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FSA exam-QFIC考試準備

作者: howei (howei)   2017-07-15 13:23:10
昨天QFIC考試放榜,很意外地通過了,帶著這份有些僥倖的喜悅,
再加上剛好要分享經驗給我的幾個朋友,
所以就乾脆來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些準備考試的經驗和心得。
CFAiafeFSA板學生時期還蠻常逛的,
不過印象中從沒看過準備FSA level考試的心得文,
所以我也希望這篇文能拋磚引玉一下,
希望看到這篇文的同行們也一起來分享自己的經驗!
【FSA track選擇】
這篇文會把重點放在準備QFIC的經驗上,
不過還是很囉唆得介紹一下FSA track的選擇,
因為對於大部分還沒開始考FSA level考試的讀者應該跟半年前的我一樣,
對於要怎麼選擇track感到困惑。
還沒有基本概念的請自行上官網和美國討論區爬文:
https://www.soa.org/Education/Exam-Req/edu-fsa-req.aspx
http://www.actuarialoutpost.com/actuarial_discussion_forum/forumdisplay.php?f=49
這邊都有很詳盡的說明和解釋了。
由於我自己的工作內容跟ERM和QFI比較相關,
所以當初就是在這兩者之間猶豫,
原本比較傾向選擇ERM track,不過爬了文和問了朋友後發現,
ERM track的考試比較傾向需要背誦,而且是比較質化及概念式的,
由於自己記憶力很差,
並且對於ERM的學習內容是否能直接對工作產生助益有所質疑,
於是也開始考慮選擇QFI這個track。
QFI這個track顧名思義就是考財工和投資相關的內容,
工作後發現精算的發展趨勢在未來不管是隨著會計準則IFRS 17的上線,
或是監理制度的改變,都將採用更大量且深入的財工知識,
而且雖然學過財工相關的課程,不過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半調子,
想要藉由這個機會把財工及投資相關的知識補足。
同時,相較於其他track有更多的計算及較少的背誦,
都更符合我的背景和興趣(容後詳述),
於是就決定要走QFI這個track。
到了考場當天才發現,原來台灣大部分考生是選擇ILA,
我想是因為這個track是最直接與壽險業務相關。
當天台北考場只有三個track有人考: ILA、QFI、ERM
全場二十餘人吧,
ERM只有一位,QFI應該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人,其餘都是考ILA
小樣本提供給大家參考。
【個人背景】
在分享準備過程之前,先講一下我自己的學習背景,
讓大家在參考我的方法時比較有個基準,
才能知道哪些東西是我有你沒有,哪些東西是你有我沒有的,
在擬訂計畫時可以再做調整。
我大學及研究所都是讀財金相關的,
因此算是接觸了大量的經濟、財務和投資課程,
我覺得這些背景知識是我在準備QFIC時蠻大的優勢,
因為投資面的內容在學生時代就已經多少碰觸過,
並且經過大量的申論題的考試訓練,
所以在這一塊我準備起來就比較輕鬆。
財工方面是我比較弱也著力比較深的地方,
研究所不是財工組的,
財工修的課嚴格算起來只有兩門,
其中一門修的就是隨機微積分,
用的是大家口中的那本聖經: Shreve寫的Stochastic Calculus for Finance II
算是有認真的把基本的那些定價過程和推導走過一遍,
但是利率模型基本上沒什麼琢磨,
所以這一塊相對較弱。
另一個比較弱的部分是時間序列模型,
雖然也有修過相關的統計課程,但是並沒有深入去學,
而QFIC考題在利率模型和時間序列模型上佔有很大的比重。
【準備材料】
