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該怎麼調適覺得不合理的心情 當念地藏經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4-27 17:39:45
轉貼聖一法師 地藏本願經講記
https://book.bfnn.org/article/0458.htm
此「地藏菩薩本願經」,以人、法為題。「地藏菩薩」是人,「本願」是法。菩薩二字,
具足應云「菩提薩埵」。菩提是佛道,薩埵是眾生;菩薩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所謂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菩薩欲度眾生,必須先求菩提,以菩提之法,方能下化眾生。
欲求佛道,必須先度眾生,眾生度盡,菩提始現。所以上求菩提,即下化眾生;下化眾生
,即上求菩提。兩名一義耳。
「地藏」是名,「菩薩」以德立名。地者,心地也。人心如大地,大地能生萬物,人人皆
知;心地能生萬法,則眾不知,必假佛法,發明心地,心地含藏無量清淨功德,以此功德
自度,自成佛道;以此功德度他,令他成佛道。何以故?此無漏功德,無自性故。所以能
自度、度人,皆成佛道。佛法是平等的。孔子曰:『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名之為仁。』
也是這個道理。
地藏菩薩明白這個道理,就依理發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發先度人成佛之願,所以
名為大願。又是本昔所發之願,故名「本願」——其本願在本經中,有四處說明。一切菩
薩,皆有本願:例如文殊發願,令一切眾生得大智慧,發菩提心,此是文殊本昔之願;普
賢發願,令一切菩薩修萬行、趨萬德,此是普賢菩薩本昔之願;觀音菩薩尋聲救苦,現身
說法,此是觀音菩薩本願。不但菩薩有本昔之願,即釋迦如來在法華經中,亦顯露其本昔
之願。方便品云:『舍利弗當知,我本立誓願,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如我昔所願,
今者已滿足,化一切眾生,皆令入佛道。』又云:『諸佛本誓願,我所行佛道,普欲令眾
生,亦同得此道。』如是本願二字,的確是諸佛菩薩,在本昔發心時,所發之願也。
地藏菩薩昔日所發之願,從願起行,由行得力;得神力時,就能度一切眾生——已成佛、
當成佛、未成佛。則地藏之願,真實不虛,故名「地藏菩薩本願經」。
==============================================================================
道源法師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http://book853.com/wap.aspx?nid=864&cid=77
這是這一部經的題目。「地藏」兩字是怎麼解釋呢?
地藏十輪經曰:「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 慮深密,猶如秘藏。」此乃是從比喻去解釋
「地藏」德號。這菩薩他的大願第一、他的忍力第一,地藏經經文一再講到「眾生剛強,
難調難伏」,苦惱難度,菩薩好 辛苦把他從地獄救出來,他一轉個身,又造惡又墮到地
獄裏去了。但是菩薩他耐煩,不捨棄任何一個眾生,再度去度他出來,這就是他安忍的力
量像大地一樣。我們 現在居住的這地球大地,眾生住在地上,完全是大地載著我們,像
個大船。不但載著我們,又資生很多東西如糧食布帛來養護眾生,但是我們對大地都對不
起,今天 給他挖個洞、吃它所生的東西,還要給他弄些小便、大便、垃圾、它都安忍承
受,不為所動。這個「大地」它有兩種意義:
一、住持義:普能住持一切眾生故;菩薩亦如是:普能救度一切眾生故。
二、生長義:「生長一切藥穀莖果、供養一切眾生之生命故。菩薩亦如是:能說一切妙法
,長養一切眾生之慧命故;」
再者「藏」:那是世間之寶藏,亦有兩種意義:
一、含覆義:能含藏蓋覆諸珍寶故:菩薩亦如是,廣集一切功德故。」寶藏就是裝珍寶的
一個櫃子,它能含藏覆蓋一切珍寶,所以叫做寶藏。這菩薩他要救度一切眾生,見功德就
修,修集一切功德,像是收集珍寶一樣,然後裝到寶藏裏而去。
二、寶藏義:「出用義:如需救濟貧苦,成 就事業,乃當出用故。菩薩亦如是,能布施
一切法財,令諸眾生離苦得樂故。」所以菩薩利益眾生有含覆義,出用義,叫做藏。合住
持義、生長義,就叫做「地 藏」。這寶藏又是秘藏,乃是最高無上的寶櫃,不能隨便顯
露出來,地藏菩薩的秘藏就是他的靜慮高深,表示他有大定力,梵語「禪那」,華言叫靜
慮,中國話的意 思叫「禪定」,表示菩薩有大定力,高深莫測的禪定靜慮之力,所以叫
深密,密藏在寶櫃裏面別人不知道。猶如密藏。」以上乃就「喻」解。
若約「法」釋:
「地即心地,藏即是如來藏,此菩薩徹證本 心地具有之如來藏性,故名地藏。」以上是
依十輪經上的譬喻解釋「地藏」兩字,但如果以「法」來解釋呢:「地」就是心地,就是
菩薩的心地,也就是我們眾生的 心地。「藏」就是如來藏,如來藏怎麼講呢?就是真如
在纏;纏就是煩惱,這真如妙性在煩惱裏邊藏覆著叫如來藏。如來藏者藏如來也,裏邊有
含藏著一個如來,這 就是眾生的佛性。我們眾生有個如來藏自己不知道?裏邊含藏著有
如來也不知道,但菩薩他徹底證得本心地具有之如來藏性。這個「本心地」就是本性的如
來藏心也 就是佛性,所以叫做地藏。以上以譬喻、以法將地藏兩字解釋明白了。
再解釋通名「菩薩」兩個字:菩薩梵語「菩 提薩埵」,中國人說話愛簡略,把提與埵刪
掉簡錄下來叫「菩薩」。華義叫「覺有情」。菩提叫覺,薩埵叫有情,為什麼叫覺有情呢
?「上求「覺」道,下化「有 情」之大乘弟子也。」因為是大乘佛弟子。大乘佛弟子做
什麼事呢?一方面上求覺道,上求正覺,上求佛道;一方面下化有情眾生,也就是普度眾
生。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