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達賴喇嘛文集10-教理釋疑/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出版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20:問:一切遍知的意思是指什麼事情都知道嗎?
有部(即毗婆沙宗,屬小乘宗義)認為有遍知,但沒有一切的遍知。
也就是說,(心)如果去想某件事,一定會知道某件事;但是並不是每一剎那都了解每
一件事,(心)有不去想的時候。而有部以上的宗義論師都說,每一剎那都了解一切法。
仔細去想,(心每一剎那都了解一切法)這的確是存在的,因為我們的內心本身就具
有了解事物的能力(心性原本就具有明而了知的能力)。
(心性的明而了知)如水具有清澈、澄明的特性般,但是因為水中存有污濁物,所以
就無法呈現出清澄的特性,唯有透過經過澄清,水的清澄的特性才能夠彰顯出來。
同樣地,我們內心了解事物最主要的障礙來自於所知障,這個所知障好比是水中的污
濁物。(心的續流如同水流,我們心的續流有無明習氣所知障的染污。)
若能夠把這個污濁物去除,那麼我們了解事物的能力就會自然地呈現,而且是淋漓盡
致(如果我們的心續盡除了所知障,心識原本明而了知的能力就能獲得全體大用)。
(註:《大般若經》(唐.玄奘法師譯):
「永斷一切煩惱、所知二障麤重習氣相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乃名如來、應、正等
覺,得一切相智(遍知),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智慧境界,無所不見、無所不聞、無所不
覺、無所不識,於一切法見一切相(遍知的心識每一剎那都了解一切法)。」)
>>>>>
21:問:一切遍知也是無常嗎?
(尊者答:)
金剛乘說到意識(每個人自己的第六意識)有不同層次。
最細微意識(我們自己最細微的第六意識)稱俱生原始之光明,俱生原始之光明有兩
個意思:一是光明的究竟性(即最細微意識的空性),一是光明本身(即最細微意識)。
一切的粗分意識(粗分第六意識),都來自於這種光明(最細微第六意識),都是由
其而引發的,故粗分的意識都可融入這種光明中。透過修行,粗分的意識是可以完全斷除
的。
所有無明(包括無明的煩惱障以及無明習氣的所知障)都附屬於粗分意識的層次中,
當粗分意識完全斷除時,所有依附於上的無明、煩惱等都會一併斷除。
此俱生原始之光明(最細微第六意識)具有了解事物的能力。當附屬在粗分意識上的
無明完全斷除,此俱生原始之光明(最細微第六意識)了解事物的能力又能發揮,就可以
獲得法身(佛的第六意知最細微意識的俱生原始光明成就為智慧法身)。
由此我們知道心識有粗細許多層次。心一直都在改變(剎那轉變)中,無論心是否被
無明所污染(心永遠是剎那轉變),這正是一切遍知(佛的正等覺的覺知,即佛的俱生原
始光明的智慧法身)也是無常的原因。
然而,如果講到的是自性法身(佛的遍知的究竟法性)—-自性空(佛的第六意知最
細微意識俱生原始光明的究竟法性,即空性),那麼就是常法(空性是常法),因為這個
法性是在完全遮擋自性之所遮的情況下而有的(空性是遮除空性所遮自性有的無遮)。
龍樹菩薩及許多中觀論師的著作都提到,空性是唯有遮止所斷—-自性的無遮法(某
一有法上究竟法性的空性,是遮除空性所遮自性有的無遮;空性屬遮遣法當中的無遮)。
尤其在破自生時,清辨論師與佛護論師的討論中,清辨論師有過這樣的反駁:與龍樹
意趣有相違(清辨論師認為心的法性必須是自相有、自性有,與龍樹的意趣相違)。
所以,為什麼光明(最細微意識俱生原始光明)的空性是常法?因為是無遮法。無遮
法就是完全遮擋某一法後,在此當下並不會引伸其他法。因為是完全遮擋的緣故,所以它
是常法,並非是無常法。(如果是遮遣法當中的非遮,非遮引申的法就會是無常法。)
因此,「光明」和「光明的空性」這兩者,「光明」(最細微意識)是無常法,「光
明的空性」(最細微意識的究竟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