FSA level的考試和Preliminary考試最大的差別是:
教科書至少要大致看過或確定教科書講的內容你大致都懂,
只看study manual你很可能看不懂
(沒有背景知識很難直接理解study manual,他基本上只是做重點摘要)
或是在讀Study manual時你手邊要有教科書,
對於study manual不懂的地方可以隨時去翻找。
不過要把所有教科書在三四個月的準備時間看完是不太可能的事,
因為量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我的做法就是針對自己比較弱或不熟的地方老老實實得看過一遍教科書,
對自己比較有把握的部分就直接看study manual,
有不懂的地方再回去找教科書。
我使用的是PAK的study manual,
因為我只念過這個出版商的study manual,所以無從與其他出版商比較,
不過在開始念之前爬文的結果是PAK講的可能比較不那麼深入和清楚,
但是該涵蓋的內容都有涵蓋到,
簡單來說它比較完整。
就我自己的經驗而言也的確是如此,所有考試的內容基本上它都有列出來。
PAK整套教材其實蠻豐富的,不過我時間實在不夠,
只念了它本文的study manual和condensed summary,
沒有寫它任何一題模擬題,
也沒有用它的flash cards(現在還是不知道那是什麼,可能是幫助記憶的東西?)。
再來是study manual版本的問題,
我是使用比較舊的版本: 考的是2017 spring,但我用的是2015 spring版,
這邊要提醒各位特別注意,在直接下去念之前,
最好先把考試的syllabus順過一遍,
先看手上的資源是否完全符合考試需求再開始念
(特別是如果拿舊版study manual),
不要像我一樣,糊裡糊塗得就直接開始念
(還好2015到2017沒有太大的修改),
愚蠢如我是到考試前的兩三個禮拜才做這個順syllabus的動作,
結果發現多了一本教科書和幾篇官方的study notes…
而且還發現新增加的這本教科書應該對整個財工公式和計算的完整掌握會有很大的助益: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mathematical finance volume 1 stochastic calculus,
真的是相見恨晚,但也沒時間好好看和練題目了,
所以只能以欣賞的方式大致帶過。
新增的官方study notes就更無從下手了,
因為基本上study manual會整理官方study notes的重點,
所以不會直接去看study notes,但既然舊版的study manual沒有,
就只能直接去看study notes,內容很多而且要自己抓重點,
所以我也只能大致瀏覽過…
所以建議大家還是使用最新的study manual吧,
就準備的效益而言絕對是最高的。
再來就是最重要的準備教材了: 考古題。
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一下我之前po在本版針對前五科的準備方法,
我覺得最有效且直接的方式就是把sample所有題目弄懂練好,
這些計算題要過都不太困難。
考QFIC前覺得把考古題練好這套方法在FSA level的考試應該不太管用了,
因為都是申論題,且內容非常多,
應該會出許多之前沒有出過的題目。
雖然當時覺得如此,不過我考前最後時間實在不夠用,
考前兩三個禮拜才大概把所有範圍走過一遍,
死馬當活馬醫的情況下才使用老招: 專心練考古題。
沒想到用這個方法最後還是讓我通過了,
不過我想這個方法奏效的原因是: QFIC這一科已經考了很多次了,
從2013年改制到我考試之前,就有7份完整的考古題
累積了大量的考古題,他想要測驗的題型和考點基本上都已經在考古題裡了,
最好的是: SOA還附上了詳盡的解答,
寫完考古題的檢討基本上就是在做深入複習。
這種已經出了蠻多次的考試有好有壞,
