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reurl.cc/m0VE1l
自序
在現在的佛教學者之中,有三位教授是研究宗密的專家,他們都是我多年的朋友,那
便是旅居加拿大的冉雲華,前幾年(西元二○○一年)才過世的日本東京大學鎌田茂雄,
以及美國的彼德.格雷戈里(Prof. Peter Gregory),第三位所寫的博士論文就是《原
人論》研究。他們每次跟我見面,多多少少都會向我提起圭峰宗密。而且,凡是研究中國
佛教史,特別是研究中國禪宗史的著作,不會有人不去引用宗密的著作。
宗密思想,對於近一千二百年以來的東亞佛教,影響極為深遠,不僅中國,也影響了
韓國的高麗佛教及李朝佛教,還有日本的鎌倉佛教。
在中國,對於宗密提倡三教融合論的《原人論》,雖然研究弘傳的人不多,但在論主
的五教判之中,納入人天教,並收攝儒、道二教,影響卻極深遠,乃至到了二十世紀的太
虛大師,將佛法判為五乘三等︰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於五乘中,皆以人天
乘為基礎;太虛大師所說「人成佛即成」之思想,亦以此為著眼點,似乎即是受到《原人
論》五教判的影響,這不也就是我們提倡人間佛教及人間淨土的先驅嗎?
由於我有三位研究宗密的學者朋友,當我寫完一系列明末佛教的研究之後,為使漢傳
佛教的現代化和普及化,也打算從事宗密的研究,因他研究佛學,深入義海,撰著不輟,
動機都在希望當時的教內外學者們,正確而全盤地認識佛教,不要由於誤解而互相毀誹。
他不僅主張佛教是整體的,也主張外教是可以會通佛教的。只要調理得法,層次分明,各
盡其分,各得其所,前前可會後後,後後可通前前,這是《原人論》依據《大乘起信論》
之理論架構,所提出的主張。
我雖淺聞寡學,無法與宗密相提並論,唯我一生的閱讀撰著和講述,所秉態度,亦非
僅為學問而學問,或者僅為研究而研究。若無實用,我便無暇去做,若有實用需求,雖無
先例可循,我亦會依據正確的佛法知見,假立平易近人的名相。縱有迂學守墨之徒,譏我
少學無知,我亦不會介意。我從宗密諸書之中,在這方面,也得到不少鼓舞。
我雖未曾公開講解過《原人論》,但在我的行囊中,卻常攜帶著這一卷短論,總以為
隨時可以拿出來講說,拿出來註釋,結果一者由於事多體弱,心力不濟,二者由於此論的
文字雖僅四千九百字左右,內容則涉及儒、道、釋三大主流的哲學思想。論主精通儒、道
二教,足與當時的大儒匹敵,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故其所論,都是儒、道二教的癢處、
痛處。
論主尤其是一位熟讀印度大乘諸派論書,貫通大、小三乘,綜理性、相二宗的大師,
對於般若中觀、唯識瑜伽、佛性如來藏,以及毘尼律藏,幾乎無所不精,堪稱為博通內外
諸家的三藏法師。因此,我就遲遲不敢貿然下筆了。但是,應該要做,必須有人來做的事
,卻少有人做,怎麼辦呢?
如今,我已是七十六歲高齡的老僧,雖仍自知力猶未逮,但若再不動筆,恐怕已經沒
有機緣了。因為此論是站在漢傳佛教的立足點上,統攝諸宗,融合內外,有其消融性及包
容性的示範功能。今後的世界佛教趨勢,必定要從消融性及包容性的視角,來完成回歸佛
陀本懷的整體性。
於是,我在撰著本書的考釋之中,每每會提出我對於論主的親切感受,並與今日的佛
教所需而做詮釋。例如我對印順長老(西元一九○六─二○○五年)所判的印度大乘三系
之說,在服膺感戴之餘,也有自己的看法;對於《原人論》會通了唯識唯心之見,除了欽
服讚歎,亦持有不同的想法。目的是為緬懷釋尊化世的悲心,是為誘導諸種根性的眾生,
離生死煩惱的苦海,而登無生無滅的彼岸。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視角,古人與今人,
大家都是為了佛教普及人間而擔負了共同的任務。
《原人論》是一部大格局、大架構的佛學導論,論主撰寫它的目的,是對儒道二家、
佛教的人天善法、小乘法、大乘的法相宗、中觀學派,一一評論,逐層引導,最後攝歸於
直顯一乘的佛性如來藏;乃是會通世間出世間的各派宗教、各派哲學、各派佛教的差異點
,而成其一家之說。我的任務,是將內外大小的各家觀點,中觀、瑜伽、如來藏三系的思
想脈絡,一一查出原委,一一予以貫通,一一釐清其思想史的軌跡,一一還歸其功能作用
,一一導歸於佛陀的本懷。
