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QLinQ (Lin Lin)
2020-12-22 23:54:57請問各位先進,
沒有特別接觸佛教,
之前生活有挫折,
一次看見心經的讀本(有白話的),
發現智慧之龐大,
於是開始研究經書,
有陣子主要研讀讀的是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
目前研究新的經書,
楞嚴經、華嚴經、法華經。
這三部經量蠻龐大的。
之前研究經書沒有特別坐在位子上看,
是屬於到處看(忘記有沒有在床上看),
但看板上說楞嚴經的威力強大,
Q是否有甚麼看經書禁忌?
主要是研究經書,念經較少。
後續
楞嚴經、華嚴經、法華經,
對我而言還太難了,
會慢慢看,
目前以修慈悲心為主,
謝謝各位前輩的意見,
受益良多,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QLinQ (Lin Lin)
2020-12-23 00:26:00有多處該注意的,謝謝謝謝提點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2-23 00:31:00眼對色(經典文字)、耳聽聲(口唸之經文聲)、舌對字、身安穩坐、意專心於經文字句不念錯、鼻息自然調順。六根都攝,是訓練淨心,這時候妄念會紛飛起來,二軍對治這是一套訓練止觀的方式。這套訓練會慢慢引導心入三摩地,調伏到清淨心之後,因為所緣境是大乘經文(般若智慧),就會慢慢發顯自心智慧這種智慧稱根本智,能破除煩惱、身心清安。如果訓練到這個階段,念誦任何經典、佛咒、一念功德都勝過他人千百萬句功德(清淨心與煩惱心的差異)。這套自古傳下來的訓練法目的在此(發無漏慧、斷煩惱根)。因為滿多人慧覺得讀經念經好像沒什麼,好像阿公阿婆的事所以花點篇幅簡介一些背景資料,也比較有心理準備。不過方法理論知道,還是必須透過大量、反覆的訓練。才能有所收穫,古聖賢都這樣提點我們。南無阿彌陀佛(不好意思,漏看了文章一段話,您好像目前興趣在於研究佛經,推文讀經修持部分您有需要再參考就好。)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20-12-23 05:12:00原po提的那些經都很好,我最初接觸的三部經典也是心經、金剛經跟壇經。如果只是要念經那也無所謂,但若是要學習其中的義理,我現在反思,實在沒有一部是適合初學者的,雖然這都是流傳很廣的經典。讀誦跟研讀兩者之間,恭敬之心是共同的,但方式不會一樣。作為學習,初學者我建議從法句經或法句譬喻經開始,了解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然後四阿含、摩訶般若(可結合大智度論,也可以線上找一下妙境長老的講經影音)與小品般若;再接下來法華、華嚴、楞嚴或其他經論可以隨興趣研讀。無論如何,在最初建立一個比較全面的系統理解,而非一開始就侷限在某個宗派之見,是比較好的。這期間如果方便,可以去正信的道場如法鼓、中台學習禪修的方法,能不能對佛典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那就看個人修持了。基本上,我覺得這麼多、這麼好的佛典,只把自己當語言學習機一樣反覆誦念而不深入瞭解是很可惜的事情,如果只是讓人一直念一直念一直念,那也沒必要講那麼多不同旨趣的經,對吧?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2-23 08:20:00解行相輔,正助主賓,不廢一邊。
作者:
bugger (摩登少年他說)
2020-12-23 09:29:00不是佛弟子 單純想了解佛教經典思想 應該不需要想這麼多當作讀書研究就可以了吧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20-12-23 10:34:00經論的目的或修行方法如果僅僅是反覆誦念,古代譯經大德便只要音譯,不需要義譯,譯出來通通像咒語那樣,不用懂意思,會念就行了,這樣他們的工作大概也會輕鬆很多吧。這也是我為什麼說,在最初要有比較全面的認識而不要侷限在某個宗派觀念裡頭的原因:反覆誦念只是眾多修行方法中的一種,在宗派/法門之見下卻可能是唯一與全部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2-23 15:25:00其實有個細節可能要稍為補充,以免誤會。強調讀經,並非就捨棄研經。讀經 與 研經,其實是二套不同功能取向的訓練。