好處當然就是以上提的,題型和考點基本上都已經出過了,
在準備和複習上會有明確的方向,
但是壞處呢? 因為SOA也知道隨著這些考題釋出,
就必須要增加考題的難度,以增加鑑別度,
用來維持三到四成通過率(QFIC似乎是所有考試中通過率最低的…)。
雖然考點和題型類似,不過計算的複雜度和計算量一年比一年增加,
可以明顯看出後期考試的難度高於一開始考試的難度,
我在練習的時候,針對QF的部分,
三個小時的考古題我可能需要五六個小時才算得完= =
後來上actuarial outpost論壇才發現大家都碰到這樣的困難,
結論是: QFIC中QF部分的考題凡人是無法在給定時間寫完的,
所以能把握的地方把握住,盡量算快一點就好,也不用太緊張。
對於其他track的考制沒有太多研究,
如果是那種剛改制的考試,從考古題切入的方式可能就沒那麼管用了。
【時間安排】
我大概是在今年初才下定決心要來考QFIC,
考試時間是在四月底,所以準備時間也就是三四個月,
PAK建議的準備時間是四個月,
不過我認為三四個月對於這樣的大考試實在太趕,
到最後我其實捨棄掉很多我不太熟的部分沒有念,
因為時間實在不夠用了。
我認為這樣的考試用大概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來準備會比較游刃有餘,
再加上如果你工作跟我一樣很常要加班的話,
應該有必要把戰線延長。
至於總讀書時數,我認為是因人而異,
有聽過一個說法是SOA有建議每個小時的考試大概就是對應100個小時的讀書時數,所以這
科五個小時的就應該唸500小時
這樣算下來如果以四個月來看,每周必須要念超過30個小時,
這個對於工作繁忙的人而言其實很難做到,
我簡單算了一下我自己的準備時間,應該是200到300小時
真的必須抽出許多時間來念,因為內容的量實在相當多
分享一下我當時念書的作息:
我工作是常常需要加班的,
從八點半開始上班,平均大概會加到八九點才下班,
而且variance又有點大,有時候七八點沒緊急的事就可以趕快閃,
有時候又必須加到十點十一點,
所以平日實在很難固定下來讀書的時間,
我的讀書作息也是到後來才有調整出個模式,
就大致分享一下:
盡量維持睡眠時間在7個小時,
加班沒那麼晚的話就十點睡、五點起床念書,念到八點去上班
(不過常常念到七點多很睏又回去睡回籠覺zzz);
加班比較晚的話就十一二點睡、六點起床念書,一樣念到八點去上班。
對我而言,平日晚上根本無法念書,因為工作了一天,
不管工作到幾點都很難有那個精神念書,
所以只能運用早上的時間念書,雖然我很愛賴床,
起床的成功率大概只有不到八成XD
不過早上念書的功效對我而言還是大勝工作了一天之後的晚上,
所以我從不在白天晚上念書,盡量逼迫自己早點起床,
雖然無比痛苦阿…
之前也有試過那種分段睡眠,回家後先睡個半個小時左右再起床念,
那樣精神會蠻好的,而且白天就不用辛苦的起床。
但我的問題是下班的時間很不一定,如果回到家都已經十點十一點以後,
這個方法就不可行了。
如果有時候先睡一下,有時候又是早上要爬起來,生理時鐘會亂掉,所以對我而言此路不
通。
不過如果你能夠比較早下班,我覺得這樣的分段睡眠是蠻好的,
至少省去了早上要爬起床的痛苦XD
周末就沒什麼好說的了,有時間就多念一些吧
我個人的讀書習慣是無法連續長時間的念書,通常注意力會無法集中
所以我在周末會少量多餐得念,
並且一定要保持運動的習慣。
【讀書方法】
如前所述,我的財工部分相對較弱,而投資部分相對較強,
所以在念書的方式上也有差別,
財工部分是先念教科書,再念study manual
(以study manual的每一份為一個單位: 教科書(unit 1)->study manual(unit 1)->
教科書(unit 2)->study manual(unit 2)…)
幾乎把所有Neftci那本教科書指定的範圍念過一遍,
Paul Wilmott那本也是幾乎念完,
念到這兩本書的利率模型那邊都卡卡的,不是很熟,
許多推導和性質有直接跳過,因為太難了
