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刪。
先說結論,「藍色窗簾」的論戰在網路上一直打得很火熱,但實際
的問題從來都不是「藍色窗簾」,而是大部分教學者不懂如何詮釋一個
文本,只會照本宣科的給某種爛詮釋 (通常就是教師手冊裡面那套,而
那個解釋總是所有解釋中最爛的,別問我原因,我真的搞不懂,編教材
的人為什麼總是可以選到最爛的那個解釋)。
實際上大家批判而且反對的是這種又僵化又爛的單一詮釋。
加上討論的時候,沒有清楚的定義討論的對象,最終結果淪為兩造
雙方各說各話,然後擁護「文本分析」的藍色窗簾派說其他人沒腦,反
對藍色窗簾派的人說對方腦補。 (不過為了避免大家覺得我假中立,我
也就先說,我是藍色窗簾派的)
但真的沒有必要這樣,所以以下我們得先釐清我們討論的到底是什麼。
我們先假想有個作者寫了一本小說,而讀者讀了。這時候產生了三
個集合,分別是「作者意圖」、「文本表現」、「讀者感受」,理想上,
這三個集合應該完全重和,但實務上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能發生的現象有「作者想說的,礙於筆力不足,無表現在小說上」、
「作者無心插柳寫出一個超爆幹強的小說,但自己不知道」、「小說讀
者因為各種私人因素,無法理解作者透過小說傳遞的訊息。」
這些狀況都是合理而且一直在發生的現象,我想版上多是看了不少
小說的人,應該多少都能明白這些狀況,我也就不一一舉例說明。
直接切入正題,那到底什麼是「藍色窗簾」?
其實藍色窗簾就是文本分析而已啦。就是試圖去詮釋一個作品及其
背後想說明的事情。因為小說文本和物理世界就是斷裂二分,你不可能
直接接觸小說的本質,一定只能透過他外在表現出來逐漸滲透到物理世
界的那些影響去理解小說的本質。
文本分析就是解析文本的展現,試圖去了解作品意涵的過程,這是
所有人都在做的事情,只是多數的讀者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這麼做。
你不這麼做,就不可能看懂任何一個作品。
舉例來說,你今天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一對男女在吵架(文本),你腦
中就會開始有各種想像(分析),他們可能是一對情侶因為生活習慣不合
開始吵架。但你聽著聽著突然透過幾個關鍵字了解他們其實是兄妹,於
是你發現這是一個家庭紛爭(修改分析),就在你打算離開的時候,他們
旁若無人的擁吻起來,你這才搞懂原來家庭紛爭的原因就是他們兩個不
倫關係(再進一步的分析)。
這其實是很日常的事情,幾乎沒有什麼學術可言,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學
理,更不是什麼不接地氣的象牙塔自慰。文本分析就是人類的基本能力
而已。
那「藍色窗簾」到底在吵什麼,其實吵的是過度詮釋,也就是俗稱
的腦補過頭。
為了避免腦補過頭以下有幾個有用的原則幫你判斷這樣的詮釋是否
腦補過頭,如果你看到別的解釋裡面違背了這些原則,你就幾乎能夠肯
定對方腦補過了頭。附註說明,這些原則是小說家朱宥勳的主張,我認
為很有道理,故此引用。
「原則一,文本證據原則
一個詮釋至少要有一個證據,越多越好。而越是抽象、不直覺的原則,
就需要越多的證據。」
比方藍色窗簾原圖中,國文老師的詮釋就不是好詮釋,因為沒有證據支
撐藍色代表憂鬱,故有過度推論的嫌疑(因為我們看不到原句的上下文,
在此僅指其有嫌疑)。
「原則二,最大解釋例原則
能夠解釋越多細節的詮釋,是越好的詮釋。」
這個很直觀我就不解釋了。
「原則三,思路一致原則如果我們用某種思路解釋某一細節,則這個
思路應該要可以適用於此文本的所有同類細節。」
就拿大家很熟的背影來說,如果詮釋是 橘子=父愛。那這個文本裡面的
每一顆橘子應該都要代表父愛。
「原則四,無矛盾原則文本中不可以有任何細節與此詮釋矛盾。」
這個原則是上一個原則的補述,如果背影中我們發現了有一顆橘子,用
父愛去解釋很奇怪,那代表 橘子=父愛的這個詮釋是有問題的。繼續維
持這個宣稱就有過度詮釋的問題。
「原則五,合身原則此詮釋應該盡可能只對此文本有最大解釋力。」
就是再講很多人總是用同一套說詞解釋所有小說,這代表該說詞有一
定程度的不可證偽性,自然有過度詮釋的問題。
礙於能力有限,我簡略掉不少東西。提出這個只是希望大家能在討
論上更聚焦,更能幫助大家釐清彼此觀點。如果對以上原則有問題,也
歡迎大家討論。希望大家都能變成快樂、正直的藍色窗簾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