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

作者: a876352000   2023-03-09 18:57:24
1.佛為什麼要說淨土法門
如來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大事因緣者,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直下
成佛而已,豈有他哉。無奈眾生,根有大小,迷有淺深,不能直下暢佛本懷。因茲隨機設
教,對病發藥。為實施權,開權顯實。於一乘法,作種種說。或有善根成熟者,令其誕登
覺岸。其有惡業深厚者,令其漸出塵勞。曲垂接引,循循善誘。雖天地父母,不能喻其少
分矣。又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縱令宿根深厚,徹悟自心。倘見思二惑,稍有未盡。則
生死輪迴,依舊莫出。況既受胎陰,觸境生著。由覺至覺者少,從迷入迷者多。上根猶然
如是,中下又何待言。斷見惑如斷四十里流,況思惑乎。了生脫死,豈易言哉。以是不能
普被三根,暢佛本懷。唯念佛求生淨土一法,專仗彌陀宏誓願力。無論善根之熟與未熟,
惡業之若輕若重。但肯生信發願,持佛名號,臨命終時,定蒙彌陀垂慈接引,往生淨土。
俾善根熟者,頓圓佛果。即惡業重者,亦預聖流。乃三世諸佛度生之要道,上聖下凡共修
之妙法。由是諸大乘經,咸啟斯要。歷代祖師,莫不遵行。(增廣文鈔卷二淨土決疑論)
佛之慈悲誓願,正為未斷惑者無由了生死,特設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一特別法門。俾凡有
心者能修。凡具信願念佛者皆能生。此我釋迦彌陀普度眾生之大慈悲心。思之當為感極涕
零。(文鈔三編卷一復恒慚法師書一)
法華經云,如來為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
佛知見。所謂佛說法門,其旨趣無非欲令眾生成佛。但以眾生根器不一,根器大者,修習
大法,現生成佛。根器小者,不能修大,更設方便,教令漸修。現生能了生死者,雖有其
人,甚少甚少。佛以大慈大悲,在一切仗自力法門之外,設一仗佛力法門,即是令念佛往
生淨土法門。於是根器無論大小,皆得仗佛力以了生脫死。而我佛大事因緣,亦於是得以
圓滿矣。(文鈔三編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釋尊成道紀念日開示法語)
2.末法眾生為什麼必須念佛呢?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在昔之時,隨修一法,而四者皆備
。即今之世,若捨淨土,則果證全無,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陋劣。匪仗佛力,決難解脫。
夫所謂淨土法門者。以其普攝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禪宗,實諸佛徹底之悲心,示眾生本具
之體性。彙三乘五性,同歸淨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
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
歸。自華嚴導歸之後,盡十方世界海諸大菩薩,無一不求生淨土。由祗園演說以來,凡西
天東土中一切著述,末後皆結歸蓮邦。(增廣文鈔卷一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如來一代所說法門,無量無邊。求其最直捷者,莫過於參禪。儻係上根,一聞千悟,得大
總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證。能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者,末世實不多見。其他多多皆是
錯認消息。其所云悟,多是錯誤,少有真悟。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遠在。以雖得開
悟,而歷劫以來之煩惱習氣,須以種種方便對治,令其淨盡無餘,則可了生脫死,超凡入
聖。儻煩惱已斷若干,猶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莫出。若只當做識得自心就是道,此外
便無所修持,則其誤非小。以識得,而無煩惱可得,則可謂得道,此人已將生死根本斬斷
,故能了生脫死。若識得,而煩惱未斷,何能了生脫死耶。此人雖比不識得者高超,然生
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則可怕之至,此謂真開悟者。其以誤為悟者,更不須說矣
。良以參禪一法,乃仗自力法門,故比念佛法門之利益,奚啻天淵懸殊。念佛法門,乃如
來一代法門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大菩薩,不能
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惡、之大罪人,亦可預入其中。但具真信、切願,皆可仗佛
慈力,帶業往生。若或已得三昧,及已斷煩惱者,則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薩位。一切法門
,皆從此法門流出,一切法門,悉皆還歸此法門。(謂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也。)似
淺而深不可測,似小而大無不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無不資此以
為成始成終之道。恐居士未遇真知淨土之人,或視為淺近,而專致力於明心見性之禪,謂
