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分享] 「踢」出工運?──談足球與德國工運

作者: CHERYL7 (Hurricane Gilbert)   2014-07-10 20:38:11
※ [本文轉錄自 Schalke04 看板 #1JlQi7o6 ]
作者: octobird (遺憾) 看板: Schalke04
標題: Fw: [分享] 「踢」出工運?──談足球與德國工運
時間: Thu Jul 10 04:50:13 2014
※ [本文轉錄自 PublicIssue 看板 #1JlQYBo_ ]
作者: octobird (遺憾) 看板: PublicIssue
標題: [分享] 「踢」出工運?──談足球與德國工運
時間: Thu Jul 10 04:39:36 2014
http://blog.roodo.com/yohen/archives/181796.html
2003 年 3 月 11 日 05:02
「踢」出工運?──談足球與德國工運
(Tor! Tor! Tor fur Arbeiter!!)
吳昱賢
1927 年,引發德國公眾最熱門的話題是蘇聯國家足球隊在德國進行的八場友誼賽。在這
之前,俄國才剛剛於 1917 年的十月革命終結沙皇王朝,1922 年正式成立為第一個社會
主義國家。1927 年在德國的足球賽,是蘇聯革命後第一次派出國家足球隊到西歐訪問。
這系列的友誼賽,不只在公眾日常生活引發話題,賽前也在德國分裂的工會與左翼政黨間
引發論戰與互相攻擊,而在保守、右翼的政黨裡,更是讓保守政客們神經緊張。當時德國
的工會與勞工政黨分屬兩大派別,一派是社會民主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SPD),以及親社會民主黨的工會,也就是改革派;一派是自社會民主黨
分裂出來的德國共產黨(Kommun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KPD),以及親共產黨
的工會,此為革命派。這兩派雖然都是勞工在政治上的代言人,但兩派之間卻也鬥爭激烈

蘇聯國家足球隊之所以到德國訪問,乃是受德國「勞工體操與體育聯盟」(
Arbeiter-Turn-und-Sportbund,ATUS)的邀請。1922 年蘇維埃聯邦共和國正式成立,隔
年德國「勞工體操與體育協會」馬上就邀請蘇聯足球隊到德國訪問,並且和八支隸屬「勞
工體操與體育聯盟」的勞工足球隊進行比賽。「勞工體操與體育聯盟」是當時德國最大的
工人體育協會,它跨過勞工政黨與工會的惡鬥,直接邀請蘇聯國家足球隊到德國。
然而,「勞工體操與體育聯盟」籌辦這系列友誼賽,可說是困難重重。首先是德國政府利
用行政手段百般刁難,「勞工體操與體育聯盟」從 1923 年開始籌辦比賽,一直到 1926
年定案,期間就經過 3 年的會議,以及與德國政府的不斷周旋;其次,社會民主黨的黨
刊《前進》(Vorwarts)刻意不報導這條消息,而共產黨的黨刊《紅旗》(Rote Fahne)
則已被禁刊而無法報導,這使得宣傳工作變得困難;最後,反動的「德國體操協會」(
Deutsche Turnerschaft,DT)、「德國足球聯盟」(Deutscher Fusball Bund,DFB)、
右派政黨與保守的媒體等,則在賽前一直詆毀這系列比賽。於是,「勞工體操與體育聯盟
」只能一方面想盡辦法應付德國行政機關的刁難,一方面自行製作海報與傳單在比賽的城
市裡宣傳。例如在萊比齊(Leipzig),「勞工體操與體育聯盟」的工人們就張貼了
