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夢參老和尚:修行者請放下你的執著

作者: Omitopho (pho)   2020-09-22 08:48:31
夢參老和尚:修行者請放下你的執著
咱們拜佛也好,禮懺、念經也好,一天當中上殿過堂的,裡頭夾著毒素。所謂毒素,就是
還有貪瞋癡,起心動念,不清淨的地方太多了。吃飯的時候,今天很合口味,不知不覺就
多吃兩口;那不好吃的,勉強哪,差不多就算了,這裡面都有愛憎。有時候發脾氣,不敢
跟人家發,在心里發,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這個事明明不曉得,根本不會,在很多人面前,怕失掉面子,勉強裝會;不會的卻裝會,
不懂裝懂。因為在沒得到清淨的梵行之前,你的三業不會清淨的。雖然也接受法,接受佛
,接受僧,也皈依三寶,但這里頭有毒素;毒素就是不純,里頭夾雜著愛染、愛見。為什
麽經過很多劫數都不能成道?成分不純,不是清淨行。
如果你能夠放下,這樣觀察,“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
過去已經過去了,不再思念。
沒有一個人不留戀過去的,因為做個夢,他會想起很多事,也許會想好幾天;做個壞夢,
也會恐懼好幾天。為什麽?過去的不能消滅掉。過去就過去了,還是不能截斷;未來呢?
沒有一個人不會想未來的,將來我會怎麽樣等等,這也包括我們修道者在內。
一下想住住茅蓬,一下又想清淨清淨,人多了,煩亂修不成。那你就去住茅蓬去修吧!
一個人去修又害怕,三兩個人又打閑岔,那怎麽辦呢? 就這樣,反反復復,多生累劫都這
樣。大家共住吧,嫌著約束,一個人靜住吧,又懈怠,又恐怖;一年又一年,一輩子又一
輩子,無量劫就這麽過來了。如果你執著,於法樂住,喜歡的,就專持哪一法,不喜歡的
就排斥。這些執著,每個修道者都有,還不用說到不修道者。
《梵行品》是專門為出家人說的。為什麽?去除你的執著,你執著的不得了,就不能夠隨
緣,一隨緣就變了。達到隨緣不變,那你必須觀,觀身無所取,那身業就沒有了;觀修無
所著是意業,意業也沒有了。對於一切法無所住,無所住就不執著,一切法都不執著。佛
說一切法,就是要你不執著;可是我們學哪一法就執著在哪一法上,不能梵行。梵行並不
是說什麽都不動,專門落於空寂,那成斷滅了,不是那樣的意思。
梵行清淨是指什麽? 是把你那個心洗幹淨。相信你這個心跟佛無二無別,那就非得用梵行
,一切無著。當你面對持戒犯戒,修與不修,會有另一種看法。
以前有一位師父,他有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大徒弟,已經深入修行了,可是外表沒有顯現
出來,外相就是睡大覺。另外一個小徒弟非常精明,看不起不聰明的師兄,“這個家夥,
出家幹什麽?一天懶惰得要死!”不過他師父是知道的,非常重視大徒弟。這個小徒弟自
以為很聰明,就很不滿。
有一次他的師父就試驗這個小徒弟,拿個夜壺,老年人夜間尿尿用品,那個夜壺是瓷的,
他師父就讓他小徒弟洗。洗一遍,他師父說不幹淨,再洗,洗兩遍,還是不幹淨,再洗。
洗了好多遍了,拿來總是不幹淨,他就沒辦法了,“師父,我洗不好了。”“你洗不好,
找你師兄去洗。”
嘿,他就煩惱了,“我洗這麽多遍都洗不好,他一天睡大覺,他會洗得好?我看他怎麽洗
?”他就拿那瓷的夜壺給他的師兄洗。他師兄在那膝蓋上一頂,把這瓷夜壺翻過來了,再
去洗,一洗就幹淨了,翻過來還不幹淨嗎?這時候他才知道他的師兄是真正有德行的,真
人不現相,現相就不是真人了。
你從外相看,你看不出來哪個好哪個壞,得從本質上看。你看這位師兄對什麽事都糊里糊
塗的,因為他什麽都不執著。這個小徒弟很精靈的,就是因為他太執著了,他才精靈。懂
得這個道理嗎? 你以為他在睡大覺,其實是在觀心呢!
不要在相上執著。看看自己的念頭,一天都起什麽念;念頭要是什麽都不執著,就是清淨
的。你要是看什麽執著什麽,一句話也放不下。看著一點事,牽涉你的放不下,那還可以
,因為涉及你的自利。不幹你的事,你也跟著攪亂,放不下,你說你不是糊里糊塗,麻煩
嗎?
這不只是說話,而是檢查你的行為,身所做的,有時候都不是真切的,心所想的才是真切
的。身口是被指揮者,它有個識,指揮它的是識,你把識降伏住了,雖然不行,還是得降
伏這個心。識是被心所指揮的,心的層次太多了,共有四十二個。咱們現在從十住、十行
開始,乃至於到十回向,十地,十一地;佛,不是那麽容易成就的。
念誦《梵行品》,不用五分鐘就可以念完了,要是去做,你要從凡夫地證到成佛。咱們講
的都是佛的境界、大菩薩的境界,一發心就成正覺了,這樣的菩薩境界,能示現百劫作佛
;可是我們的心,還沒有完全梵行,唯佛與佛才能究竟梵行,不要把這個問題看簡單了。
我們怎麽辦呢? 咱們從淨行達到梵行,先修持文殊菩薩所教授的一百四十一願,再達到法
慧菩薩所說的,一切無所著,這個時候功德就大了。是什麽功德呢? 發菩提心。發菩提心
成佛,並不是那麽容易的,讀讀《梵行品》就知道了。
要是我們做任何事都不執著,那就像一個癡呆似的,像傻子似的,其實並不傻。中國有句
話,大智若愚,智能越大的,你看他像傻子一樣。他就是傻,小事不注意,大事不糊塗;
越大的事,清楚得很,小事他根本不在意,要這樣去修行。
我們一天當中就執著穿衣、吃飯、人我關系,要是把心放在這個上頭,怎麼能修道呢?怎
麼能清淨呢?貪瞋癡放下了,戒定慧才能生起;戒定慧能生起了,你才能夠一切無著。這
並不是不持戒,而是他持戒達到這種程度了,不持而持,不再作意了,他不會犯戒的。
心得:
看破、放下、自在、隨緣,
對境不執著,對過往不留戀,對未來不妄想,
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0-09-22 12:0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minpanda   2020-09-22 15:4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u817 (羽)   2020-09-22 21:33: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09-22 21:42:00
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20-09-23 00:1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xdx58 (^^)   2020-09-23 22:3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ewsno1   2020-09-24 08:18: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