其能識得自心,即算了手,故不禁絡索一上也。光言不足為憑,請詳閱淨土十要,淨土聖
賢錄,並光之文鈔,當不以光為謬妄也。若真知佛力、自力、之優劣,則斷不至猶執著於
唯究自心,謂識得即是道,而不須念佛求生西方也。古人如圓觀,知過去未來,尚不能了
。五祖戒、草堂清、所悟之禪,今人何能彷彿,而且又復受生。是知凡夫決定要修佛所開
示之特別法門,則無論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脫死,以仗佛力故也。若仗自力,恐夢也夢不
署,不知居士肯信此說乎。(文鈔續編卷下致阮和卿居士書)
博地凡夫障深慧淺,善根微薄,壽命短促,欲仗自力豎出三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沈
。若以數萬斤大石裝於船中,石雖重大,因有船載,可以不沈。可見自力佛力之難易。念
佛法門,全仗佛力。欲了生死,即須念佛。橫超三界,接引往生。(文鈔三編卷一復周志
誠居士書二)
3.現生想了生死應修哪個法門?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欲依之修持了生脫死,必須到業盡情空地位,方可。否則,夢也夢
不著。唯淨土法門,若具真信切願,加以志誠懇切念佛,則便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一
得往生,則已了生脫死,超凡入聖矣。倘不依此法,另修別種法門,則斷難現生了脫。現
生得遇此法,而不注意,將來豈能又遇此法,而即注意修持乎。是以宜及早注意於此法也
。(文鈔續編卷上復姚維一居士書)
生死海深,菩提路遠,欲於現生了此大事,捨淨土一法,勿道不通一切法門,即通,亦不
能究竟得其實益也。何以故,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淨土法門,若
具信願,念佛名號,求生西方,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二法相校,其難易奚啻天淵懸
殊。(文鈔續編卷上復南通張海橋居士書)
佛法廣大,雖登地菩薩,不能盡知。然欲得實益,只此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便可出生死,
證涅槃,圓成佛道。我等下根凡夫,非從極約之法門做,則只成種善根而已。欲得現生就
了生死,夢也夢不著。(文鈔三編卷二復陳蓮英女居士書)
4.什麼是普通法門和淨土特別法門?
此經(編者按:大佛頂首楞嚴經)為對阿難多聞,及娑婆聞性最利之機,故文殊選擇,唯
取觀音。而淨土念佛法門,普逗十方三世一切眾生之機,故列於彌勒之後,觀音之前,以
密示其普逗群機之意。否則當列於虛空藏之後,彌勒之前矣。刻論普通法門,必須斷盡煩
惑,方可了生脫死,唯上上最利根人,可於現生即了。若非此等根性,則或二三四五生,
或二三四五劫,或至塵沙劫又塵沙劫,仍在輪迴六道中者多多矣。以仗自己戒定慧力,斷
盡貪瞋癡惱惑業故難。況時丁末法,人根陋劣,壽命短促,知識稀少,魔外縱橫,正見稍
虧,即墮魔難乎。唯淨土特別法門,仗彌陀慈悲誓願,與自己信願憶念之力,於臨命終時
,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俾上上根人,速證無生,即下下根人,亦預聖流。其為利益,何
可名言。此義乃華嚴末後歸宗之一著,切不可以光之人微,而謂為謬妄也。吾人果能具真
信切願,如子憶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而念。即是以勢至反念念自性,觀音反聞聞自性
,兩重工夫,融於一心,念如來萬德洪名。久而久之,則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秘密藏,
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有緣遇者,幸勿忽諸。此是微塵
佛,一路涅槃門,況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文鈔續編卷下大佛頂首楞嚴經楷書以供眾
讀誦序)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極平常,益極殊勝。良由以果地覺,為因
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
界。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統攝律
、教、禪、密、之宗,貫通權、實、頓、漸、之教。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其修
證因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古今多有深入經藏,徹悟自心,於此法門,不生信向者,
以死執仗自力通途之教義,論仗佛力特別之因果之所致也。使知此義,則其信向修持之心
,佛也不能阻止矣。以此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
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並闡,萬論均宣也。(文鈔續編卷下無量壽經
頌序(民二十五年))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實如來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妙道。彌陀誓願,九界齊
資,乃眾生速出苦海,頓預蓮池,心作心是之良謨。此之一法,為一代時教中仗佛力之特
別法門,不可與一切大、小、權、實、仗自力之諸法門同論者。世多不察,稍聰明者,多
