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發意欲求佛菩提者,當發菩提心。」 (38)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3-09-04 16:47:32
補充:佛教四部宗義主張種性的差別
摘自:2006年《攝類學》洛桑卻佩格西教授/法炬法師翻譯
學生問:非生滅的是為常,在意根生起意識,它是有生滅的,在中國佛教裏面所說的
覺性、佛性,是常還是無常?這和無為虛空的常,二者是相同還是相異?其異同為何?
格西答:意識或心識屬於生滅法,是剎那壞滅(剎那轉變)的法。若佛性指的是藏文
的「攘心內哩」,一般譯為「自性住種性」,對於這點,四部宗派的主張不太一樣。
若站在唯識宗來看,「自性住種性」是無常(有為法),是實事;若站在應成派或自
續派的角度來看,「自性住種性」是常(無為法);若站在毗婆沙宗、經部宗來說的話,
他們根本不承許這一點。
站在應成派及自續派而言自性住種性屬於常,這個常和無為虛空的常雖然都是常,可
是不一樣。自性住種性屬於有情心相續上的法,無為虛空的常是外在的常法,不太一樣。
為什麼唯識宗認為自性住種性是無常,是實事呢?因為唯識宗認為補特伽羅心相續當
中的意識,未來都有生起無漏心的能力,無漏心就是遠離貪欲、煩惱的心,這個能力(心
識能夠生起遠離貪欲、煩惱的能力)就是自性住種性。
能力是有生滅的,因此它是無常。自性住種性的這種能力(心識的覺性能力),是不
是經由努力(修行)而得來的呢?不是,在我們出生時,它(心識的覺性能力)就與我們
同在了,但是須要經過一番努力(聞思修),才能成為無漏心(無漏智)。此種能力(心
識的覺性能力)並非努力(修行)得來,而是與生俱來的,因此才稱為「自性住種性」。
(註:唯識宗說自性住種性的無漏智種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