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
(似乎)看到版上不少人覺得6%以上的年報酬就會伴隨著高風險。
希望我能透過我自己的經驗來分享給一些真的對理財有興趣的鄉民。
(個人固定收益的投資報酬在6~20%,還有個成功的IPO案,
也許版上有更厲害的高手,就希望能不吝指教了。)
一般來說,風險與報酬會成正比。
但在真實的資本世界,以各投資類別來說,並不是一定成正比。
對於風險,我的定義是,"可知事件的掌握度",以及"不可知事件的預期"。
此外,還要了解最根本的遊戲規則,以及退場機制。
以一般的股票、外匯、基金、選擇權期貨來說:
可知事件通常是歷史價位、歷史成交資訊、技術分析、流通性、
與不確定的公司內部消息、公司發展策略等等,公開及可供認證之資訊。
不可知事件,通常是大戶做股票、系統性風險、道德風險、自然災害、關鍵人死亡…等等,難以預測之訊息。
以定存股中華電、兆豐金、中鋼、0056等等來說,
過去五年最高與最低價位各別是
123-88.1;28.85-19.85;30-17;26.52-20.02,最多差56.66%、最少差24.5%。
最高股利收益是兆豐金的6.13%。
如果您真的在最高點賣出兆豐金,最低點買進,5年獲利大概是75%。
但我們大概只能在夢裡買的到。
絕大部分時間,散戶不清楚公司發展策略對市場的影響、大戶買賣、道德風險…
內部消息等等,所以我們對於"未知性的掌控度"其實非常之低。
很大的可能,我們會賣在很低點,買在很高點,五年報酬大概是0.01%。
老實說,就算跌了,除了等待與贖回,也不能怎樣。
所以對於未知的"掌控"程度越低,"風險"才會越高。
所以對於未知的"掌控"程度越高,"風險"才會越低。
風險,其實是跟掌握度成反比,不是跟報酬成正比。
股票、外匯、基金、選擇權期貨皆如是。對其掌握度才是風險高低的關鍵。
那穩定的報酬是如何產生的?
以巴菲特的投資來說,引用維基的話:
"每當巴菲特對某一企業表示有收購的興趣時,
他會對企業主清楚地表示:
1. 他不會干涉公司的運作或治理;
2. 他將決定最高主管的雇用與薪酬規定;
3. 任何分配給該企業的資金都有標價(一最低報酬率);
此一程序在鼓勵企業主,將營運產生、
但再投入的報酬率不高於前述標價的多餘資金,
歸還給波克夏總部,而非滯留於該事業低報酬的項目上。
這些現金便可釋放出來,以投資在較高報酬率的機會上。"
如果您對於管理階層也有很高的"掌握度",
您的報酬也不至於會完全由市場來決定了。
另一個案子中,
美國有個專業的房產管理團隊,專門租房給低收入戶。
但是跟州政府簽約,如果租戶繳不出費用,就會補貼給該公司。
這案件掌握度雖在政府,但政府違約的機率很低。
所以賺錢的機率是很高的。
有些放貸的投資案,以房產作為設定。
只要還不出利息或是本金,就會拍賣借方的房子。
預計上市的公司,其部分擔保的可轉換公司債,也是個很好的投資標的。
這些投資,不能說沒有風險,但是可掌控度非常高,
相對來說"風險"就非常低了。那報酬的部分,就看當下操作的方式來決定了。
報酬不會跟風險成正比,是跟你對資源、資訊的掌控度成正比。
對於風險的評估,我們也不能無限上綱。
就像是覺得吃東西一定會被噎死,出門一定會被車撞,
台銀會倒,國家會垮,
這樣的前提之下,沒有投資可以投了。
"合理的"評估其各項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更是高報酬投資中要做的事情。
除了投資標的本身的選擇外,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不選擇也是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