14,000 張海報,散發了 20,000 張傳單;在漢堡(Hamburg)則在工廠、工會、政黨地方
黨部張貼了 800 張海報,發出 20,000 張傳單。終於,1927 年 5 月底,蘇聯國家足球
隊第一次抵達德國。
這系列友誼賽,總共有八場。第一場在萊比齊的比賽,就吸引了大約 1 萬 7 千個觀眾,
第二場在漢堡,也吸引了 1 萬 2 千 5 百名觀眾,第八場在柏林(Berlin),更湧進了
2 萬 5 千個觀眾。(註 1)由於蘇聯國家足球對球技高超,這八場比賽都贏了德國「勞
工體操與體育聯盟」底下的八支工人足球隊。不過,德國勞工卻也不在乎,因為在球賽進
行中,他們可以和其他工人弟兄一起歡呼,感受到集體的興奮,與其他工人聊天,交換資
訊,並且欣賞、享受蘇聯球隊淋漓盡致的球技。
同時,因為觀眾的踴躍響應,加上蘇聯足球隊也的確厲害,賽前抵制、詆毀這系列比賽的
媒體與政黨,在這友誼賽進行的過程中,多多少少也轉變了態度。一些右翼的媒體,原本
宣稱這只是工人刻意「演」出團結的樣板戲,是做假的比賽,也不得不在比賽後的報導給
予正面肯定。社會民主黨的刊物《前進》與其地方黨部的報紙,最終也寫出讚美蘇聯足球
隊的文字,例如:「急速的發動攻擊、精確的傳球、身體的協調控制、控球等等,這些都
可以說是技術上的完美。」漢堡的《漢堡異聞報》(Hamburger Fremdenblatt)則說:「
德國勞工體操與體育聯盟的足球隊都輸了球,這還能說是體育上的大日子嗎?當然是!因
為蘇聯足球隊所展現的,是絕對第一級的。他們把公平競賽的精神與偉大的意志力完全帶
進球場,同時也是球技上的典範。」
這都還只是球場上的集體歡愉與亢奮,球場之外,這系列比賽也發生了一些政治影響。社
會民主黨、共產黨以及工會,在工人支持者的極力要求下,終於也展開初步合作的會議。
而德國工人階級在國際上聯繫體育活動的兩大組織──親社會民主黨的「社會主義勞工體
育國際」與親德國共產黨的「紅色體育國際」──在這系列友誼賽進行的同時,也展開合
作的會議與計劃。
當政黨把團結講得既抽象又口沫橫飛的時候,這系列足球比賽則直接且具體地說明,什麼
是把工人情感聯繫在一起的團結。
☆工運三大支柱
在回顧、分析德國歷史上的勞工運動時,常常會在文獻資料上看到所謂勞工運動「三大支
柱」的說法,這三大支柱分別是:工會、工人政黨以及同志協會(Genossenschaft)。也
就是說,分析德國勞工運動不能只看工會的組織,也不能只看到工人參與、組織政黨的運
動,還必須兼顧到公共領域裡形形色色的工人同志協會;勞工運動作為一個整體,是由這
三個領域的各種組織所支撐起來的。再換句話來說,工會運動不等於勞工運動,而是勞工
運動大於工會運動;勞工運動也不能等於工人政黨的運動,它大於工人政黨的運動。簡而
言之,勞工運動可以說是這三個領域的總和,是這三大支柱的建立才撐起勞工運動的整個
面。
工會,所追求的是工人所處勞動場域的組織能力與經濟知識,以及由此洞察、理解到自身
在整體社會關係裡所佔的重要環節:工會之特有的雙重功能在於它是薪資鬥爭與階級鬥爭
的結合點。
工人政黨,它尋求的不只是動員選民投票而已,而且必須啟蒙大眾,在公共領域形成更廣
大的政治對話,吸引、帶動政治參與,讓這些參與的成員從中學習到政治教育,形成歷史
與社會意識,而最終要設法解決當前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問題,並對未來提出一套全社會
的願景與藍圖。在德國歷史上,代表工人階級的政黨是最主要的是社會民主黨,以及從社
會民主黨分裂出來的德國共產黨。
至於工人同志協會,也就是第三支柱,就比較複雜一點。基本上,它包括各式各樣的生產