矜己之智力,不肯修持。且藐視修持之人,鄙之為愚夫愚婦,若將浼焉。是讓此即生了生
脫死,超凡入聖之大利益於愚夫愚婦,而自己不願得之,可不哀哉。不知淨土法門,其大
無外,為一切法門之發源歸宿法門。是故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也
。果已三惑淨盡,四德圓證,不修亦可。若尚未至此地位,且請隨華藏海眾,十住、十行
、十回向、十地、等覺菩薩之班,一致進行,以十大願王之不思議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極
樂世界,以期速圓佛果。能如是者,可謂大智慧,大丈夫,世出世間之能事畢矣。尚須隨
類現身,弘揚此法,作證佛果後之觀音、普賢,以期眾生咸成佛道而後已。(文鈔續編卷
下勸修念佛法門序)
淨土法門,有教無類。凡聖智愚,等蒙攝受。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
。佛力自力,天淵懸隔。信願憶念,定生佛國。盡人信念,盡人往生。(文鈔續編卷下淨
土法門殊勝頌)
以淨土法門,仗佛慈力。其餘法門,皆須己力。一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資格而為
官。一為特別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墮地即為一切臣宰所恭敬。(文鈔三編卷二復周智茂
居士書三)
5.淨土法門為什麼是特別法門?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如天普覆,似地均擎。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
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誠可謂三世諸佛之總持法門,一代時教之特別妙道也。但以法門
大而攝機溥。用力少而得效速。致稍通宗教者,皆藐視之。謂為愚夫愚婦之修持法門。而
不知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不可以語言文字形容也。以一切法門,依戒定慧力,修到業盡
情空地位,方有了生死分。業盡情空,豈易言哉。斷見感如斷四十里流,況思惑乎。縱令
見地高深,以煩惑未斷,仍舊輪迴。再一受生,退者萬有十千,進者億少三四。自力之不
足恃,敢矜已智,而不隨順如來誓願攝受之道乎。修淨土法門者,但具真信切願,志誠懇
切,如子憶母而念。其平素所作所為,不與佛法世誼相悖。則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
方。縱絲毫惑業未斷,帶業往生者。其所得,尚超過業盡情空之阿羅漢上,以種性不同故
。況已斷者又何待言。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不可思議。合此佛法二
不可思議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圓顯。(此自力、與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別)固與專仗
自力者,奚啻恒河沙數之天淵懸殊也。是知此之法門,不可以一切普通法門之道理論。以
是特別法門故也。(文鈔三編卷三思歸集發刊序)
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若
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通途全仗自力,特別則
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增廣文鈔卷三序第七二頁反面「近代往生傳序」)
以一代時教,皆仗自力以出生死。淨土法門,未斷惑者,仗佛慈力,即可帶業往生。已斷
惑者,仗佛慈力,遂得速登上地。乃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可以常途教道,相為並論
也。(增廣卷二書二第五五頁至五六頁「青蓮寺念佛宣言書」)
淨土法門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若非宿具善根,實難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
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識,亦每每以宗教之義論判之。致於此令博地凡夫,未斷煩惑,即
於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不思議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修。以不知此法乃
佛法中之特別法門,彼以宗教之義為準,故致有此過咎也。使彼最初即知此義,則其利大
矣。(續編卷上第一百三一頁「致銘光居士書」)
唯念佛法門全仗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若具真信切願,至誠懇切念佛名號,求生西方者,
無論根之利鈍、惑之厚薄,皆可於現生臨命終時,蒙佛慈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即往
生已,見思煩惱不斷而斷。以西方極樂世界境緣殊勝,一一皆能增長人之功德智慧,絕無
令人起貪嗔癡者。此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論。世有深通宗教,
不信淨土法門者,蓋以通途教理,論特別法門也。(三編卷四第八九六、八九七頁「一切
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證據」)