如同地板的功能,用來禪坐,地板的功能就被使用來練心,如果換個方式,雙手撐地,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地板的功能就被轉換成練身。練心 與 練身,本身並沒有任何矛盾,只是功能取向活用。讀經,有點類似就地取材,因為知識份子多半喜好文籍,所以古德直接將經文轉為止觀道用的工具。觀念釐清之後,再搭配自己的修學方式,如果這段時間要用來訓練止觀調伏煩惱,就依照讀經的功能向去操作訓練,如果這段時間是要專門筆記分析佛經文的註解脈絡系統,就專心分科判教,整理好綱要。至於時間的分配,比重的拿捏,隨各人的修學可彈性調整。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20-12-23 17:08:00我一向反對自學禪修,不要做這種事情,即使是照著經論操作也不要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2-23 17:49:00樓上幾位建議都很好,原po可以整合起來參考。對修學會有幫助。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0-12-23 18:35:00作者:
FHShih (hou)
2020-12-23 21:14:00讀經時手與桌面乾淨,經典不懸空放置,對自己有智慧助益。[地藏經]的內容可以對惡道有情生悲心,[父母恩重難報經]可憶念父母恩德,想到累生累劫父母生報恩心。[無量壽經]可體會阿彌陀佛以菩提心發下殊勝大願的宏廣願力每次看無量壽經,佛的大願,都會全身雞皮疙瘩,非常讚嘆!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12-23 22:27:00作者:
FHShih (hou)
2020-12-23 22:29:00也可參閱[華嚴經淨行品],佛陀教導如何日常行住坐臥,均
作者:
QLinQ (Lin Lin)
2020-12-23 22:29:00前輩,剛好我在看這兩經,還有藥師經
作者:
QLinQ (Lin Lin)
2020-12-23 22:30:00蠻喜歡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0-12-23 22:32:00[法華經普門品]講述觀世音菩薩功德願力,皆是慈悲心所現。隨喜您歡喜讀經。如果想修持趣入菩提心與空性見,也可以閱讀論典,更清楚修持次第,例如:[菩提道次第廣論],或[普賢上師言教]。如果想了解業果,也有很多經典,佛陀講述業果故事,值得研讀,如[百業經]、[賢愚經]、[雜寶藏經]、[六度集經]、[正法念處經]。
作者:
QLinQ (Lin Lin)
2020-12-23 23:07:00哇,謝謝前輩們的意見,受益良多,感動,南無阿彌陀佛
板友們都講得很好,除了恭敬,我想補充也很重要的是信心,相信佛經真實不虛,信受奉行,功德無量。心經、金剛經、華嚴經、楞嚴經等等都是甚深經,當然也要讀,可以從地藏經、賢愚經開始,有受戒的看佛藏經,然後再回去看心經與金剛經的時候,一次一次你會不同的體悟。還有隨喜心,功德無量。
作者:
QLinQ (Lin Lin)
2020-12-24 01:35:00佛經陪伴我渡過人生難關,心性也有所轉變,真的感念,南無阿彌陀佛。相信受戒和皈依後對於所唸的經和對於經的見解也會不同,阿彌陀佛
作者:
wudidog (嗚啦啦)
2020-12-24 11:55:00隨喜! 人生難關不單純"都是假的" (怕一些人看完變成逃避)如果是人與人的相處問題 還是要找到原因 學習面對處理它回頭再看這些經典 也會更有感觸 (末學囉嗦了~
作者:
QLinQ (Lin Lin)
2020-12-24 12:42:00好的!其實也是從佛經學習到因果觀,學會去反思許多事。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20-12-24 14:00:00從學到觀念到勝解再到如實知,中間還有很多功夫要下的。終歸是個好的開始,繼續努力吧
作者:
olite (olite)
2020-12-25 09:53:00感恩前輩大德分享令人法喜充滿的佛學網頁/網站,謝謝。
作者:
mrwrong (風起)
2020-12-25 19:55:00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QLinQ (Lin Lin)
2020-12-28 15:22:00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