、消費合作社、工人自組的信用合作社(註 2),以及各種休閒、文化同好的協會或社團
(例如喜愛體育活動的,就組織體育協會;喜愛文藝的,就組織音樂性社團、美術社團、
文學社團,等等)。在同志協會這領域,大致可分兩大類,一類是經濟性質的,另一類是
文化活動性質。
經濟性質的話,例如生產、消費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這不等同於工會活動,因為工會
是相應於資方的工人組織,而經濟性質的同志協會沒有資方,它是工人企圖脫離資本主義
邏輯所另外創造出來的另一種生產與消費組織。這類組織是當時工人對於經濟信念的具體
化,希望以此建立自己的經濟共同體、工人自力經營的生產組織、勞工自我管理的企業,
以及新的社會–經濟連結方式,這也是百年前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的經濟實踐。
而文化性質的同志協會就更加雜多,這些是工人在工作之餘的休閒時間裡,基於不同嗜好
與休閒方式所組織起來的社團。表面上看來,這類文化性質的同志協會無關政治,和勞工
運動也沒有多大關係,然而事實上,這類組織卻在工人團結的作用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
角色,其中特別是工人組織的足球協會。因此,有些德國社會學家甚至說,德國工運的三
大支柱其實是:工會、工人政黨,以及足球協會。
是的,正是足球這項體育活動在德國勞工運動史上,非常重要地佔有一席之地。弱勢者若
想要行使權力反抗強權,就只有團結一途,而足球,正是社會團結的絕佳黏著劑之一。
☆足球的起源
足球原產於英國,它真正出現的年代並不可考。不過,在 17 世紀末,足球就已經成為英
國庶民最普遍的競賽活動之一,特別是在所謂的農民流氓無產階級與手工業工人之間。當
時的足球(football)和今天的足球(soccer)不一樣,比較有點像是今天的橄欖球(
rugby),但沒有一定規則與人數限制,比賽場地往往大到從一個莊頭到另一個莊頭之間
的整個田野與森林,也就是兩村莊之間的對決。參賽各村集合莊頭裡男人,比賽開始就努
力把球帶到對方村裡,為了快一點進攻到對方村莊,所以球幾乎都用踢的。但是,也可以
用手、用粗暴方式阻撓對方的進攻,或是把球搶回來。這種競賽,常常持續一整天,有時
甚至打到半夜。比賽也不講求什麼優雅動作或美技,更重要的反而是力量與暴力的展現。
18 世紀,隨著英國的工業化與大都市興起,農民流氓無產階級和手工業工人變成只能出
賣勞動力的工廠工人,於是這種鄉間競賽漸漸消弭。不過,它卻在英國的公立學校(
public school)給保存下來。因為從 1728 年到 1832 年之間,英國就發生了 22 次大
規模的農民暴動,平均每 4.7 年一次大暴動,王公貴族們對付暴動的辦法有軟有硬,其
中之一就是設立免費的公立學校,希望以此收編、控制、馴化農民的下一代,讓他們要有
教養、要乖馴一點;於是,足球就這樣被學童們帶進了公立學校。不過這種競賽畢竟太過
野蠻,於是在公立學校老師(主要是 Thomas Arnold)的帶頭改良下,開始有了初步的文
字規則。在這演變的「文明化」過程中,其過度時期就是今天的橄欖球(rugby),而後
又漸漸改革成當今的足球(soccer)。
當然,這段敘述有非常多的簡化。其中不可忽略的是當時逐漸上升興起的資產階級,他們
在握有經濟與政治實力後,也開始介入英國公立學校的教育,而粗暴的足球(football)
成了他們極力改革的項目之一。於是,在規則的設定上,就融入了當時資產階級對於市場
