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應該很多人詬病過了
邁入低地板時代後公車座位普遍有較直樑車減少的趨勢
分析原因大概有
1. 雙北為了防止跌倒事故規定低地板的部分一定要到後軸後方才能領取補助,而這種車
輛在輪拱周圍普遍有死角空間只能塞4排座椅,除非把後門前移或是用薄板椅
2. 前輪拱佔用空間,部分車輛不設輪拱座位
3. 輪椅區通常不設置摺疊椅,成為一個「水塘」
4. 近年似乎還有要求新的低地板車要有2個輪椅區(法條還沒查到),又少了幾個已經
少的可憐的低地板區的座位
5. 博愛座比例太高,現已要求25%,但有些車輛的比例又更高,像是66號的電動車,車
內只有22個座位,但唯一的前面座位與後面前2排都是博愛座,比例達到40%
台北市政府最近又推出博愛座讓座提示系統,可是公車座位已經有夠少了,為什麼不先
要求公車設法增加一些座位?現在公車的擁擠狀況已經不如早年,早年動輒一車百人,
現在到70人乘客已不願再上車,可以設法增加一些座位,增加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