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forent (為何那麼愛睡覺呢?)
2020-02-26 04:37:03這版都是以數字來衡量的,雖然說大部分隱含著像生涯版整理出的人生框框.
但其實我從內地回來,就一直認為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內地知道他們整合起來比較慢,但我也其實就喜歡那種環境.會有很多不一樣.
所以,回來的時候雖怪,但那時也沒甚麼台灣社會閱歷,也就覺得應該有值得學習的
但現在跳出來,真的就像低學歷老爸會影響兒子智能發展一樣.簡單說這種議題,就像長江一號演的那般
不管怎樣,在這社會背景下,我也不敢承諾台灣女生甚麼,也不想在房貸下被幹屌,因為台灣人很露骨了.
所以,基本上我的策略就是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再買房.但其實只是遇到很多因素這麼剛好而已,就提早買了.
現在是預計六年還清.
總歸,很多事情其實不能等的.所以,也沒說我這條路很對值得炫耀.
現在我兄弟收入不錯,生不出來.但其實也沒太大動力生的樣子.是之前母親希望所以他們才努力的
還看醫生為何生不出,就花了令人暈眩的錢.
我也做好退休規劃,除了付房貸外,大概還有所得替代率1XX%的終身收入
但也就是無子,所以也覺得...這些好像規劃就怪怪的樣子.
可其實我也不太想要有
現在這樣想想好想娶外配的那些人都會生,台灣本土夫妻不會想生
所以,少子化真的主力還是應該放在取外配的人身上才是
移入人口+生育就可快速補足人口金字塔缺口.
但想到這個還是自己不太想要...但你說要給像覺青那樣的吃貨,誰會甘心?
只爭福利結果GDP掉一大半愈吃愈小,對岸首重把餅做大是有道理的
且真的不要看數字,那不是代表一切.對岸現在幸福感都在上升雖然還有很多要改進的
真的很難想像他們有個天花板.
還有,也不想靠房租去養老,處理房子的事情還真的是很累.雖然一路走來人家都在罵沒出息
結果買了房,態度通通變了...這真的是很奇怪.所以,我應該怎樣理財?講方向也不講數字了,人生遲早要入院的保險也做好了.
作者: jun2006 (意念創造經驗) 2020-02-27 13:31:00
版上的財務規劃大都以買房結婚生子教育養老的歷程來規劃但本人不婚不生,房貸約六年就還完,目前還有所得替代率1XX%的終身收入,老後醫療也有規劃了,在不考慮當房東的前提下,想問大家還有沒有其它理財方式?原PO的提問是我理解的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