念到Tray那本時間序列的時候,因為卡關太久,
延誤了進度,決定先跳過最後再回來念,
但因為時間不夠,最後也沒有回來念…
這邊是我後悔的地方,最後做考古題發現:
時間序列必考,有些年度比較難,有些年度簡單,
但是只要對基本知識有掌握,其實是相對好拿分的部份
雖然考古題有練到時間序列的題目,但在背景知識薄弱之下,
像是用硬記的,上了考場果然GG,
時間序列的題目計算部分我直接跳過,
只寫了一些名詞定義和說明類的(之後考試技巧章節會再講)
QFIC基本上分成財工部分和投資部分,財工早上考,投資下午考,
財工部分的配分約占55%到60%。
財工大部分的題目都是計算題,
所以這部分對大部分數理背景較強的精算人員可能是相對比較熟悉的,
但涵蓋的內容很廣泛,所有學界、業界有在用、沒在用的模型和方法都在範圍內,所以雖
然內容的深度並沒有太深,
(個人認為雖同樣以數學語言做整本書的主幹,Neftci相較起Shreve較不嚴謹,
數學上琢磨也沒那麼多,主要著重在涵蓋大量範圍的財工模型運用)
但內容的廣度就足以讓你需要花很多時間把這些東西都看過。
再來就是考題的計算量非常大,時間根本不夠用,
就算對這些計算很熟悉了,考試還是不太可能在給定的時間下寫完;
如果對於計算的基本熟悉度沒有的話,那真的就兇多吉少。
所以熟練計算是非常重要的,
不過我這一塊也做得不好,因為我也是到最後在練考古題時,
才意識到計算的重要性,一開始在念教科書內容時,其實沒有搭配題目練習,
所以如果讓我重來,我會建議大家搭配新的那本教科書: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mathematical finance volume 1 stochastic calculus做
練習,經過大量練習寫起考題來應該會順很多。
不過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對於觀念的鞏固,
雖然我沒有做大量的計算練習,
但在念書時都有認真想推導過程,
所以無形中其實也算在心裡練了那些計算。
投資方面的部分,就像我前面講的,
自認基本知識已經有掌握,我念的方式是以study manual為主,
教科書為輔,
我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是portfolio management process和asset allocation,
這些都是必考題,而且相對容易掌握,有念有分。
其餘投資資產的部分就是能記多少是多少了,
基本上股票、債券、MBS、CB等等無所不包,
內容也是非常廣,而且會帶入一些專有名詞,
務必搞懂那些專有名詞背後的涵義是什麼,這些可能直接就是考題了。
投資的部分考題也是有計算題,包括如何做資產配置、資產負債管理、
投資決策、投資策略等等,這些我覺得都是相對好拿分的部分,
務必對考古題那些題目的題型深度掌握。
投資部分相較於財工部分是比較簡單的,時間也比較沒那麼壓迫,
所以在準備上不要忽略任何一種考古題出現過的題型,
不像財工部分可以放掉一些題目不寫,
我認為除非是記誦性質的題目無法強求,計算題都必須要掌握。
前面多少已經提過整個準備流程,再總結一下:
基本上我就是把所有考試內容先念過一遍(textbooks + study manual),
財工和投資有不同的準備方式,
全部念完之後就只剩兩三個禮拜了,
這時候就開始寫七份考古題+念PAK condensed summary。
剛開始寫考古題時很痛苦,因為大部分題目沒看解答還是不太會,
對於自信心打擊蠻大的,因為就快要考試了,想說是不是還是準備不足,
但越寫越寫就對它的題型越加掌握,SOA出的官方解答又非常詳盡,
還會告訴你考點是什麼,大部分人寫得不好的點在哪裡,
等於告訴你他們預期的答案應該要長怎樣,真的是很佛心。
最後衝刺階段我大概就是花兩三成的時間念PAK condensed summary做複習