平等競爭的想像,例如:上下半場要換邊攻防。而得分的計算、積分制與聯賽的排名表,
很容易令人聯想到會計簿記。至於比賽時間的規定,使得參賽者要掌握時間感、節奏與效
率,又類似於資本主義工廠的勞動過程。(註 3)
無論如何,當今風靡全球的足球運動,當時就這樣在英國公立學校所確立。
☆足球傳到德國
英國的足球在 1870 年代被康拉特‧寇赫(Konrad Koch,1956-1911)引入德國。寇赫當
時是布饒恩史懷柯城(Braunschweig)馬丁諾–卡塔力諾伊姆中學(Gymnasium
Martino-Katharineum)的老師,他在 1874 年開始教學校裡的學生踢足球,並且也極力
推廣足球運動到德國其它城市。因此,在德國足球史上,他被尊稱為德國足球之父。
不過,要推廣一項運動(social movement),就需要組織,而這些組織最好是已經建固
穩定,而且能有效運作。在德國,這類組織就是各地的體操協會(Turnerschaft)(註 4
)。德國的體操運動與協會組織,最早是由楊恩(Freidrich Ludwig Jahn,1778-1852)
在 1811 年所建立,他也因此被稱為德國體操之父。楊恩推廣體操運動,目的雖然是健身
,但其實還有政治目的。
那時候,今天所謂的德國還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許多大大小小的不同政治體,分別由各地
貴族所統治,統治階級是貴族,而像英國、法國那種新興的資產階級在德國都還很薄弱。
更重要的是,當時這些政治體,事實上是屬於法國拿破崙的佔領區。當時德國資產階級希
望能夠建立一個統一的德國,於是封建保守的德國貴族,以及外來的佔領者法國,便成了
統一德國的障礙。而德國人民在貴族與法國的雙重統治下,德國城裡到處可見飢餓的兒童
、貧病交迫的乞丐,從娼的女人也越來越多,這是當時的政治與社會背景。在這樣的情況
底下,楊恩決定了他的政治與社會改革。他希望,德國將能夠由人民主導一場由下而上的
革命,以便徹底解決政治與社會問題。
他的做法是在中學(Gymnasium)教授並推廣體操運動,同時吸引更多的體操教師加入陣
營。學生從事體操的鍛鍊,塑造強健的體魄,在楊恩的想法裡,這是為了從德國貴族與法
國統治中解放出來的一種嘗試,也就是說,是一支潛在的人民游擊戰部隊。因此,他除了
不斷在各地協助成立體操協會之外,也設計了類似戰鬥技能的官兵抓強盜遊戲給學生操練
,在這種遊戲裡,更融入了摔角技能的訓練。從遊戲入手,很快地就在各地引起回響,並
吸引了廣大學生的參與。不過,楊恩所寄望的人民革命最後並沒有成功(註 5),原因在
於這些體操協會的成立與推廣太過成功,很快就引起統治者注意,1819 年就把楊恩給逮
捕入獄,體操協會也在各地被查禁,楊恩素樸的左翼民族主義失敗了。
體操協會雖被查禁,但唯一的例外卻是在布饒恩史懷柯。因為,布饒恩史懷柯當時在體操
協會上的建立上比較少也比較薄弱,反而就這樣倖存下來,從而繼續發展下去。1830 年
法國發生三月革命,革命烽火也沿燒至德國,統治布饒恩史懷柯的公爵被趕出領地,他的
城堡也被人民放火給燒了,於是體操協會得以繼續壯大發展。1842 年體操協會的禁令取
消,過去追隨楊恩的體操教練又開始在各地重建協會。1848 年,德國又發生人民起義革
命,很多體操協會都是參與革命的組織。1830 年和 1848 年的兩次革命最後雖然都被統
治者給鎮壓下去,然而體操協會的組織卻是統治者再也無法控制住的了。
1848 年革命之後,德國學生興起組織學生同志會的熱潮,尤其到了 1860 年代更是到達