淨土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其利益與普通法門,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門,
論淨土法門,由茲自誤誤人,而又自謂宏法利生者,不勝其多。其最初錯點,在不察佛力
與自力之大小難易。以仗佛力之法門,硬引仗自力之法門,而欲平論,致有此失。使知佛
力不可思議,不能以具縛凡夫修持之力,相為平論,則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為烏有。
(文鈔續編卷上復善覺大師書)
淨土法門,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若非宿具慧根,實難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
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識,亦每每以宗教之義論判之,致於此令博地凡夫未斷煩惑,即於
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不思議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者,以不知此法乃佛法
中之特別法門。彼以宗教之義為準,故致有此過咎也。使彼最初即知此義,則其利大矣。
(文鈔三編卷三復秦銘光居士書)
又須知念佛一法,乃佛一代所說一切諸法中之特別法門。其道理超出一切禪教律密之上。
一切法門欲了生死,必須斷盡煩惑,方有了生死分。若煩惱惑業未斷,任憑你見地高,工
夫深,智慧大,皆不濟事。此各法門,皆仗自力故難。淨土法門,全仗佛力故易。若有真
信切願志誠念佛者,臨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則煩惱不期斷而自斷。以西方
所有境界,皆令人增長功德智慧,了無令人起貪瞋癡者。故龍樹菩薩稱為易行道。馬鳴菩
薩稱為最勝方便。然此不但普度凡夫,實則普度一切凡聖。(文鈔三編卷三復王(雨雪)
夕居士書)
6.請指示淨土法門要點?
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
外。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不斷惑業,得出輪迥。即此一生,定登佛國。末世眾生,
根機陋劣,捨此法門,其何能淑。凡修淨業者,第一必須嚴持淨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
第三必須具真信願。戒為諸法之基址,菩提心為修道之主帥,信願為往生之前導。淨土法
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非信何由發願,非願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證所信
而滿所願。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信、願、行、如鼎
三足,缺一則蹶。若不注重信願,唯期持至一心,縱令深得一心,亦難了生脫死。何以故
。以煩惑未盡,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願既無,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務勝者,每
每侈談自力,藐視佛力。不知從生至死,無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為恥。何獨於了生死一
大事,並佛力亦不願受,喪心病狂,一至於此。淨宗行者,所當切戒。至於修持法則,常
當如子憶母,行住坐臥,語默周旋,一句佛號,綿綿密密,任何事緣,不令間斷。都攝六
根,淨念相繼。能如是者,決定往生。又須心念仁恕,氣象渾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
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常思己過,莫論人非。等覺菩薩,二六時中,禮十方佛,
懺除宿業。況在凡地,常當慚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縱有修持,皆屬魔業。如是之人
,切勿親近,免致日久,與之俱化。直須守定宗旨,不隨經教,及善知識語言所轉,捨此
別修也。此之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
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
經俱闡,萬論均宣。吾輩末學,何可立異,以取自誤誤人之罪愆乎。願深思之,願深思之
。(文鈔續編卷下淨土指要)
今謂只此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此八句,若能依而行之,為聖為賢,了生脫死,皆有餘裕。佛法要妙,唯在乎
誠。汝能始終守之以誠,則更無可言矣。(文鈔三編卷二復周伯遒居士書十八)
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以菩提心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為因該果海,
果徹因源之實義。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弘
誓願,常不離心。則心與佛合,心與道合。現生即入聖流,臨終直登上品,庶可不負此生
矣。(文鈔三編卷三復康寄遙居士書一)
7.念佛法門為什麼是總持法門?
