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udidog (嗚啦啦)
2020-05-22 18:25:59最近正好看到有關的經文
律儀戒不太講與眾生的事情
但菩薩戒講很多
遇到看不慣的事,菩薩該怎麼呢?
原則上,只要是從善心出發
以利益他人的心做事情,即便出問題
都不算是嚴重過失
但只要是以損害的心做事
即便結果是好事都算犯戒
但所謂的"對錯" "好壞" "利益"等等 是相對的...
凡夫沒有佛菩薩的法眼佛眼
判斷上難免都有過失
所以什麼態度什麼情況
自己可能要拿捏一下
這邊引用瑜伽菩薩戒本:
1. 為了利益他人,如果菩薩自己造了少分罪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善權方便,為利他故,於諸性罪少分現行,由是因緣,於
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簡單講就是以利益他人的心做事,雖然會有"少少的罪過"出現
但於菩薩戒都不算犯,還會多生功德
2. 菩薩見有錯的事情,不告訴對方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為求現法後法事故,廣行非理,懷嫌恨心、懷恚
惱心,不為宣說如實正理,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看到有人為了現在或未來的利益,做許多不合理的事,菩薩懷嫌恨心、惱害心,不願跟
他說如法的道理,就是有犯戒,是有染污的犯戒(能障得無上菩提果)。
「若由懶惰懈怠所蔽,不為宣說,非染違犯。」
因為懶惰,不想說,算犯戒,但不是汙染的犯戒。
「無違犯者,若自無知;若無氣力;若轉請他有力者說;若即彼人自有智力;若彼有餘善
友攝受;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若知為說如實正理,起嫌恨心,若發惡言,若
顛倒受,若無愛敬;若復知彼性弊悷;不為宣說,皆無違犯。」
歸納一下,不告訴他的情況可以是這樣
1. 自己沒有能力
2. 有其他人告訴他
3. (你覺得)他會知道自己有問題
4. (你覺得)他會曲解你的好意或甚至傷害你
※ 引述《loby1234 (是洋蔥,我加了洋蔥)》之銘言:
: 最近工作上遇到幾個摸魚又不守規定的同事,很想向上反映,但是又怕反映之後,害到他們
: ,造了口業,想請教學佛之人,怕犯戒,應如此鄉愿嗎?如果據實回報,害到這些人被懲處
: ,有算造業或是犯戒嗎?想了很多天了,還在猶豫到底該不該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