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見悲青增格西:世俗諦 13

作者: ykkdc (ykk)   2022-11-11 18:06:32
摘自:倉忠仁波切教授
基──二諦
* 又,以「一切相智」(佛的一切種智)而言作解釋
「一切相智」(佛的一切種智)分有二:盡所有性智、如所有性智。
「勝」意謂「如所有性智」;「義」意謂於「如所有性智」面上的顯現境——空性。
如是,因為空性是於「如所有性智」面上存在,也就是,「如所有性智」唯緣空性而
已,故空性是勝義諦。
再者,除空性以外的法皆是世俗、名言(名言意謂存在的),此世俗名言的部分是於
「盡所有性智」面上存在,故是世俗諦。此中「盡」字,意謂世俗名言之存在的。
* 再說:是與「有境」有關而安立為「諦」。
以世俗諦而言,為何世俗法是「諦」?世俗法於「法執無明」面上顯現為諦實存在,
故是「諦」。
例如,瓶於「執瓶諦實成立的分別」(其是法執無明)面上存在,故瓶是世俗諦;此
中,「執瓶諦實成立的分別」是有境,所以,是與「有境」有關而安立「諦」。
以勝義諦而言,為何勝義(空性)是諦?勝義(空性)是於「通達空之智」面上存在
,其是諦實不欺誑,故是「諦」;此中,是以「於通達空性之智面上存在」的理由而安立
為「諦」,所以,是與「有境」(通達空性之智)有關而安立「諦」。
如上總說上部宗派所承許的「勝義諦」與「世俗諦」的意義,但是各宗所主張的「二
諦」以及事例則各有不同。相關詳細內容,可參考內道佛教宗義的論述,或是個人所教授
的《佛教四部宗義.見解明釋集》。
>>>>>
[1] 佛智,即一切種智,又稱作:遍智、一切相智。
佛聖者的身語意三門當中,佛的內心意知成就一切種智(遍智、一切相智)。
如《大般若經》說:「菩薩摩訶薩,若已圓滿一切福德、智慧資糧,永斷一切煩惱、
所知二障麤重習氣相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乃名如來、應、正等覺,得一切相智。」
佛教內道宗義當中,小乘宗義如毗婆沙宗雖然承許佛智是一切智,但不承許佛智是一
切相智。大乘宗義-唯識宗、中觀自續派、中觀應成派-承許佛智是一切智且是一切相智。
此中,一切相智意謂:佛的內心意知成就同時證空性(勝義諦相)及世俗諦相,佛的
心能同一剎那(同時刻)遍證有法的勝義諦相和世俗諦相,故稱一切遍智(一切相智)。
「一切相智」的相與「諸相非相」後者的相,並非同義,區分清楚才不會張冠李戴。
有看到「一切相智」,就拿「諸相非相」非議,這是自己望文生義錯解。又如看到否
定自證分,就拿阿含經說自證自知來非議,實際上這二者所說內涵並不相同。若因自己聞
思的少,缺乏相關聞法學習,而產生混淆不清的錯解,故應多聞學習幫助建立正知正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