高峰。學生組織同志協會,一方面雖然鼓吹德國統一,強調一個自由祖國的重要,但另一
方面,這類組織聚會,往往也是年輕人發洩精力,展現叛逆、放蕩的場所。由於過去楊恩
在組織體操協會時,幾乎都是和學校結合,因此,這些學生組織也都吸收過去楊恩那套徒
手搏鬥、摔角等競技,而後有些甚至發展成劍擊協會。年輕學生在這類搏鬥活動的操練中
,故意展現他們的反叛精神與男子漢氣概,同時體操的鍛鍊造就身體肌肉的均衡健美,也
符合所謂的男性形象。不過,在這發展過程中,這類組織也離楊恩原本左翼民族主義越來
越遠了,學生同志協會在組織上,採取學長學弟制,學長與學弟之間的關係與規範,事實
上是模仿封建貴族的禮儀與層級支配的關係,這可以說是組織上的封建化(註 6)。
然則,這類協會卻成了寇赫 1874 年起推廣足球的組織基礎。他透過學校課程的安排,強
制規定高年級學生要學習足球(註 7),把學生摔角、搏鬥的競爭比賽改成足球競賽,並
且強調足球不只是肢體肌肉的運動,更是一種鍛鍊「勇氣」的教育,是精神意志力的操練
。更重要的,寇赫強調足球比賽所需要的合作,以及合作過程所產生的默契、緊密的互相
連帶感,每個球員在球賽中都同等重要的互助關係,使得足球成為把學生同志會去除封建
化的機制。
寇赫在足球推廣上的努力,也吸引了其他的體操教師加入。藉由學校課程安排,以及體操
協會與學生同志會,足球很快地就在德國擴展開來。
☆足球在德國的擴展,或:足球與工人階級
足球在德國的迅速推展,除了透過既有體操組織的傳遞,還有其他一些因素。第一,足球
和摔角、徒手搏鬥、劍擊等運動比起來,比較不具身體上的危險性,但卻仍然保有對抗上
的激烈性。第二,雖然足球運動起初在德國被認為是「大腳無賴」(Fuslummerei)、「
肛門運動」(Aftersport)、「英國病」,但寇赫卻很有技巧地建立足球哲學的論述,強
調它是精神與意志上的鍛鍊。甚至詭辯足球其實源起於德國,是德國傳統的體育活動,英
國人玩的其實是橄欖球(rugby football),很多人以為足球來自英國,事實上是穿鑿附
會。當然,這是寇赫自己捏造出來的宣傳與廣告式的考證,不過,這套說法當時卻也漸被
採信。第三,足球運動的參賽人數可多可少,即使人數少一點,也不減低其激烈性與娛樂
性。
1828-1832 年,德國在中學教育有一些改革,其中最主要是廣泛建立技職學校(
Realschule)。這些技職學校,是德國工業化的勞動力訓練所。在寇赫推廣足球體育時,
足球也從一般中學傳入了技職學校。而德國工業革命的大本營,也就是素有煤鄉之稱的魯
爾區(Ruhrgebiet)(註 8),可說是技職學校畢業生的落腳處,勞工們為謀生存,也幾
乎都要湧進魯爾區。於是,足球運動也從技職學校帶入工廠,成為工人休閒所從事的體育
活動。
為什麼足球會成為工人階級最受喜愛與從事的體育活動?很多人說足球是一種「社會(關
係)的雕塑品」(soziale Plastik),球賽的進行,需要每個人的互助與合作,這種整
體聯繫的運動狀態,非常契合工人階級之間的連帶與情感。踢過足球的人就知道,九個人
和十個人比賽,少一個人就差很多。也就是說,每一個參賽者都是重要的,隊友之間是平
等的。
另一方面,球場看台的設計也是「社會(關係)雕塑品」的一環。早期球場都是沒有座位
的設計,工人們帶著烤香腸、麵包和啤酒站著觀看球賽,還可以自由走動,和其他工人聊
天、交換不同訊息與想法,一起為球賽吶喊、加油,維繫工人階級的集體認同與情感,種
種社交活動,就是在球場看台上同時進行。
此外,解釋為什麼足球如此吸引工人階級,還有兩種幾乎截然不同的理論。一種是說,足
球比賽是資本主義勞動生活的複製或反映,足球比賽非常強調分工合作,這和資本主義工
