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以下兩個案例:
案例一
2007年時,楊禮軒手邊有價值幾十萬的股票,每月剩餘現金不多的上班族。可是,7年過去了,從事軍職的楊禮軒從年輕就開始努力存錢買房
,他在30歲前就已經擁有兩間不動產,比別人多了一份租金收入。早年他買房時的房貸利
率高達9.5%,因此他領到薪水就趕緊繳房貸。但是當他看到利率像溜滑梯般一直望下探時
,他開始做出不同的理財決策─不再拿閒錢還房貸,而是投入股市,養高殖利率的股票。
楊禮軒以長抱高殖利率股票為主,初期鎖定民生消費類股投資。剛投入股市的隔年就碰上
金融海嘯,股價腰斬,但當年度配發的股利卻不受影響,這更加深的他抱股賺股息不賺價
差的決心。
當時,楊禮軒算過,手中的持股約200萬元,以殖利率8%來看,一年股利約16萬元,如果靠
每年慢慢新增投入本金,要達到年領50萬元股利,至少要625萬元的資本。若殖利率降到6%,
更需要833萬元,這意味著楊禮軒恐怕在50歲前,都難以達成年領50萬元股利的夢想。
於是2012年,他前後向銀行增貸兩次,共325萬元,買進殖利率高達7%~8%的股票。若以
貸利率約2%估算,中間等於有超過5個百分點的利差。楊禮軒的做法正是把房子從負債(房貸)變成資產(股利、生息資產),而他精選高
殖利率的股票賺穩健股息,就是借錢投資的下檔保護利器。如今每年股利50萬
案例二
研究機構職員蔡海茲從2003年開始,每年拿出30萬元存款,固定投資3檔高配息股,無論
台股看漲、或看跌,一定買進,6年下來,3檔股票含配息、配股、再加股價增值,合計市
值已達303萬6,000元,平均年報酬率達16%。
6年下來,他從口袋拿出來養這個現金流果樹的本金只有180萬元,但3檔股票含配息、配
股、再加股價增值,合計市值已達303萬6,000元,累積報酬率168.67%,平均年報酬率達
16%。假設蔡海茲把相同金額的資金,存在銀行放定存,6年下來,利息只有10萬多元,年
報酬率相差14%之多。
儘管金融海嘯,讓台股重跌46%,但是,蔡海茲對這個用股票打造平穩現金流的果樹
,非常滿意,不但抱股不賣,還打算用相同的股票再存4年,讓果樹再長大1倍。按他估算
,屆時,每年光靠股票配息就可以領超過72萬元,平均每月可領6萬元,至於現在,這個
現金流果樹,每月就可為他產生近3萬6,000元的股息收入。
問題:想請問各位先知股神,如果沒房借貸,每年丟30萬買定存股,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