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菩薩」是什麼意思?

作者: sutranet (佛經館)   2024-06-03 08:46:17
「菩薩」是什麼意思?
  在近代佛教團體中,人們常因為擔任某項難度較高的工作,就被尊稱為「菩薩」,或
者年紀較長的信徒,也經常聽到被稱為「老菩薩」。究竟「菩薩」的原義是什麼?我們今
天就要來探討一下。
 
  「菩薩」這個詞是梵文「菩提薩埵」的簡寫,中文的意思是「覺有情」,就是能「使
有情眾生覺悟」的意思,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菩薩」已經發願:不但自己要覺悟成佛,
也要使一切眾生覺悟成佛。所以,在眾生的認知裡,「菩薩」都是慈悲為懷的。
 
  在佛教經典中的菩薩,通常是指「登地菩薩」,也就是已經進入「菩薩修行的十個階
位」的菩薩;但是廣義上來說,已經發願要「自己得度,並且也度化眾生」的佛教修行者
,就可稱為菩薩了。
 
  在漢傳佛教中,最有名、最廣為人知的菩薩,要算是「觀世音菩薩」了;民間傳說觀
世音菩薩會「聞聲救苦」,聽到哪裡有受苦的眾生念他的名號,就會前去解除眾生的苦難
;這樣的說法是有原因的,因為觀世音菩薩曾經發願:要度化所有的眾生成佛之後,然後
自己才成佛,所以,他就不斷的在世間度化眾生,以滿足自己所發的大願。
 
  還有一位菩薩,就是「地藏王菩薩」,他也發過類似的願:如果地獄還不是空的(還
有眾生受苦),他就不願意成佛。也就是說,他要度盡地獄受苦的眾生,然後自己才成佛

 
  然而,到底為什麼他們會發出這樣廣大的誓願,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眾生的利益之後呢
?因為菩薩在修行時,看見眾生在苦海之中載浮載沉,卻又無可奈何,菩薩不忍眾生繼續
遭受輪迴中的種種痛苦,而生出大慈悲心,要讓所有眾生都得到安樂之後,自己才願意得
到安樂。
 
  這種自利、利人的慈悲胸懷,是大乘佛法的特色之一,也就是所謂的「菩薩道」;菩
薩道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就是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布施」就是:把利益施予眾生。「財布施」即把財物施予需要財物的人,解決他們
生活上的難題;「法布施」即弘傳佛法,給需要佛法的眾生,使他們逐漸脫離痛苦、得到
安樂;「無畏布施」就是去安慰、保護因災禍而感到驚恐的眾生,使他們的心感到平安。
不求回報的布施是布施的最高境界。
 
  「持戒」就是:警覺地要求自己的行為和想法,不去違反戒律的要求。最簡單的戒就
是「五戒」:不殺害一切生命、不偷拿沒有經過主人允許的東西、不和自己伴侶以外的人
發生關係、不說謊話、不喝酒吸毒。其實「持戒」的目的在保護自己,讓自己的心不會太
過散亂而失控。
 
  「忍辱」就是;受到侮辱時,要求自己忍耐而不生氣。菩薩要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對
侮辱他們的人,也要一視同仁;能原諒自己的敵人,不對他們生氣,才是真正在修習菩薩
道。
 
  「精進」就是:持續修行不懈怠,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障礙,都無法阻止自己修行。要
盡力克服時間、疲累、別人的干擾等因素,持續地修行,以求獲得成果。
 
  「禪定」就是:讓自己的心進入平靜、穩定的狀態,以便能清晰地思考佛法。通常禪
定都是發生在打坐時;禪定需要經常練習,能使心不散亂,利於修行。
 
  「智慧」就是:明白「佛陀所覺悟到的宇宙人生真理」,這也是菩薩道的最終目標。
菩薩的修行,經過長久的累積,在最終時刻,就會覺悟成佛,得到智慧,完成整個生命輪
迴之旅,進入無餘涅槃。
 
  「有為者亦若是」,所有的眾生都有成佛的潛力,為自己發個願:將來我也要行菩薩
道,然後成佛;相信這顆小小的種子,一定會在心中逐漸茁壯,長成大樹,結出甜美的果
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