廠把勞動切割是同樣意思的,每個人專司其職。至於球賽時間的限制,使得比賽進行要非
常講究效率,這和工廠勞動生活的工時一樣,一定時間內要生產最多產品。球場上節奏、
時間感、足球的控制等等,在在都反映了工廠的勞動生活。
還有一種說法則認為,足球運動是資本主義異化勞動的解放。足球可以說是最難控制、球
場上不確定性最高的運動(腳沒有手那麼靈巧與靈活),因此,足球場上的每個球員都具
有極大的創造空間,這和工廠勞動過程裡無聊、受機器控制、疏離而毫無意義的反覆操作
不同,足球提供了工人階級自由、解放的空間。
不論理論如何解釋,到了 20 世紀初,足球運動已經吸引廣大德國勞工階級,這是個事實
。之前提到的德國「勞工體操與體育聯盟」,它是在 1893 年所建立的工人體育同志協會
,原名是「勞工體操聯盟」(Arbeiter-Turnerbund,ATB),1919 年擴大體育項目,並
改名為「勞工體操與體育聯盟」,1921 年正式成立足球項目的組織部門,此時足球會員
有 50,000 名,過了 9 年,1930 年時,足球會員就增加到 140,000 名,佔全部會員人
數近五分之一。「勞工體操與體育聯盟」在 1920 年所舉辦的工人足球聯賽,估計就有
48,000 個參賽的工人足球員!
1904 年五月 4 日,魯爾區礦業城蓋爾忍克新(Gelsenkirchen)一些年齡 14 到 16 歲
的年輕小夥子了成立一支叫做「西發利亞–俠客 04」(Westfalia Schalke 04)(註 9
)的足球隊。這群年輕人的家長大多是為了謀生而從麻蘇仁(Masuren)(註 10)遷徙到
蓋爾忍克新,他們大都是礦工,或者是礦區工作的相關技術工人。1915 年時,這支球隊
原本想加入「西德競賽聯盟」(Westdeutschland Spielverband,WSV)(註 11),但因
為階級因素而被拒絕,於是只好繼續待在「狂野協會」(wilder Verein)(註 12)。第
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這支球隊與「俠客體操協會 1877」合併,改名為「俠客體操與運動
協會 1877」。這次合併,主要還是為了加入「西德競賽聯盟」,可是還是被拒,這次理
由是:只能接受單一足球項目的運動球隊(註 13)。1924 年,這支球隊再次改名為「俠
客 04」(FC Schalke 04),此名一直延續至今。不過,由於該球隊是蓋爾忍克新城市的
球隊,所以也稱為「蓋爾忍克新–俠客 04」(Gelsenkirchen Schalke 04)。
「俠客 04」是一支純工人階級的足球隊。不過,以當時礦工的經濟狀況,事實上連球鞋
和足球都買不起。於是,他們只能去撿人家丟棄的破鞋與破球,帶回家後再一針一線縫補
成刊用狀態,或者是跟有錢的球隊購買他們淘汰的足球用具(例如運動褲、球鞋與足球)
。至於練球的場地,則是礦工們極力跟老闆爭取,結果獲得一塊已廢棄的礦區空地,然後
再每天工作之餘慢慢靶場地整理出來。為了紀念、說明他們的出生背景,這支球隊把他們
的球場叫做「平安上坑競技場」(Kampfbahn Gluckauf)。這原是礦工用語,當軌車載滿
煤礦準備出坑時,還在礦坑裡勞動的工人,就會跟準備隨煤車上坑的工人祝福:「平安上
坑!」
這支球隊,在艱苦中慢慢發展,1904 年成立之初,有 16 個球員。10 年後,有大約 90
個球員。到了 1930 年,已經有 1,100 名球員。他們一直和資產階級的「西德競賽聯盟
」周旋,每年以比賽成績證明球隊已有資格進入聯盟更高級的比賽。不過,只要「俠客
