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廣論毗婆奢那 卻配格西
〔學員〕:我執和佛慢有什麼差別?
〔格西〕:我執和佛慢的體性、作用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執它是執任何的補特伽羅(例如你我他、六道眾生、菩薩、佛等),包含我或執其
他的有情也可以——總之,就是緣著補特伽羅執為自方成立,這就是「我執」;
「佛慢」來說就是指,他在修持大威德金剛或其他不同的本尊,在自生的時候,要能
夠堅固的產生自己就是不虛偽的本尊、不造作的、堅固產生這樣的認知。
就我(格西)來說,他就是真正的格西,不是假的格西,所以,對自己有這樣的一個
自信,我就是真正的格西。或者我們是人,我們就是真正的人。當他在修本尊法的時候,
他應該要產生自己就是真正不虛偽的本尊,這就叫作佛慢(安住菩提果位的自信心)。
這樣的修持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呢?這樣佛慢不斷地修持下去,他能夠令自己在未來
成為是本尊的行相,就算是人的所依身,他也能夠轉為本尊。因為他透由空性的觀修當中
,能夠產生本尊的行相。因此,修持佛慢,到最後他能夠真的轉為是本尊的體性。
但如果是我執的作用來說,它只能產生諸多的煩惱。所以,體性和作用來講,我執和
佛慢是有相當大的差別。
我們在修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要自生本尊。在自生本尊的時候,他透由觀修空性,
從空性當中去自生本尊。當然,能夠明現是最好的。如果沒有的話,就透由作意的方式,
來斷除我們的平庸想、平庸作意。
〔學員〕:佛慢的所緣是本尊,所以,佛慢的所緣也是補特伽羅,所以,佛慢算不算
是緣他蘊的補特伽羅我執?如果是的話,補特伽羅我執是不是有顛倒和非顛倒啊?
〔格西〕:補特伽羅我執周遍是顛倒,沒有所謂的非顛倒的補特伽羅我執。
再者,佛慢的道理和我執的差別,上次上課也有區分,就是說:佛慢是要緣自己就是
本尊的體性、緣自生為本尊的體性,這是佛慢的道理。他所生的果,也是清淨的果。補特
伽羅我執他所生的果和佛慢的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修本尊法來說,一定要受灌頂。在受灌頂時,在觀修本尊,絕對不是將本尊只是想在
自己的前方,或在自己的頂門之上。一定是自己跟本尊融為同一個體性,才能夠受得灌頂
。就是說:一定要受灌頂,才能夠修本尊法。
當思惟到自己與本尊的體性融合而為一、自生本尊的時候,他一定是透由結合空性的
思惟來自生本尊。如果沒有結合空性的思惟來自生本尊的話,這樣的修持就極容易成為外
道的修持方式。
所以,內道的差別在於他會結合空性來思惟。結合空性思惟自生本尊,首先一樣是透
由緣起無自性的道理去作思惟,透由依緣而起的道理,所以,是無自性的。所以,他不是
在完全一片空茫的情況下,而產生了本尊。
由於我們是透由觀待名言假立的,所以,首先尋求名言假立義,當不斷地去尋找,最
後這個假立之義不可得,由無自性的心,而產生本尊,由這樣的方式,從空性結合自生本
尊的修持。
如果對於整個修持的方式都不了解,對於空性的道理也不了解,暫且可以先把自生本
尊佛慢的方式暫且放下。
因為你如果在不了解這些共通道淨治相續的內容,在這樣不清楚的情況下,就趨向本
尊法的修持,這只是讓自己來生墮於鬼道的方法,這一點在過去的噶當派祖師也有這樣的
教誡。就是沒有共通道淨治相續,就修持密乘、修持本尊法,那麼,來生就會墮於鬼道當
中。
因為他是在思惟空性的道理下,而自生本尊。所以,當他現起本尊的行相時,都是透
由思惟空性而產生的一個本尊想。這個本尊想跟補特伽羅我執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他是
透由空性的思惟而產生的。
一般來說,我們在講到「我想」,就是內心產生我的念頭,稱之為「我想」,這不是
我執,這是符義的覺知,因為我是存在的,所以,「我」的念頭、我想是符義的覺知。
有人說這個「我想」是俱生我執,這是不正確的,其實是有差別的。之後我們上課會
講到。我們產生「我」的念頭或「我想」,他跟俱生我執是不一樣的,是有差別的,這一
點之後再詳細的解釋。
※ ※ ※
【如是善淨庸常分別 一切時中恆得諸佛菩薩加持】
「如是善淨庸常分別」的意思是什麼呢?