至於如何閱讀這一冊考釋?我的建議是,可以順著緒論、本編,依次閱讀,也可以先
看語體譯文,再看分段標點的《原人論》文本,對照著看,大概已可明瞭全論的文義。然
後逐章逐節分別閱覽總計九十七條的考釋,這是我花費時間和心力較多的部分,除了對於
名相語句的解釋,主要是考察其出典、申論其義理、照顧其前後文義,反覆指出《原人論
》的宗旨所在。故在全書之中,有些文獻資料,及特定的法相名詞,被我一用再用,用意
亦在於此。回過頭來,再看本書的緒論,以明《華嚴經》及華嚴宗的思想脈絡和傳流過程
。
在中國佛教史上,有關《原人論》的文獻不多,《全唐文》卷七四三收有裴休的〈華
嚴原人論序〉;《卍續藏》中則見到三種︰宋朝的淨源述《華嚴原人論發微錄》三卷,元
朝的圓覺述《華嚴原人論解》三卷,以及明朝的楊嘉祚依圓覺《解》刪合成為《華嚴原人
論合解》二卷。另有明末永曆年間的宜道,撰有《原人(論)發微錄訓蒙記》四卷,現存
於日本的大正、大谷、龍谷諸大學。
依據日本《佛書解說大辭典》所載,中、日兩國撰述的《原人論》註釋科判,達五十
一目;近人鎌田茂雄以日本現代語寫的《原人論》譯註之介紹,在日本,自萬治四年(西
元一六六一年)迄大正十一年(西元一九二二年)之間,刊印的《原人論》註釋書,包括
中國人的七種在內,共有二十三種。特別是明治十年至四十三年(西元一八七七─一九一
○年)之間,講解的人最多,也許是在明治天皇推行維新,實施神佛分離及廢佛毀釋的政
策之後,佛教徒們在危機感的驅使下,便重視《原人論》,因為這部書富有會通內外、融
合萬流的功能罷!若以中國與之相比較,有清一代迄於目前為止的三百五十年間,尚無有
人認真討論過《原人論》。不過在近數十年間,中國人中也有幾位研究華嚴的學者,是哪
些人呢?可以從陳英善博士著《華嚴無盡法界緣起論》的附錄參考書目中,獲得大致的訊
息。
本書為何又名為「華嚴心詮」?因為《華嚴經》及華嚴學,都是圍繞著佛心、眾生心
的主題,說明如何是「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為何眾生還是眾生、諸佛已是諸佛?
為什麼《華嚴經》要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為何又說「三界虛妄,但是心作」?又
云「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而《原人論》所特別倚重的
《起信論》,則明言以一心開出真如及生滅之二門,如何使得眾生由生滅門而回歸真如門
?此心究竟是有是空?是真常是實空?便是本書要討論的。
現在此書,是我於非常忙碌的時日之中,一頁半頁地寫出來的,其間又分為兩次,都
是穿梭臺北,停留在紐約之時,初次是二○○四年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下旬,再次是二○
○五年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於主持四個為期各十天的禪修及兼顧城內城外的弘講、處理
臺灣傳真文件等法務、事務之餘,寫寫停停,到今天為止,總算完成了初稿。老眼昏花,
手腳痠軟,單是搬書翻書,已經很累,所以啟請來賢,若發現疏漏失誤之處,惠予指正。
同時也要在此謝謝姚果莊的電腦打字,果徹的校讀,以及法鼓文化果毅等編輯群的協助出
版。
二○○五年六月二十九日聖嚴序於紐約象岡道場
=============================================================================
聖嚴法師的自序提到一段 日本人在明治維新的時候 突然有段時間很多人講原人論
因為那個時候受到政策打壓的影響 可能連自身思維都會被擊倒便受到重視
現代也是...宗派間會有不同的看法 自古以來皆同 但要看自宗的概念是否穩固了
而現代宗教學的學術語言 若不使用難對話於大學級學術單位
雖說學術單位都多少受歷史史觀影響 但還是有以華嚴學為背景的論文在
天台學的化法四教是 藏通別圓 化儀四教是 頓漸秘密不定
華嚴學則是 小始終頓圓 特別在教理區就立了頓的一門
後來在五祖宗密大師讓華嚴學跟禪宗 有特別的連結上 他也是荷澤宗 也就是神會的傳承
他也有特別紀錄當時的禪宗所以他的研究資料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