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hara (高陽酒徒)
2024-04-24 12:26:10來說一點怪力亂神的東西。
如同
https://blog.udn.com/mobile/ku0315ku/2346139
提及《莊子‧雜篇‧外物》所述,
你叫一個當下面臨危難的人去行善積德深自反省,
這只彷彿,
我現在受傷劇痛,我就想要一劑嗎啡給我止痛,
結果你卻說「要多運動要調控飲食注意營養才能保健康」,
這是什麼不著邊際的話!
這只會讓身受劇痛的人不只身痛還心痛吧?
誠然,能放下能看穿世俗之幻才是佛法之大旨。
但能放下的他早就放下了,還用你說?
說說我的經驗吧。也許只是安慰劑效應,反正姑妄聽之。
(另外以下皆不附證據,要覺得是我在唬爛也可以。)
誠心祈禱並誦經(就例如本板有人提及的《地藏經》),
把心念集中來祈求,
或許能稍稍起一點補救之效。
而且是要持之以恆,必要時輔助以捐獻之類的。
(迄至目前我每月捐款給臺大數位佛學圖書館一萬,以及其他雜捐如0403)
就以我的投機經驗,
好幾次從危機關頭轉而平安,
或者從幾乎要大賠300萬(我都準備好要自殺了)變成小賠60萬,
我覺得奇蹟似乎確實是在的。
但也說了,
一個可能是安慰劑效應;
第二個可能是這也就是集中心念的方便法門,不好說;
三則效應很不確定,也仍與你的抉擇有關,
例如我說由可能賠300萬(注定只能崩潰自殺)
轉成小賠60萬(仍保有續戰能力),
結果還是賠,只是奇蹟發生讓我保有續戰力。
而如果當初我不做腦殘決策,則可能不賠反賺。
換言之縱然奇蹟發生了,也只是小補而未必是全救。
說這是說,
坦白說當我想要自殺的時候,
最討厭的就是那種滿嘴「不要自殺」「別放棄」
但要你幫我時卻吝嗇得要死的滿嘴空話的傢伙。
我還寧願希望是你能免費給我一刀子,
刀與手套我都買給你(這樣你不會有指紋)。
講啥不要自殺的幹話真是讓人比死了還難過!
佛教是出世間法,
終極目標不是求感應求世俗名利(要看穿這些皆無常),
所以這層道理是佛教徒該有的認知。
但矛盾的是,在世間掙扎的生命,卻往往陷入知其理而仍難拔出的情況。
而正是這層緣故,
一方面我極度欣賞徹底出世的耆那教
(如果原PO不熟耆那,請自行google查一下。
簡單說就是一群徹底以不傷害眾生以出世為理念的傢伙,
意圖突破感官覺受的控制束縛而走向真正的解放。
但這是超級難行道。也因此難以推廣。),
一方面我也認可大乘菩薩道乃至薩滿巫術的功能(後者純與神祕學有關)。
說實在的,
就是陷入苦而不知如何拔出才極苦,
而怎麼與陷入此景者溝通才是難題。
某些話說得太高妙但實踐上總覺得不是那麼簡單。
然後,
我個人目前的理解,
企求感應,不是說不可以,
但一來效果未定(必須保持的心態是獲救是垂恩不是當然),
二來不終極(佛教理念畢竟是出世間的),
三者有可能會讓人依賴。
所以也就像重傷時打個嗎啡止痛,
但恢復後平常還是要多運動控制飲食才常保健康般,
而不是愈打嗎啡愈過癮。
最後說說世事之難。
那位被許多幼稚之人嘲笑的,
被說是只有福德而無功德的梁武帝蕭衍,
尤其他最後84歲,當皇帝49年的事業被侯景一下子毀掉,
更讓他成了反佛者與擁佛者兩方嘲笑的對象。
但,看看他寫的〈注解大品經序〉第三
https://tripitaka.cbeta.org/mobile/index.php?index=T55n2145_008
「本來不然,畢竟空寂。」
「涅槃是顯其果德,般若是明其因行。
顯果則以常住佛性為本,明因則以無生中道為宗。」
「夫學出離,非求語言,應定觀道,以正宗致。」
「此實如意之寶藏,智慧之滄海。但其文遠曠。每怯近情。
朕以聽覽餘日集名僧二十人,與天保寺法寵等,詳其去取……」
至少以我這個粗淺的傢伙,
是不敢妄議前人是非輕率斷梁武之不解佛旨啦。
我會覺得我還是相當欽佩他的。
當然或許原因是我自己也不解佛旨,那也沒差。
那麼高人要嘲笑梁武帝蕭衍也由他去。
但知道出世間法殊勝是一回事,
仍耽溺在五蘊幻境又是一回事。
既然仍耽溺在幻境,最好的還是放下成敗心,就是去做。
失敗了就失敗了,
就像梁武帝確實也有很多做得很糟糕的,
他也承擔了他自己的業一般。
或許如果只是想在世間打混而沒有生出離心,
那麼《葉隱》的不畏死的精神更適合。
當然說不畏死也是理上說來容易,
真正下刀過才會知道困難。
橫割傷口易黏合(結果那次是朋友借錢給我救了我),
而要像三島由紀夫般能看穿痛覺而鐵了心切腹,不容易。
但以世間法而言(強調世間法,別在給我扯無作者啥的空話),
就是清楚知道自己做了些啥,能對自己負起責任。
也清楚知道不可抗拒的因素遇上了就掙扎而掙扎不過就放棄。
就這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