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尊者:菩提心是具有二希求之發心3

作者: ykkdc (ykk)   2022-08-28 08:11:32
※ 引述《ykkdc (ykk)》之銘言:
: 我平常也這樣說,「菩提心是具有二希求的發心」。
: 那兩種希求呢?(1)希求他利之發心,以及,(2)希求菩提(希求成佛)之發心。
: 希求他利之發心為因,希求菩提(希求成佛)之發心為果。
菩提心具有"希求利他"與"希求成佛"兩種發心,希求利他的發心為因,產生希求成佛的發心
摘自:《心類學顯要善說》倉忠仁波切教授
* 菩提心是由二種欲心所推動而有的心王。
《現觀根本論》中闡述菩提心的定義是「發心為(欲)利他、欲正等菩提」。
其中是以欲求而安立。由此可知,我們心續中希求無上佛果(希求成佛)之認知(覺
知)是一種欲求心所。(希求成佛是欲心所的作用,與此欲心所相應的心王即菩提心。)
簡要而言,從修七支因果,乃至悅意慈、悲,其後修增上意樂,由此引生「為利一切
眾生、希求無上佛果」之欲求(意欲),當該欲求(意欲)任運產生時,與該欲求相應的
心王(意識心王),彼心王就是菩提心。
再者,詳細而言,菩提心是由二種欲求推動而有的:
先產生「希求他利圓滿」之欲求,以該欲求為前因,而引生「希求自利圓滿」之欲求
,當彼欲求由串習而任運產生時,與彼欲求相應的心王(意識心王)就是菩提心。
(阿羅漢果尚未獲得究竟自利圓滿,因為,阿羅漢自心相續僅斷除煩惱障、未斷除所
知障。自心相續不僅斷除煩惱障也斷除所知障,獲得佛果一切種智,即究竟自利圓滿。)
如是,先前以希求他利圓滿之欲求為因,其後,以希求自利圓滿之欲求為因,以此二
種欲求而引生菩提心(所以,菩提心是由二種欲心所推動、具有二種希求相應的心王)。
>>>>
[1] 《優婆塞戒經》:
「眾生有思,名為欲心,以如是欲善業因緣發菩提心,是則名為菩薩性。」
此處的欲,內心意欲。我們意識覺知的心、心所當中,欲心所是對所思惟事物發起希
求的作用,菩薩種性者內心思惟欲求的是成佛,由欲利益他有情而對佛果菩提發起希求。
[2] 《佛地經論》(玄奘法師譯):
「緣"菩提"(佛果)、"薩埵"(有情)為境,故名菩薩,具足自利(希求完善自己圓
滿成佛)、利他(希求圓滿善巧利益他有情)大願,求大菩提(希求成佛)利有情故。」
1.緣"菩提"(佛果)產生欲求成佛的發心,即我要成佛、成就佛果一切種智的發心。
2.緣"薩埵"(有情)產生欲求利他的發心,即大悲心不忍眾生苦,希求利他的發心。
菩提心具有"希求利他"與"希求成佛"兩種發心,其次第是:內心先有因大悲心不忍眾
生苦欲求利他的發心,由大悲心的欲求利他,而引生欲求成佛,我要成佛來利他的發心。
[3] 舉出事例,佛陀因地行菩薩道,遭歌利王支截身體,但不瞋恨,反而因觀見對方身陷
煩惱,為欲利他,而發起"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的菩提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