念佛法門,乃律、教、禪、密、諸宗之歸宿,人、天、凡、聖、成佛之捷徑。一切法門,
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小知見人,均謂是愚夫愚婦之法門。豈知
華嚴會上,善財以十信後心,受文殊教,遍參知識,隨聞隨證。末後至普賢菩薩所,蒙其
加被開示,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普賢為其稱讚如來勝妙功德,令其發十大願王,以
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並勸盡華藏世界海諸菩薩,一致進行,
求生西方。夫華藏海眾,無一凡夫、二乘,及未破無明之權位菩薩。最下者,即為圓教初
住。其人已能於無佛世界,現身作佛,及隨類現種種身,以度脫眾生。此後從二住,以至
十住、十行、十迥向、十地、等覺,位位倍勝。是諸菩薩,皆以十大願王,求生西方。彼
何人斯,敢與彼抗。由是知念佛法門,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
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並闡,萬論均宣。以其是以果地覺,
為因地心,而即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文鈔續編卷上致廣慧和尚書)
8.淨土法門的宗旨是什麼?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如來普為一切上聖下凡,令其於此生中,即了生死之
大法也。於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信,則信我此世
界是苦,信極樂世界是樂。信我是業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信
阿彌陀佛,有大誓願。若有眾生,念佛名號,求生佛國,其人臨命終時,佛必垂慈接引,
令生西方。願,則願速出離此苦世界,願速往生彼樂世界。行,則至誠懇切,常念南無(
音納莫)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無令暫忘。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
。此外,則行、住、坐、臥、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時當默念,不宜出聲。宜只念
阿彌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難念。若衣冠不整齊,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潔淨處,均須默念
。默念功德一樣,出聲於儀式不合。無論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有聲,而旁人不聞。
)心中默念。均須心裏念得清清楚楚,口裏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如此,則
心不外馳,妄想漸息,佛念漸純,功德最大。(文鈔續編卷上一函遍復)
須知念佛根本道理,是要人生信發願,求生西方,了脫生死。不可只發求世間富樂,不求
生西方。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世間災難,亦可消滅。(文鈔三編卷一復甯德晉居士書
九)
修持淨土念佛法門,當以信願行為宗。信者,當篤信佛力。彌陀如來在因地中,發四十八
願,願願度生,中有念我名號,不生我國,誓不成佛。今者因圓果滿,故我今念佛,必得
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攝受眾生,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定蒙接引。次信淨土
法門,如永明禪師四料簡所言。較諸餘法,其間大小難易得失,迥然不同。雖有餘師稱讚
餘法,不為所動。乃至諸佛現前勸慰,令修餘法,亦不退轉,此乃真所謂信也。願者,願
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習,於穢土中頭出頭沒,從迷入迷。復願既生西方,回至娑
婆,度脫一切眾生。行者,真實依教起行。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則知念佛之法,當都攝六根。都攝六根之前,尤當先攝二三根。二
三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
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裏聽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處,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
(祗念不聽、易生妄想、)念佛固要字句分明,不加思索。其他看經亦然。切莫一路看一
邊分別,則獲益少而情想多。(文鈔三編卷四淨土法門說要)
9.如何認清淨土法門宗旨?
今欲皈依,並受五戒,必要認清淨土法門宗旨,庶可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須知淨土
法門,以信願念佛求生西方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為平常無奇,遂以宗門參究之法為殊勝
,而注重於開悟,不注重信願求生。美其名,曰禪淨雙修,究其實,則完全是無禪無淨土
。何以言之,不到大徹大悟,不名有禪。今之參禪者,誰是真到大徹大悟地位。由注重於
參,遂將西方依正莊嚴,通通會歸自心,則信願求生之念毫無。雖名之曰念佛,實則與念
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張其辭曰,念實相佛。實相,雖為諸法之本,凡夫業障深重,何能做
到。弄到歸宗,禪也靠不住,淨也靠不住。仗自力,即到大徹大悟地位,以惑業未斷,不
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徹者,更不須論。仗佛力,須具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方可
。以一向以西方淨土,無量壽,無量光,一一通會歸自心。而自心只是徒執其名,未證其
實。西方之佛,無感不能有應。自心之佛,在因無有威德。世之好高務勝者,每每皆成弄
巧成拙,求升反墜。而知識欲人以圓融見稱,亦絕不肯作如是說。致如來以大慈悲心,欲
令一切眾生,現生即了生死,而依舊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將來或可能了,而塵沙劫又
塵沙劫,仍在輪迴六道中者,當居多數也。如真能識得此種利害,再息心看淨土各經書,
