心即佛
,「自佛他佛,只是一佛」,這不就變成一體?「自他宛然。能所不二,修證不無。超情
離見,強名為大」。不二、宛然是一,有修、有證,不執著修證的痕跡。你有起心動念,
你又有分別執著,凡聖差別就在這裡。所以超情,情就是分別,見就是執著。
  大也是不得已說,哪有名字可說!「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是假名
,教學方便,如果契入真實,方便法要放下,才能見到真實。「故經題中,以大乘為喻」
,以大乘做比喻,「以明全經要旨」。大乘是智慧,是般若,全經就是在般若當中流出來
的。大乘表智慧,無量壽表德行,莊嚴表相好,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果報。果必有因,因
就是清淨、平等、覺。只要你的心清淨、平等、覺,你一定會證得大乘、無量壽、莊嚴。
《華嚴經》上講的如來智慧,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相,智慧德相,說盡了。
==
修行人第一步,在六根門頭放下。眼見色,放下執著、分別、起心動念;耳聽音聲,放下
執著、分別、妄想,這真修行,真功夫。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8-04 21:53:00
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9-08-05 17:1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9-08-05 22:2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9-08-05 23:12: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