(我自己念書是沒有什麼筆記的習慣,有些人分享他們邊讀會邊自己做筆記,這時候念自
己做的那些筆記,效果應該會大過於念condensed summary)
其餘的時間就拿來做考古題和檢討考古題。
從2013 fall到2016 fall總共七份的考古題,我做了兩遍,
這也就是我最後衝刺約一兩個禮拜所做的事情了。
小記-
因為工作比較繁忙,很難請假,
原本的計畫是在考前一兩個月把溫書假分開來請禮拜一或禮拜五,
每個禮拜全職念三天,但最後很悲慘的都無法照這個計畫請,
幸好最後還是成功在考前請了三天溫書假,
(原本應該有十幾天的溫書假配額的,好浪費XD)
加上六日,考前五天就是專心做考古題和複習condensed summary
現在想到那幾天去圖書館的時光還是覺得很痛苦XD
就是每天算不完的隨機微積分、記不住的內容和不停對自我的質疑,
不過這段時間真的是最重要的,要把自己的狀態在考前調到最好,
才有機會戰勝這個大魔王。
【考試技巧】
時間控制是一切。
就像前面說過的,財工部分的考題,計算量多到你不太可能算完,
這時候你就要在時間上做取捨,所以每分鐘的配置都很重要。
我基本上的作法是這樣的:
因為整個考試分數100分,考試時間五個小時是300分鐘,
每一個考分所分配到的時間就是三分鐘。
任何題目,只要它有一分,它就是分配到三分鐘的時間,
只要它是兩分,它就分配到六分鐘的時間,依此類推,就這麼簡單。
不要因為哪題比較困難,就自己分配給它比較多的時間,
沒有哪一分是比其他分更重要或更不重要的,一分就是一分。
但這只是第一輪的配分,因為財工部分基本上算不完,
所以在第一輪寫的時候,
我會跳過那些我覺得沒把握或在分配下的時間寫不完的題目,
因此全部寫完第一輪之後應該會剩下那些被跳過的題目分配到的時間,
這時候再去做自己覺得相對有機會的題目,或是去補沒寫完整的題目。
再來,整張考券在批改的時候,是分成非常細的單位下去改的,
任何一個子題都是獨立的計分單位,並且SOA的考官們會部分給分,
所以任何子題都要試著去做答,特別是那些非計算題的部分,
一定要寫寫看,反正又不倒扣,隨便寫搞不好還真的拿到一些分數。
計算題也是,因為會部分給分,SOA考古題的詳解也強調,
重點不是你算的數字對不對,而是回答的過程、邏輯、推導合不合理,
有沒有回答在正確的方向,這些都會部分給分。
像我這次的經驗,其中有好幾題知道一定是錯誤答案,
不過我的推論過程還是有寫完整,
印象最深的是兩個題目,一個題目是有關兩個隨機過程的相互關係,
明明覺得應該可以掌握的,可是怎麼導都導不出個漂亮公式,
花了蠻多時間,最後還是導不出來蠻氣餒的,但我還是有把推導過程寫下
另一個題目是duration match的題目,
最後算出來的資產配置其中一個資產餘額居然算出負值,
然後把這個資產配置金額帶入,怎麼樣都跟想要算的duration對不起來,
而且應該是差得蠻離譜的,記得那時候驗算了兩三遍還是找不出問題= =
其他還有很多題目也是類似的情況,自己覺得最後寫出來都抖抖的,
不曉得對不對,但推導的過程自己覺得應該都在正確的方向上,
所以考官應該也都有部分給分。
以我空了兩個大題,大部分題目又都沒把握之下還能過關,
我覺得應該也幸運給了比較仁慈的考官改XD
【最後總結】
真是抱歉,拉哩拉紮的就寫了一堆,
能夠看到這裡的板友也蠻厲害的XD
最後我想要講的是準備考試的心態。
入行前一直知道精算這一行在初期最辛苦的就是要邊工作邊考試,
雖然之前在做FAP的時候也覺得蠻累,不過因為畢竟不是考試,
有空有心情就有一搭沒一搭的做,也不覺得太辛苦。
但面對第一個FSA level的考試就真的覺得邊工作邊考試是蠻辛苦的,
考試時程就擺在那邊,準備考試的計畫卻很難照著進行,
因為工作上常常會突然冒出非預期的事情,
要加班的情況下打亂讀書安排。
上班就已經很累了,每天早上還要逼自己爬起來念書,
會覺得那段時間都一直是蠻緊繃的。
所以我覺得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考這個試到底是為了什麼?