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無外。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無不資
此以成始成終也。(文鈔續編卷上復張純一居士書)
所不可稍有更張者,信、願、行、三之宗旨也。若用禪家參念佛的是誰,則是參禪求悟,
殊失淨土宗旨,此極大極要之關係。人每欲冒禪淨雙修之名,而力主參究,則所得之利益
有限,(念到極處,也會開悟。)所失之利益無窮矣。以不注重信願求生,不能與佛感應
道交。縱令親見念佛的是誰,亦難蒙佛接引住生西方,以無信願求生之心故也。又未斷煩
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脫死。好說大話者,均由不知此義。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
仗佛力。其餘諸法門,皆仗自力。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此修淨土法門之最要一關也。
(文鈔續編卷上復陳慧新居士書)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皆須斷盡煩惑,方可了生脫死。惟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願,即
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信願為前導,念佛為正修。有以
專求一心,不講信願。及注重開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棄佛力以仗自力
,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誤誤人也,大矣。念佛之心,必須懇切至誠,如子憶母。縱有他
境當前,終不能令此憶母之心,或有忘失。當念佛時,或聲或默,均須攝耳諦聽。不令一
字一句,滑口念過。大勢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者,即此隨念隨聽之一法也。果
依此說,決定往生。若或討巧,定成大拙。自誤誤人,害豈有極。(文鈔三編卷四淨土法
會課儀跋)
欲生淨土,須先認清宗旨。普通修持,無不以開悟為希冀。而開悟一事,亦非易易。若知
淨土宗旨,決不預期開悟。若不注重信願,開悟亦難了脫。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
。(文鈔三編卷四復方家范居士書)
10.請問淨土五經及淨土法門大意?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九界眾生,捨此則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
佛,離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
若論大機所見,肇始實在華嚴。以善財遍參知識,末後於普賢座下,蒙其威神加被,所證
者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是為等覺菩薩。普賢乃以十大願王,勸進善財,及與華藏海眾四
十一位法身大士,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而為華嚴一經歸宗結頂之法。
然則華嚴明一生成佛之法,而歸宗於求生淨土。是知淨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
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無上大法也。此殆大機所見,二乘尚不見聞,況具縛凡夫
乎。迨至方等會上,特為專說淨土三經,俾一切若凡若聖,同事修持,以期現生出此五濁
,登彼九蓮也。佛在摩竭提國,靈鷲山中,說阿彌陀佛,最初因地,棄國出家,發四十八
願。又復久經長劫,依願修行。迨至福慧圓滿,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莊嚴,妙莫能名。
十方諸佛咸讚歎。十方菩薩,與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業之凡夫,咸得往生,等蒙攝受
。是為無量壽經。於摩竭提國王宮中,說淨業三福,十六妙觀。俾一切眾生,悉知是心作
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則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生,眾生煩惱業海,
從心想生之義,便已彰明校著。果能深明此義,誰肯枉受輪迴。末明九品生因,以期各修
上品。是為觀無量壽佛經。在舍衛國,給孤園中,說淨土依正妙果令生信,勸諸聞者,應
求往生以發願,復令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信、願、行、三,為淨土法門之綱宗。具此
三法,或畢生執持,已得一心。或臨終方聞,止稱十念。均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是為
阿彌陀經。此三,乃專談淨土之經。而阿彌陀經,攝機尤普。以故禪、教、律、各宗,咸
皆奉為日課焉。諸大乘經,帶說淨土者,多難勝數。而楞嚴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實為念
佛最妙開示。眾生果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以念,豈有不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近證圓通,
遠成佛道乎哉。故將此章,列於三經之後,而以普賢行願品殿之,以成淨土法門之一大緣
起。令諸閱者,知此一法,大暢佛懷,校彼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者,其難易奚啻天淵
懸殊。以故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金陵淨土四經板,已經模糊。
修淨業者,苦無最清爽之讀本。因為鑄板,以勢至念佛圓通章,附於三經之後,稱為淨土
五經。若論法門緣起,宜以無量壽經為首。今為便於讀誦,故以阿彌陀經為首。閱者諒之
。(文鈔續編卷下淨土五經重刊序(民國二十二年))
無量壽、觀經、彌陀,雖文相不同,而義意則互融耳。佛為九法界眾生說,吾人何可不自
量,而專主於最勝者觀乎。丈六八尺,佛已為我輩說過矣。下品將墮地獄之前,大開持名
之法,是觀經仍以持名為最要之行。無量壽,詳說佛誓,及與淨相,是為依小本修者之要
訣。由有此二經,則知小本之文,但撮要耳。是知雖依小本,不得以二本作不關緊要而忽
之。至於修時,果真至誠,於一瞻一禮一稱名,皆可消無量罪,增無量福,非一定須作麼
修方可耳。(文鈔續編卷下復濟善大師書)
11.淨土法門有什麼特點?
