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好讀版
http://www.attractmenyouwant.com/?p=9002
我們很常認為價值是附加在自己身上的,例如開名車、住豪宅、女人緣好、長得帥、
朋友多、有好的頭銜、年收入多少、時間寶貴…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平常認知的價值。老
實說,這些真的是價值沒錯,我一點也不否認有這些條件的人很厲害也很棒,其實我也很
想開名車。
但是這些價值,是容易崩壞的。例如地震把房子震倒了、車禍把車撞爛了、被恐怖情
人潑硫酸毁容了、被裁員了、生意失敗破產了…這些我們不可抗力的因素,卻能輕而易舉
地,把我們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東西毁於一旦。
我以前也是一個把自我價值和認同感,建立在收入上的人,這其實也是驕傲的一種,
因為這些的價值和認同,建立在「我比別人優秀」之上。那時的我也很不安,總擔心別人
會不會覺得我太窮?會不會小看我?新來的同事很優秀,他們會不會超越我?
後來我發現,這些我以為的價值,消失的速度比我想像中來得快太多了!快到令我措
手不及。當我的價值,只能建立在這麼脆弱、容易被動搖的事物上時,我幾乎是完全無能
為力的,我只能任由自己陷入恐慌與徬徨之中。
開始做教學之後,真的很多人會問我:「該如何建立自信?」,說實在的,這個問題
很好回答,也很難回答,我的回答一向都是:「喜歡自己。」但這又延伸出另一個問題:
「我該怎麼喜歡自己?」
我曾經試著從內在的優點作為切入點,比方說能力或個性,而非外顯的硬實力,但我
後來發現,這仍舊是沒有用的。一直以來,我們都被教育要做「對」的事情。我們被教導
隱惡揚善、增加自己的優點、減少自己的缺點,我們崇拜完美的人,甚至我們希望自己可
以變成超人,但悲劇的是,這件事根本不可能。
我是個有很嚴重的「被遺棄恐慌」的人(名字是我亂取的),我從以前就不認為自己
是可以無條件被愛的,我好像必須要完成些什麼、是個什麼樣的人,自己才有資格被愛。
甚至我也不覺得父母會無條件愛我,我必須是個好孩子、符合他們的期望,才能得到他們
的愛,所以一直以來我都給自己非常大的壓力,在家我要是個貼心的孩子、在公司我要是
個盡責的員工、對朋友要講義氣、對情人要呵護備至…
為了被愛,我讓自己擁有非常多優點,而我也只去注視這些優點。但無奈的是,有強
項,就有相對性的弱項,就像棒球選手能力的五角圖一樣,當你有了一個突出的項目之後
,你就會開始看著其它的項目,並要求它們也同樣突出。
然後,我根本就沒辦法真的喜歡自己,因為我不斷在比較。就算再怎麼只看自己的優
點,也永遠都害怕別人比我更強。
在我發現:「這算哪門子的『有自信』?」之後,我才找到真正的自信,原來真正的
自信,根本不用喜歡自己。
真正的自信唯一需要的,只是接受全部的自己,然後不需要帶任何的情緒。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根本靠北難。首先,你要先接受自己那些原本不被喜歡的
地方,然後承認那就是你的一部分,然後覺得也沒什麼不好;再來,你要看著那些原本你
喜歡的地方,然後告訴自己:「這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接著,你要客觀的去了解,別
人眼中的你,跟你自己幻想出來的你,到底差在哪裡?你們的認知是否是對等的?然後完
完全全接受它們,因為它們就是你的一部分,就算你再怎麼不想承認,它們也不會改變。
「所以我根本就應該擺爛嗎?」這可能是你現在心中的疑問。
接受自己跟擺爛是兩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接受代表的是「我現在完全知道目前的自己
是什麼樣子」,但不代表你未來也必須是這個樣子。你可以成長,你可以改變,或者說這
是非進行不可的事,但不代表你必須要討厭自己的某些部分才能變。我不否認討厭自己是
讓自己改變最快,且最強而有力的方式,但這帶來的負作用太過強烈,如果可以,實在是
不建議用這麼激進的方法。
要接受自己,就要先知道一件事,這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形容詞,是有正面或負面意義
的,每個詞都只是在形容一個狀態,然後由每個人解讀出不同的意思。所以你身上的任何
特質,它好或不好,也都是由你自己解讀出來的,它的本質其實是很中性的。
我記得有一個學生問過我:「亞瑟,我覺得自己很膽小。」我說:「你覺得膽小不好
嗎?」他說:「對啊!」我說:「你知道在戰爭中,膽小的人比較容易活下來嗎?因為勇
敢的人都去奮勇殺敵了。沒有哪個特質是不好的,只是在面對不同的狀況下,就會有不同
的效果而已。」
特質很中性,它的好壞全是由時代的價值觀及當事人評斷出來的,就像現在沒有人會
覺得當農夫很潮、超屌,要創業才厲害。但古時候的排名方法,是「士農工商」,這就是
時代的價值觀賦予我們對事物的認知,而我們要做的事情是跳脫時代加諸我們的框架,認
清自己的本質。
人不變的價值,其實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了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們必須先知
道自己是誰。自信說白了,其實就只是「知道自己是誰」。
BY 亞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