04」每晉一級,「西德競賽聯盟」就調整一次分級,讓「俠客 04」永遠達不到該聯盟最
高級的聯賽。不過,老是調整分級資格的手段也有用完的一天。當封鎖政策一一被「俠
客 04」突破,終於進入「西德競賽聯盟」最高級的聯賽第一場,「俠客 04」就在
70,000 名觀眾面前,以 1:0 擊敗來自杜塞多夫的球隊。1934 年,「俠客 04」更在
45,000 名觀眾面前,擊敗紐倫堡而獲得全德國冠軍。隔年,完成二連霸,繼續保有德國
冠軍的頭銜。1939 年和 1940 年,「俠客 04」第二度二連霸。1997 年,「俠客 04」獲
得歐洲冠軍。目前,「俠客 04」的球迷估計約有 2 到 4 百萬人。
☆工運社會化:工人階級公共領域的建立
前文已經稍微提到,如果工人(或者說,廣大的受僱者)要獲取以及行使權力,只有團結
一途。但是,由於工人勞動分工的差異很大,受僱者散佈在不同的產業與各行各業間,使
得工人群眾要團結統一起來,變得十分困難。
這種因為分工所造成的差異,使得受僱者之間在資訊與想法的交流上幾乎停滯,受僱者之
間也就很難具有命運一體的感受。如此一來,只好各自「隨人顧性命」,弱勢者永遠只能
是弱勢者。因此,要突破這種困境的唯一可能形式,就只有不斷地透過各種方式把受僱者
組織起來,以及組織之間的結盟,並且在這過程持續地進行溝通。
結盟的第一個前提,當然是要有組織,例如政黨、工會或者是工人同志協會(同好協會)
。組織與組織之間,才有所謂的結盟可言。第二個前提,是組織與組織之間互相信任,透
過信任才有辦法拉近距離。而信任,只有不斷地透過溝通與互動來達成,這其中不只是理
性的觀念與思想交流,也包括感性的情緒支撐與互助。
要組織工人,大部分的人會直接就想到工會,有些可能會進一步想到組織工人政黨。然而
,在這兩大支柱之外,其實還有廣大的空間可以讓勞工運動好好發展,那就是同志∕同好
協會這第三支柱所撐起的廣大空間。要把人組織、團結起來,需要一些像黏著劑的「東西
」,在第三支柱的領域裡,便存有各式各樣的黏著劑。
瑞克曼(Ernst Reckmann),「俠客 04」足球隊早期的成員,晚年時接受記者採訪,談
到整個球團與社區的生活:「我們是一個共同體(Gemeinschaft),這是現在的人可能無
法想像的。什麼都像鐵一般地在一起,每個人,都永遠為其他人幫忙,像是一個大家庭。
這種同志狀態,我可以跟您們說,就是互相扶持(Zusammenhalt),那可真是太棒了。不
像今天……」
許多談到「俠客 04」足球隊的文章,都指出這個工人球團所展現的「團結」(
Solidaritat)與「互相扶持」(Zusammenhalt)是最大的特色。而這就是由足球運動所
聯繫起來的。「團結」與「互相扶持」不是政治口號,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星期日
,只要天氣許可,才早上七點,球團會員就會帶著家人或女朋友,帶著保溫瓶和麵包,一
起散步到球場。這些人都是來自蓋爾忍克新城或是其他離俠客礦區不遠的地方。球賽之後
,大群人常常三三兩兩繼續聊天嬉戲,一直到天黑。有些人甚至組起小樂團,讓大家在球
賽之後還可以跳舞,或是當成聊天的背景音樂。這種日常隨性的聚會活動,不同於球團在
募款慶典、夏季舞會、嘉年華與耶誕節的正是活動。此外這類聚會活動,往往也在新進成
員入會、生日、訂婚、結婚以及孩子受洗時,大家攜家帶眷地參與。」
如此黏密的社會關係,自然也會有政治效果。1921 年二月 20 日的選舉,蓋爾忍克新城
左翼勞工政黨的得票率,就高達 82%,這些黨是社會主義多數黨(MSPD)、獨立社會民主
黨(USPD)、德國共產黨(KPD),──都是比社會民主黨更激進的政黨!
