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一切法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2-06-20 15:36:44
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40
三、一切法皆是佛法
經文中所言「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這是在說明如來法身,它是不隨諸法生滅去來,如
如不動的。佛陀已得無上菩提,以離相無住之智,徹證真如,故名為「如來」;眾生則因
妄想執著,蓋覆真如,故不知法身不生不滅,遍一切諸法,無明妄求以致造諸惡業。
真,謂不妄不偽;如,為不變異。佛陀所證得的真如實相,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之理。第十四分說:「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不可以色相見,不可以言說求,
故為「無實」;但也並非異色相外有平等真如,離語言外別有實相妙理,故為「無虛」。
所謂「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集經》云:
「言菩提者,名為寂靜;寂靜者,名為一切法真如。」
問曰:「善男子!所言真如,真如者,於何法說?」
答曰:「善男子!言真如,真如者,名為空;彼空不生不滅。」
問曰:「若如是一切法空,是故一切法不生不滅。」
無所發菩薩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說,一切法不生不滅。」
問曰:「若如是,何故如來說有為法皆悉生滅?佛說有為法皆生滅者,此言何謂?」
無所發菩薩言:「善男子!為愚痴凡夫著生滅法故;諸佛如來以大慈悲,為護驚怖,隨順
世諦,作如是說諸法生滅,而一切諸法不生不滅。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應知諸佛
,應知諸佛法,應知諸眾生,應知諸法,應知自身,應知身法。」
諸佛護念眾生,免除驚怖,因此隨順世諦,而言生滅。如經文中的「所言一切法者」,是
佛依俗諦而立,世諦語言皆合於道,絃歌瓦竹無不傳心。「即非一切法」,是佛依真諦而
說,以一切法體性空寂,本無實有世界、眾生,因此一切法不可執著,此是真如佛法也。
「是故名一切法」,乃此依即俗即真,為中道第一義諦而說。若了知諸法性空的真諦,眼
前的染淨聖凡、情與無情、世出世間等等,無一不是佛法。
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號山谷道人,是一位好佛的居士,常出入禪門,而且還是臨濟
宗黃龍派黃龍祖心禪師的法嗣。
黃庭堅喜作豔詞,常參謁圓通秀禪師。有一天,圓通秀禪師對黃庭堅叱喝道:「你的詩詞
書法之妙,甘心就與豔詞為伍嗎?」然後舉當代李公麟畫馬精勤之事,黃庭堅幽默地說:
「這豈不是把我復置於馬腹中嗎?」
圓通秀禪師呵斥道:「你以華麗的詞藻迷惑天下人的心,豈止是要把你復置於馬腹中,恐
怕是要把你變成牛去犁地。」
黃庭堅悚然悔悟,因此絕筆,轉向修禪,並著〈發願文〉,痛戒酒色,每天不食魚肉,只
是早上喝粥,中午吃飯而已。
有一天黃庭堅去參謁晦堂禪師,乞求指引參禪悟道的捷徑。晦堂禪師問:「如孔子所說:
兩三個學子以我這裡為隱適處麼?我無隱適處與你。太史您居俗家,如何談論禪門中事呢
?」
黃庭堅正準備回答,晦堂禪師說:「不是,不是!」
黃庭堅聽後迷悶不已。
有一天,黃庭堅陪同晦堂禪師遊山,山岩桂花盛開,幽香遠播。
晦堂禪師問:「太史聞到花香沒有?」
黃庭堅說:「聞到了。」
晦堂禪師說:「我無隱適處與你。」
黃庭堅明白其意,隨即禮拜之,並說:「大師真是如此老婆心切。」
晦堂禪師笑著說:「只要你到家就行了。」
山岩的桂花盛開,香氣四溢,無半分隱藏,吾人六根若為華麗的聲色所充塞,哪裡聞得到
花開的馨香?
四、菩薩通達無我法
「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真菩薩者,要能通達無我、法。從真諦
的立場言,一切法都是不可得的,要破除我執與法執。
佛陀以無我不著相的修行,告誡菩薩行者,不要被「能度所度」的法相障道,更不可落入
二乘偏空的執著。全經中有三番「非菩薩」的教示。
(一)約能發心: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二)約能度生: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
(三)約所嚴土: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佛陀以此發心、度生、嚴土再三囑咐,菩薩要融通無我,要以不住的態度發菩提心,方為
如實發菩提心的真菩薩也。《大乘十法經》提及菩薩應正觀諸法:
云何菩薩摩訶薩正觀諸法?善男子!若菩薩作如是觀:
一切諸法猶如幻,迷惑凡夫故;
一切諸法如夢,不實故;
一切諸法如水中月,非事故;
一切諸法如響,非眾生故;
一切諸法如影,計妄想故;
一切諸法如響聲,生滅壞故;……
一切諸法如芭蕉,無堅實故;
一切諸法如水沫,體性弱故。
善男子!菩薩如是觀,名為正觀諸法。
菩薩正觀諸法,通達無我、法,才能遠離顛倒夢想,發起無畏的真心,往還娑婆,如蓮花
出水,不著煩惱泥塵。
石頭自回禪師世代都是石匠,人們都叫他「回石頭」。
石頭目不識丁,卻渴仰佛法,時常請和尚幫他讀誦經書,經書聽得多了,自然也能背誦不
少。
後來,回石頭離家到大隨禪師門下當雜工。寺中要他鑿石做工,他手不離鐵錘,口不停背
經。大隨禪師見他每日如此,就對他說:「你今日叮噹,明日叮噹,死生到來時怎麼辦?

回石頭把手裡的鐵錘一扔,就跟著大隨禪師進到方丈中。大隨禪師要他停止背經,放下對
文字的執著。
有一天,回石頭又在鑿石,手中的石頭十分堅硬,回石頭使盡力氣狠狠的錘下去,剎時火
花四濺,他於火花中忽然省悟。
回石頭走到大隨禪師的方丈中,頂禮說道:
用盡功夫,渾無口鼻。
火花迸散,原在這裡。
大隨禪師一聽,明白他已徹悟,於是就授給回石頭一套僧衣。
有一次,回石頭上堂說法:「參禪學道,若不明自心,就像人在井裡,還在叫渴一樣。一
天當中,行住坐臥,轉動施為,有個什麼是不動的?眼見耳聞,何處不是路頭?若識得路
頭,便是大解脫道。你們看我老漢有什麼比你們強的?你們又有什麼比我差的?懂了嗎?
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給誰聽?」說罷下座而去。
回石頭禪師,放下經書的糟糠,回頭鑿取自性的火光,再沒有口鼻的論議計量,火花迸散
時,才知平日用盡功夫,不在別處,就在這裡。《金剛經》不斷地粉碎我們內外的妄想,
只是要讓我們了知,處處都是道場。
https://i.imgur.com/7ho9ix6.jp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