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中國的相關法規和政策,束縛、綑綁了中國作家和創作者的想像力
使得他們的思維僵化,不能超越共產黨制定的框架。
再加上中國的知識產權,仍然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難以保障創作者的權利與利益。
在這個背景之下,台灣在華語圈,有沒有可能扮演更活躍的、更積極的角色呢?
所謂的活躍、積極,包括但不限於市場占有率。
台灣有沒有可能建立一個,讓作家、創作家可以更友善交流與發表的平台,
更進一步吸引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以及海外華語圈的人來投稿、來交流
進一步的用創新的思維和想法,成為華語圈文化中更具影響力的存在
舉小說為例,台灣過去有許多好的作家,例如古龍、寫《英雄志》的孫曉、莫仁...
但這些作家許多都是單打獨鬥,欠缺揮灑的舞台和資源的挹注。
或許台灣可以考慮,整合產、官、學各方面的資源,搭建更好的舞台讓大家發揮
而不是只讓中國的起點小說網一支獨秀,但起點卻常常面臨忽嚴忽鬆的言論審查。
其他方面也是一樣,我覺得這年頭,不是只有實體的東西有價值,
腦袋和思想是更重要的東西,我們是台灣人,我們生而自由
我們的教育比過去更有活力、更有彈性,但中國的同行還在玩過去那一套樣板文化,
還在吃老本賺錢,還停留在過去的文化思維之中。
領土有疆界,但思想沒有疆界,也不應該被束縛,這是我們台灣的優勢,應該好好發揮
在中國政府從嚴審查,狠抓言論的時刻,其實我看到的是機會,
中國政府透過這樣的方式,自綁手足,侷限了他們自己文化的發展,自我窒息了活力
然而,中國14億人,是不可能永遠只接受官方意識形態,永遠乖乖聽共產黨的話
他們還是需要有一個紓發的窗口,我們台灣可以給他們這個機會
中國的作家也可以來台灣投稿,參與台灣的華語文創作平台
而台灣如果能產生更有影響力的文化作品,也可能反過來占領中國市場
而這也有先例,例如日本的動漫文化,就是成功行銷全球的好例子
大家覺得這種構想可行嗎?
我們台灣的文化圈、文化部,是否可以更有企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