淨土法門,諦理甚深。唯佛與佛,乃能究盡。由其大小不二,權實一如。以故上自等覺菩
薩,下至逆惡凡夫,皆須修持,皆得成辦也。末世眾生,善根淺薄,匪仗佛力,將何所恃
。倘能仰信佛言,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加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果能如是,萬無有一不往生者。淨土經論,文義顯明。淨土修持,隨機自立
。既無幽深莫測之悶,亦無艱難困苦之煩。且又不費錢財氣力,不礙職業營生。若能隨分
隨力,常時憶念。則神凝意淨,業消智朗。自然身心安樂,諸緣順適。其為樂也,何能名
焉。願見聞者悉皆修持。各懷自利利他之心,共發已立立人之願。恭敬受持,隨緣倡導。
展轉流通,令遍國界。俾一切同倫,同沐佛恩,同生淨土,實為大幸。(文鈔三編卷四印
光法師嘉言錄題辭二)
12.哪些人應該修淨土法門?
淨土法門,乃一代時教契理契機之特別法。下自五逆十惡,上至等覺菩薩,皆當修習,皆
可即生超凡入聖。其餘所有一切高深玄妙之法,多是契理,而絕不能普契上、中、下、三
根之機。我等從無始來,以至今生,尚在輪迥中流轉。皆因夙生,或以愚而不敢承當,或
以狂而絕不信受之所致也。(文鈔續編卷上復翟智淳居士書)
13.為什麼說念佛一法三根普被?
問念佛一法,何以見得三根普被。答,五逆十惡極重罪人,臨命終時,地獄相現,聞善知
識教以念佛,或念十聲,或念數聲,即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其苦逼,發懇切心,故
得成辦。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為比而生疑也。此為下根。若論上根,以初發心住,乃至十
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須念佛回向往生,以圓滿佛果。由此言之,
一切法門,皆以念佛為其歸宿。(文鈔三編卷四淨業社開示法語)
14.問,淨土法門,既能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我佛當日,何以不專談淨土,俾萬法歸一
,一路同歸,竟爾兼談各宗,反啟後人多歧之惑,且失淨土之實益乎。(師於問辭中何以
不專談淨土句旁、批云胡說巴道、)
答,養人不止一穀,治病不止一藥。由有各法門,方顯此法門之妙。若止淨土一法,何以
能引彼一切機宜,同入佛法乎。(文鈔三編卷四答念佛居士問(即周孟由))
15.時當末法怎樣提倡淨土?
時當末法,欲極力提倡淨土,當詳於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處發揮,並在章顯三根普被
,利鈍全收之所以然,庶不至欲勸人而反致人生謗毀也。(文鈔續編卷上與魏梅蓀居士書
十六)
末世學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與修淨土。以知因果,則不敢自欺欺人,作傷天害理損人
利己之事。修淨土,則雖是具縛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諸餘法門,皆須煩惱斷盡
,(三界內見思二惑、)方可了生脫死。否則縱令大徹大悟,有大智慧,大辯才,曉得過
去未來,要去就去,要來就來,尚不能了。況具足煩惱者乎。講淨土,要將淨土為佛法中
之特別法門,下凡與上聖共修之道,末世眾生不修此法,則但種未來之善根,絕難現生出
輪迴等道理詳說。(文鈔三編卷二復郭漢儒居士書二)
16.淨土法門妙在何處?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於在家人,更為要緊。以在家人,各有職業,不易參研宗教等法。
唯此念佛一法,最為契理契機。老實頭顓蒙念佛,念到業盡情空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如來藏妙真如性,悉皆覿體全彰。待至臨終,定登上品。其或根機陋劣,未能業盡情空
。然以真信切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之誠,必能與佛感應道交,親蒙接引,即得帶業往
生。淨土之妙,妙在於此。不識此義,縱令參禪得髓,看教明心。儻有絲毫惑業未盡,仍
然生死輪迥不得出離。且莫自恃,致令愚夫愚婦念佛求生西方,遂得帶業往生者所憐憫。
嗚呼,真利益多被極庸愚人得。大聰明人,每每不能望其肩背者,多緣自恃聰明,縱有佛
力不肯倚仗,卒致長劫輪轉,了無出期,可不哀哉。(文鈔續編卷下淨土篇序(民二十年
))
而如來欲令一切眾生,同於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法門。下
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如來之萬德洪名,熏自己之無明業識。久而久之,習
以成性。則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法門之妙,莫此為最。(文鈔三編卷一復陳飛青居士書三)
17.淨土信心以什麼為依據?
