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問題不會沒意義,
你可以先看看我以前做的影片,對你應該會有些幫助。
https://youtu.be/pjkwNNLOGtM
再來進入正題,你說你希望生活可以開開心心的,
但我認為更精確地說,你現在生活需要的是雀躍與興奮。
這有什麼差別?
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型態,但是一般人都沒有察覺這件事情,
他們以為這世界上擁有的生活型態就只有周遭人的生活型態,
儘管自己知道這世界上某個角落的某些人過著和我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
但由於太過遙遠你根本無法把這樣的生活型態連結起來,就好像不存在一樣。
當你誤以為周遭人喜歡的生活型態也應該是屬於你的生活型態時,
那麼長久下來的累積就會造成現在空虛的結果。
你也許認為你有在努力找方法讓自己生活可以開心,
但是你的內心前提還是認為自己的生活型態就應該跟其他人模式差不多,
所以你設定目標比如說要運動,要交女友,或是要考研究所,
但這些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有沒有想過也許這是別人想要的東西但並不是你想要的?
當你總是躲在舒適圈裡面
你的身體就沒有機會去感受到其實有另外一種生活型態的可能性,
而長期下來你就會開始空虛,因為你總是過著不是屬於自己的生活。
所以說你希望生活開開心心的其實並不夠準確,他隱含著你想一直躲在舒適圈裡面
而雀躍與興奮則是找尋屬於自己生活型態的過程,則多了「突破舒適圈」的元素。
許多人會覺得這好像在自虐,好像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何必要這樣?
但要知道一件事情,恐懼的背後其實是雀躍與興奮
會讓你恐懼的事情,其實很大程度是因為你很想去做,
也就是說那些你真正不想做的事情,你其實是不會感受到恐懼的。
所以這份恐懼和雀躍興奮其實是一體兩面的東西,
如果你躲在舒適圈裡面,你永遠得不到這份雀躍。
比如你說交女友,你分析了一堆最後覺得不應該交女友
原因是因為你認為應該先讓自己的生活滿意才行,
而不是利用女友讓自己的生活變成滿意。
你這個想法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他並沒有解決你的問題。
因為你並沒有往雀躍和興奮邁進,你並沒有往恐懼的方向邁進,
你仍然躲在舒適圈裡面理性分析著得到一個你覺得舒服的結果,
而這對你一點幫助都沒有。
比如說當你在路上看到一個陌生正妹走過去時,你覺得她超正,你好想認識她,
但是你開始恐懼了,這時候你可能腦袋又開始跑出那些聲音說:
「唉唷,我應該先讓自己的生活有趣,不應該想著要交個正妹女友讓我生活變得開心。」
停止那個腦袋的聲音,重點不在於腦袋的聲音所提出的論點有多正確,
因為聽信那些聲音只是反應出你想躲在舒適圈和逃避恐懼而已,
而當你被這樣的聲音控制你的身體時,你的雀躍就永遠不會來。
不用糾結於在過去你設定一些目標為何都無疾而終,
比如說你考試或是運動之前都沒堅持很快就放棄了。
要知道你設定這些目標的出發點很可能都只是遵照別人喜歡的生活型態而已,
你只是認為周遭人的生活型態就是這樣提升自己,
就是要去運動,就是要考研究所,你誤以為這也是你想要的生活,
但很可能你的內心就不認為這是你要的生活,
那麼沒有堅持下去的發懶自然會發生。
所以觀察自己的日常生活,問問自己什麼事情會讓你恐懼的。
跟正妹聊天?單獨環島旅行?在公眾場合表演樂器?
不要分析著做這些無意義的自虐事情會有啥幫助,
重點在於你的人生需要雀躍, 重點在於突破舒適圈,在於面對恐懼,
而養成這樣的習慣之後過幾個月你會發現你整個生活型態會大改變,
再過幾年你可能已經無法再連結過去那段空虛的生活了,
然後慢慢找到屬於你的生活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