當然加薪是一個最重要的動力XD
不過說實在的,就像版上常常會出現的討論,
精算付出的努力所得到的回報(至少在台灣)相較於其他投資或銀行的工作,
也不一定會比較高。
如果考試只是為了加薪,那念書起來會很痛苦的,而且也不值得。
但如果回到想要學更多東西、讓自己更充實的面向上,
我很珍惜精算這個在工作的同時還能不停學習新知的行業。
精算有個特質是知識的分享非常普及,
不管是跨國或跨學術領域交流,這個圈子裡面許多理性而聰明的人,
儼然形成一個利益共生的共同體,
使用的技術艱深但是又能同時保有商業世界的彈性並廣納意見。
回到SOA,
SOA設計的這些考試在我看來完成度是很高的,
同時著重在觀念和基礎知識的習得,每個考題都是先有個學習目標,
為達到那些學習目標才出那些考題,而不是為了考試而考試,
並不會刻意刁難
(至少在QFIC這個科目,我感覺沒有什麼是要硬背的沒意義細節,不過聽朋友說ERM track
似乎有更多瑣碎的記憶)
如果是站在想要完整的習得這些知識、方法論和技能的角度來參加考試,
那考試本身的準備就是我們的收穫了。
不管過與不過,學到的就是你的。(sorry,老生常談一下XD)
這次我很幸運得過關了,
不過在公布成績之前其實早做好心理打算,
過很好,不過也很好,我就可以把那些我不熟、準備不足的部分補齊,
反而現在過了,去念那些東西的誘因就會減少XD
不過為了準備QFIA的考試,該補的還是會去補起來。
雖然記憶力孱弱,總是覺得考過就東西都忘光光,
不過現在能比較釋然,因為技術日新月異,
重要的是能隨時pick up新技能的能力,
而進行這些考試的準備,就是對系統性學習很好的訓練過程。
感謝大家看到這邊聽我囉哩八縮的講了一堆,
如果有想要問問題的我不排斥,
不過還是對於想要問問題的板友們做個提醒:
1.基礎問題請自己先想辦法找找看,官網和論壇的資源都很多
2.Study manual或是教科書的資源我是不會提供的,也無法跟你說要去哪找
3.如果是以上兩點或是其他我不想回的題目,我會直接忽略,先說聲抱歉了
最後祝福大家 精進充實
作者: smallvc (blue-cow)   2017-07-15 13:40:00
很棒的心得!
作者: kevin292 (小范)   2017-07-15 14:26:00
恭喜版主!謝謝分享
作者: NoodlesFSA (Noodles)   2017-07-15 14:53:00
大大大推!謝謝大大的拋磚引玉,讓晚輩獲益匪淺
作者: love113w (free)   2017-07-15 19:14:00
謝謝前輩
作者: goenitz8 (工工偏頭痛)   2017-07-15 22:16:00
謝謝前輩
作者: callTM (TMD)   2017-07-16 01:45:00
3-4個月感覺有點強....通常是用infinite actuary
作者: c10121 (阿俊)   2017-07-16 11:12:00
推!
作者: liker (like)   2017-07-16 17:28:00
作者: aaggh2003 (宥宥)   2017-07-17 04:37:00
噢噢謝謝前輩 最近這幾天正在煩惱周圍的人都是走life不知道自己選擇QFI究竟對不對 雖然我不喜歡背誦但也很擔憂自己的數學能不能應付 會再仔細想想的!
作者: tingkang (Old Man)   2017-07-17 19:19:00
豪猛
作者: cmark1012 (CMark)   2017-07-18 10:49:00
很實用,推推推!
作者: champion1017 (champion1017)   2017-07-19 23:09:00
強!
作者: rochelle (等待雪落的聲音)   2017-07-21 00:15:00
推用心的心得
作者: littleeric (小盧)   2017-07-21 01:31:00
沒有財工背景的人最好不要選investment track. 選自己最有把握時機會過的最重要. 哪個track一點關係都沒有, 只管你有沒有fellow!
作者: ProfAsk (問教授)   2017-07-21 14:02:00
感謝分享,也説聲恭喜!
作者: itnight (力口──力口)   2017-07-23 08:31:00
推!感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