在前面的道次修心當中,可以分為下士道、中士道,還有上士道,這是屬於共通道次
修心的道理。
有了共通道次修心的基礎以後,進而趣入無上密的修持。雖然密法的修持,未必只有
無上密的修持,密法的修持來說可以分為四種續部的修持。但是,如果沒有修持無上密的
話,沒有辦法獲得最終成佛的果位。
沒有修持無上密,修持其餘三部的話,雖然能夠令自相續當中波羅蜜多乘的證悟能夠
快速地增長,但是,仍舊沒有辦法獲得無上菩提的果位,所以,唯一只有趣入於無上密的
修持,才能夠獲得無上菩提的果位。
整個道的修持來說,剛剛提到共通道淨治相續,在趣入密咒乘的時候,一開始必須先
受完整的四種灌頂,並清淨的受持。
第二個部分就是要受持律儀,包含菩薩乘律儀、金剛乘律儀,並且如理守護三昧耶戒
,如護眼珠一般,莫令染犯惡作、墮罪,或者粗罪等等。假設有所違犯,也應該要積極地
還淨懺悔。
有了前面所說的,一方面能夠清淨受持四種灌頂,另外一方面能夠清淨地受持戒律、
守護戒律,接著第三個部分就是修持生起次第。
修持生起次第,能夠做到如同這裡提到的「善淨庸常分別」,因為在沒有修持密咒乘
以前,我們的住處,以及我們的所依身是庸常的、是平庸的,但是,藉由思惟空性的轉換
,接著能夠觀想為住處是無量宮,並且所依身轉為天尊之身。
藉由這樣的觀修──生起次第主要就是要作這樣的觀想,要遮止凡庸相。藉由空性的
思惟,並且轉化為無量宮,及天尊之身,就要遮止我們對於住處,以及自身帶有平庸、凡
庸之相(平庸、凡庸的分別),也就是這裡所說的「善淨庸常分別」。
在修生起次第的時候,在前行和因都具備了以後,再進入正行最主要的觀修,也就是
剛剛提到:我們平時所居住的凡庸的住處,要藉由空性的思惟轉為天尊所安住的無量宮。
我們自身就安住在無量宮中央的本尊──自生本尊。從原先凡庸的所依身,藉由這樣的轉
化、思惟,而轉為天尊本尊──這是第二個部分。
第三個,當在作供養的時候,也就是加持供物,並且朝自己來作供養。過去在沒有轉
化以前,我們的供養都是供養外在殊勝的對境,因為藉由前面對於住處、自身已經轉化為
殊勝並且遮止凡庸,這時候,供養是朝向自己來作供養。
假設我們自生為本尊是大威德金剛,這時候,就安住在大威德金剛自生的觀想當中。
第四個部分,就是我們安住在堅固的自生轉化為大威德金剛本尊的佛慢中,並且向外放射
光明及甘露,遍照一切有情,令有情相續中的業障、垢障等能夠滌除清淨、淨化無餘。這
就是一個在成辦利他的事業。
由上述的這一種觀想、思惟的過程當中,他已經遮止了庸常的分別,令庸常的分別能
夠淨化無餘。
藉由上面提到:住處淨化轉化為無量宮,以及自身淨化轉化為本尊;並且向內作供養
,以及安住於大威德金剛的佛慢當中,放射光明及甘露,照射有情,令有情能夠因為淨除
了垢障,而安住於金剛持佛果位的這種利他的事業。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淨化庸常的分別。
「如是善淨庸常分別」之後,接著說到「一切時中恆得諸佛菩薩加持」。
如同剛才所說的生起次第修持能夠達到具量的時候,就能夠將庸常分別無餘的盡除,
就可以一切時中恆得佛及菩薩的加持。
所謂的佛及菩薩的加持,這個加持意謂著什麼?並不是指好像一個什麼樣的、實質的
一個加持力進到我的相續,應該要作這樣的理解。
因為我們能夠如同在續部當中所說的這一種生起次第的修持,就是轉化自身遮止凡庸
,並且轉為本尊身,或住處轉為無量宮,藉由這樣的生起次第的修持,可以令殊勝的皈依
境──佛及菩薩極為歡喜。
藉由這樣的觀修能夠將自己的垢障淨除,並且快速地累積殊勝的福德,是從這個角度
來說獲得加持。
>>>>>
[1] 我執是顛倒知,佛慢是自生本尊產生的自信心,二者的體性和作用完全不同。
覺知分為:顛倒的覺知、符義的覺知。例如,我執是第六意知顛倒的覺知;空正見是
第六意知符義的覺知。
我執屬於覺知當中的顛倒知,我執會帶來傷害,例如,由我執產生我慢傷害他人。佛
慢是如理思惟生起的符義覺知,安住菩提果位的自信心帶來利他的身語意,不傷害他人。
[2] 摘自:2018-06-16 達賴喇嘛尊者教授《金剛經》、《緣起讚》
雖然,印度婆羅門教的密法跟佛教的密法,都有自生本尊的這個過程,可是,佛教密
咒的不共特點是自生本尊之前,必須要『先思維空性將空正見轉為本尊的模樣』。
我們很多人去修密,然而對空性卻沒有關注,這是完全錯誤的!如果你對空性完全不
瞭解的話,那就根本沒有相應佛教本尊瑜伽的基礎。如果你認為,把血肉之軀轉為本尊的
話,那麼這個是邪識、這個是邪見,透過邪見(顛倒知)的方式是成辦不了一切遍智(一切
種智)的。在佛教的修行裡面,空正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密咒金剛乘更是需要如此。
以佛教的觀想方式是先觀想空性(人無我及法無我),於空性當中(空性的思惟當中
)淨治了凡夫相執,淨治了凡夫相執之後,正在思維空性的這個智慧(屬第六意知符義的
覺知)——也是將來會轉為智慧法身(一切種智)的這個智慧,將此轉為了本尊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