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您已經困於因果報應之念,看來現在仍執著於其中
您說做善事和得利益之間,到底是因果關係?還是獨立事件?
這其實是在討論:人的苦樂報應因果,到底是自己所做?他人所做?部份自己所做,一部分
他人所做?還是沒有原因就自己發生?
你在想的這種問題,都是屬於佛陀「無記」的範疇
「無記」是指:對解脫修行沒有益處,佛陀不去回答
佛陀不回答,不是因為不知道答案,而是一直執著在這種問題上,只是在自尋煩惱
您提到的「因果關係」,其實是有多種形式的,不是只有一種
您對因果關係的理解是:
「a直接造成b」。這種才算因果關係
所以「做善事」跟「得利益」,這種沒有直接關係的,您認為不算因果關係
但事實上,因果關係尚有另一種型態,比如:混沌理論中的蝴蝶效應
也就是兩件事表面上看起來沒有直接關係。但在一連串背後的連鎖效應之下,兩件事情有著
因果影響
一個微小的行動,在一連串的連鎖效應之下,也會產生影響力,造成某個結果
行動只要不同,結果也會有著差異
有個聞名的比喻:一隻蝴蝶拍動翅膀引起氣流擾動,在德州引發一場龍捲風
「蝴蝶拍翅膀」表面上看起來和「德州的龍捲風」無關
但拍翅膀之後,透過其中複雜的連鎖效應,最後造成龍捲風的出現
只是因為其間的連鎖效應太複雜,人們無法理解,看不出因果關係
而若當初蝴蝶沒拍翅膀的話,最後結果就大不同了
就佛法來說,佛陀強調的是「因緣」
所謂因緣,除了「a直接造成b」的類型之外,還包括上頭講的「混沌理論蝴蝶效應」
兩者是混雜在一起的
「做善事」跟「得利益」表面上看起來無直接關係
但做善事後,也可能因為複雜的連鎖效應,造成「得利益」的結果
反之,若當初「不做善事」,最後產生的結果就不一樣
舉個例子(這是簡化的例子)
某甲在路上看一個乞丐可憐,給他錢和食物
之後一位記者剛好去採訪街友,這位乞丐就跟他提到有好心人幫助
記者回去,就寫了一篇短文,結合乞丐的故事,呼籲企業界要行善
之後,這篇報導被某個企業大商人看到,商人正逢親人過世,於是發起想法,要行善幫過世
親人積福德
於是大商人就邀親友一起做善事
有的人出錢濟貧,有的人增聘用傷殘人士,有的人捐助失明人士
而某甲的父親是失明人士,於是獲得了一筆企業給予的資助
某甲也十分感謝和高興
表面上看來,「某甲幫助乞丐」跟「父親收到資助」兩者無關
但事實上,某甲做善事後,透過其中的連鎖效應,產生了父親得利益的結果
如果當初某甲沒幫助乞丐,記者就沒這素材寫報導
沒這篇報導,大商人就不會有廣作善事的想法,可能就多燒點庫錢給親人而已
最後,某甲的父親也就不會有企業資助
以上是簡化的例子
實際的「因緣」是比這個更複雜,更多層關係,甚至還跨幾世的
也因為太複雜,所以凡夫是無法理解的
佛陀也不會鼓勵弟子整天去想著因緣
您只要知道「世間萬事萬物,皆是因緣而生」就夠了
太執著想搞清楚每一條關係鏈是怎麼走的
只會讓自己陷入無謂的執著煩惱,反而無助於解脫
再分享一個故事
您的情況和佛陀兩位弟子類似。都是喜歡執著在無記的問題上
一位是 摩羅迦舅(摩羅鳩摩羅),另一位是欝低迦
兩人拖到年紀大了,修行都還沒有成就
中阿含,第221。箭喻經
佛陀對摩羅鳩摩羅,開示(開罵):
你真愚痴啊!你問的無記問題,只是無意義的辯論而已,
對於實際的解脫煩惱而言,一點幫助也沒有。
如果有人要得到這些論題的答案,才願意修清淨行的話,那他可能到命終了都還找不到答案
就好比有人被毒箭射中了,親人幫他找醫生取出毒箭治療
但是這個人卻說不行。在治療之前,他要先知道醫生姓什麼?住哪裡?父母是誰?今年幾歲
?
還要問清楚身上的箭是出自那一座山?用什麼樹木造的?用什麼羽毛當箭翎?什麼人製作的
?
射箭的弓是什麼材質做的?箭上的毒藥出自何地?藥名是什麼?射箭的人是從南西北東哪一
方射出的?
如果是這樣,這些問題還沒調查清楚前,這個人早就沒命了
相同的道理,若有愚癡之人作如是想:「我不跟隨世尊修行梵行,除非世尊對於這些無記問
題,給出確定的答案」
此人卻不自知,在他苦苦探究這個問題、還沒得到答案之前,自己就將命終身亡
身中五毒(貪嗔痴慢疑),不趕快修行解毒,卻只想先弄清楚這些無記問題
等到年老命終,修行沒有進展,把大把時間都花在徒勞追求無意義的問題上
雜阿含經,321經
後來,摩羅鳩摩羅到年老還是沒證果,又跑去請佛陀開示,還說自己會專精思維
佛陀直接說白:如果您不改往日執著無記問題的習慣,那如來開示再多也是無用
佛陀最後開示他:「見以見為量。聞以聞為量。覺以覺為量。識以識為量」
見到就止於見到,不要因而升起其他煩惱;聽到就止於聽到,不要升起其他煩惱
白話就是,如實感知即可,不要過度延伸出其他無益解脫的胡思亂想
摩羅鳩摩羅最後覺悟改變習氣,老時才證阿羅漢果
另一位欝低迦也是類似(雜阿含經,965經)
以上與您分享
其他相關經典
雜阿含經,第343經
「苦樂自作耶?說言無記。苦樂他作耶?說言無記。
苦樂自他作耶?說言無記。苦樂非自非他無因作耶?說言無記。」
「從其緣起而生苦樂。如是說苦樂他作、自他作、非自非他無因作者,我亦往彼所說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