至於修行淨土,有決定不疑之理。何必要問他人之效驗。縱舉世之人,皆無效驗,亦不生
一念疑心。以佛祖誠言可憑故。若問他人效驗,便是信佛言未極,而以人言為定。便是偷
心,便不濟事。英烈漢子,斷不至捨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已中心無主,專欲以效驗人言為
前途導師,可不哀哉。(增廣文鈔卷一六十之六六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18.往生淨土以什麼為本?
淨土法門,唯信為本。信得及,五逆十惡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斷惑者,皆
無其分。(增廣文鈔卷一書一第八五頁「復周智茂居士書」)
唯淨土一法,專仗佛力,以故不論斷證,唯恃信願。信願若具,雖罪大惡極,將墮阿鼻地
獄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徑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來大慈普度,一物不遺,唯此
一法,最為周摯。(增廣文鈔卷三序第六一頁「淨土釋疑序」)
然念佛一法,注重在信、願、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發願,縱得一心,也未必得住
生。果具真信、切願,雖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往生。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
種種境界,而不以決定求生為事,即所謂捨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極處,若未斷盡煩
惑,仍然是六道輪迴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極處,而未斷盡煩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淵懸
殊。(文鈔續編卷上復習懷辛居士書)
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往生。世
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而復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
,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此種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實則,由此而益加信願,以致一
心,則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則成壞想念矣。不可不知。(
文鈔續編卷上第一百七四頁「復朱德大居士書」)
又念佛一法,要緊在有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縱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帶業往
生。若無信願,縱能心無妄念,亦只是人天福報。以與佛不相應故。固當注重於信願求生
西方也。(文鈔續編卷上第一百零一頁「復又真師覺三居士書」)
須知往生淨土,全仗信、願。有信願,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亂,亦可往生。且莫只以
一心不亂及得念佛三昧為志事,不復以信願、淨念為事(都攝六根而念為淨念。念佛時,
常聽自己念佛音聲,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切須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實益,由
不注重信願,不能與佛感應道交,仍在此五濁惡世中,做苦眾生耳。(文鈔續編卷上第一
百五六頁「復郁智朗居士書」)
念佛一法重在佛慈加被,雖屬具足惑業之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帶業往生。餘一切法,則
決無此義。(文鈔三編卷三第六O五頁「復溫光熹居士書六」)
信願門中尤宜致力,庶可決定深得念佛之實益。若效他宗,專以功夫為事,棄信願而不講
,則便成仗自力之法門,其失大矣。(文鈔三編卷四第九九五頁「復李覲丹居士書六」)
19.淨土法門為什麼超勝一切法門?
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仗佛力。其餘法門,皆仗自力。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此
修淨土之最要一關也。(文鈔續編卷上第二百零二頁「復陳慧新居士書」)
唯有念佛一法,是如來普應群機而說的,亦是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所成就的。無論上中下
根,皆可修學。即煩惱惑業完全絲毫未斷的凡夫,只要具足真信切願實行念佛求生西方,
亦可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脫了,所以說是最超勝的。(文鈔三編
卷四由上海回至靈岩開示法語)
20.帶業往生是什麼意思?
念佛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仗佛慈力,可以帶業往生(約在此界,尚未斷惑業,名
帶業。若生西方,則無業可得,非將業帶到西方去)。無論功夫深淺,若具真信切願,至
誠稱念,無一不往生者。(文鈔三編卷一第一六八頁「復吳思謙居士書」)
生同居,由信願而念佛,蒙佛接引而生。蓋彼雖未斷煩惑,由內承心佛自性之力,外蒙彌
陀慈悲之力,感應道交。雖未斷煩惑,而煩惑不復用事,故得往生最極清淨之同居土。(
文鈔三編卷一復恒慚法師書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