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自從一讀楞嚴後 不看人間糟粕書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1-02-16 00:19:59
楞嚴旨趣|虛雲老和尚
方才有幾位詢問《楞嚴經》意旨,茲乘大眾在此機緣,略說概要。此經原有百卷,而此土
所譯,只有十卷。初四卷示見道,第五、第六等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漸次證果,最後
並說陰魔妄想。
阿難尊者為眾生示現詢問,而佛首明諸法所生,唯心所現。因阿難尊者見佛三十二相,如
紫金光聚,心生愛樂,佛問其將何所見?阿難尊者白佛言:「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
勝相。
佛問:「心目何在?」阿難尊者白佛言:「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面。我見(現)觀
此浮根四塵,只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佛告:心不在內,不在外,亦不在中間
。若一切無著,亦無是處。
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種根本: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
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
二者,無始菩提涅粲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
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應知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而一切眾生不成菩薩,皆由
客塵煩惱所誤。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是為十二處;加眼識、耳識
、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識,為十八界;另,地水火風為四大,再加空大、見大、識
大,為七大,合為二十五數,由二十五位賢聖分別自陳宿因,入道途徑。
至於六道輪回,淫為其本;三界流轉,愛為之基。阿難尊者為眾生示現,歷劫修行,幾難
免摩登伽之難,所以示罪障之中,淫為首要。因淫損體,遂殺生補養,而盜妄等惡,亦隨
之而生。阿難見了如來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對摩登伽之美色,而不愛樂。男子見了女
子,或可觀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見了男子,或可觀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
自己終日思想,確可轉移心境。
譬如我從前幼時,在家垂辮發,衣俗衣,終日所觸、所想無非俗事,晚上做夢,無非姻親
眷屬,種種俗事;後來出家所作所思,不出佛事,晚上做夢,亦不外念佛等。
至蔥蒜五辛,不可進食,為免助長欲念。所謂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精勤增進,自能
漸次成就。
更須自己勤奮,不可依賴他人。
阿難尊者以王子佛弟,捨其富貴,出家從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詎知仍須自
己悟修,不能假借!不過吾人如能發心勤修勿怠,則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至
十地,亦自得步步進益,以達等覺妙覺。
而三界七趣,無非幻妄所現,原本不出一心。即一切諸佛之妙明覺性,亦不出一心。是以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香嚴童子可說即是我鼻,憍梵菩薩可說即是我舌。二十五位聖
賢因地雖有不同,修悟並無優劣,不過現在時機,發心初學,似以第二十四之大勢至菩薩
及第二十五之觀世音菩薩,二種用功方法,或更相宜。觀世音菩薩於阿彌陀佛退位時,補
佛位;而大勢至菩薩,則候觀世音菩薩退位時,補佛位。
大勢至菩薩以念佛圓通,吾人學習,應念阿彌陀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
。因「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
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至於觀世音菩薩,則「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上合十方諸佛同一慈力,下合六道眾生
同一悲仰」。
若遇男子樂持五戒,則於彼前現男子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則於彼
前現女子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如是或現天人,或現聲聞、緣覺以至佛身,所謂三十二
應,以及十四無畏、四不思議,經無量劫,度無量眾生,眾生無盡,悲願無盡。
https://i.imgur.com/e9estDV.jpg
作者: minpanda   2021-02-16 12:38:00
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1-02-16 21:44:00
阿彌陀佛!
作者: samhwang   2021-02-18 10:55:00
南無觀世音菩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