我們可以再舉「勞工體操與體育聯盟」為例,說明工人同志協會與勞工運動的關係。
1926 年,該協會重新擬定入會資格,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入者首先必須是社會民主黨或
德國共產黨的黨員,或者是自主工會(freie Gewerkschaft)的會員。而根據資料統計,
1926 年之後,該協會的入會人數還是有增無減,換言之,這實際上是為勞工運動的社民
黨、共產黨與自主工會吸收生力軍。
而目前,一些職業足球隊的球迷,也會透過球迷組織發起社會運動,平常在球迷聚會的場
所,更不時有最新的社會運動資訊、雜誌、報紙或傳單。這些組織,也是德國目前反種族
歧視運動、反極右派運動的重要基礎。特別是「俠客 04」、漢堡的「聖‧寶利」(St.
Pauli)(註 14)、多特蒙特的「波魯西亞」(Borussia Dortmund)(註 15)這三支球
隊,左派的球迷非常有心地在球迷俱樂部經營此類政治議題(註 16)。
同志協會是公民社會公共領域的組織基礎。公共領域雖然是涵義混雜的一個概念,但簡單
地說,它所涉及的是一種公開的力量展示與言論表達,因此除了各種傳播媒體之外,群眾
出沒、聚集的街頭、廣場、體育場等等,也是公共領域的空間。各種公開的活動,醞釀在
群眾之間的思想激盪,在在都需要透過公民組織的經營,才可能進一步在政治上形成運作
的力量。
勞工運動若想要在社會社結合更多的力量,與大眾更密切地深入溝通,那麼,在政黨與工
會之外,組織各式各樣的同志協會,建立堅實的第三支柱,將會是一條寬廣的路。
附註:
1. 這系列友誼賽總共進行了八場,第三場是在布列門(Bremen),第四場在德勒斯登(
Dresden),第五場在克姆尼茨(Chemnitz),第六場在曼海姆(Mannheim),第七場在
巴爾門(Barmen)。筆者手邊所擁有的各場觀眾人數統計,只有第一、第二和第八場的比
賽。
2. 這就是目前德國人民銀行的前身。
3. 目前所採用的足球規則,大部分是在 1892-1894 年所確立的。
4. 這裡所指的體操不是台灣中小學運動會那種大會操,也不是部隊裡的陸軍操,而是奧
運裡體操項目那種體操。
5. 德國的統一也不是虛弱的資產階級所完成。反而,是由普魯士在 1871-1890 年以軍事
武力所達成,一場由上而下的革命。
6. 原本楊恩的信念是,在體操協會裡,鍛鍊體操的兄弟之間是完全平等的。
7. 雖然他後來也對這種強制規定做出自我批判。
8. 魯爾區是德國最大、最重要的工業區。工業化伴隨的是都市化,魯爾區也因此成為德
國城市與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
9. 「俠客」是 Schalke 的音譯,Schalke 是蓋爾忍克新城市一個礦區的地名。
10. 此地現在已非德國領土,而屬於波蘭。
11. 「西德競賽聯盟」是「德國足球聯盟」(Deutscher Fusball Bund,DFB)的下屬區
域聯盟,為德國西部地區最大的足球聯盟,當時屬性是資產階級的足球聯盟。
12. 參加狂野協會的球隊,基本上是街頭足球隊。
13. 明明德國足球就是依附在體操協會發展出來的,可是「西德競賽聯盟」為了封殺工人
足球隊到他們聯盟挑釁,硬是改變了該聯盟的政策。
14. 這支球隊是一支龐克(Punk)球隊,他們的球迷也多是龐克。
15. 這支球隊也是來自魯爾區。
16. 另外像愛爾蘭的 Derry City,英國的 Celtic Glasgow,西班牙的 Real Sociedad
San Sabastian 等足球隊的球迷組織,也是如此。
作者: whatisge (flowers in the window)   2014-07-10 08:08:00
關於體育社會學的領域比較少看到中文文章,退這篇推...我打錯字lol
作者: ddkkz2003 (eyebear)   2014-07-10 17:36:00
這篇作者英年早逝,真的很可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