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哪本書水調歌頭抄得最好

作者: shuanpaopao (八咫鳥)   2017-09-07 06:02:21
前幾天追調教大宋時,剛好看到抄水調歌頭的部份。
節錄那章後作者「為什麼作者都只抄那幾首」的回應。
──
這裡只是想替所有的歷史作者說句公道話。
有的書友說:
「怎麼所有的歷史書,翻來覆去,抄的就是那幾首詩、幾首詞?
就沒點新鮮的了?什麼水平啊?」
有新鮮的。
「一年春事都來幾,早過了,三之二。」
「綠暗紅嫣渾可事。綠柳庭院,暖風簾幕,有個人憔悴。」
很少有人讀過這首詞吧?寫的是什麼?誰寫的?好在哪裡?
如果單拿出來,你們看著是不是一臉懵逼?
歷史文抄詩詞這是必然,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想寫好一個抄詩的橋段,
不單要情節夠突出,
而且抄來的詩詞要附和意境、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不然就是瞎抄。
中秋節我抄個《滿江紅》不合適,
同樣作者抄個九成九的人都沒聽過的詞,你們也得認可才行吧?
所以抄詞的同時,詞要合境、意要達心。
還要有極高的辨識度,減少因註解旁白出戲的可能。這很重要。
那麼什麼樣的詞讓人一聽就知道是幹什麼用的,誰寫的,表達什麼意思呢?
也就只有那麼幾首了吧?
「明月幾時有」寫中秋的,《滿江紅》愛國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騷包耍帥的。
這就是名詞名句的辨識度,
不用作者再破壞整體文章的連貫性去特別交代詩詞背景、意境的現成貨。
就比如剛用過的《聽穎師彈琴》,
你們回頭再看蒼山用了多少筆墨去說明這首詩的成因和意境?還要刻意去渲染氣氛?
可即使渲染了那麼多,蘇子瞻最後把《聽穎師彈琴》改成宋詞,
似乎你們的反響也不是很大吧?甚至沒當回事兒。
殊不知,蘇軾改那首詞從技術層面和美感上都比《水調歌頭.丙辰中秋》牛的多。
這就是它的天然缺失,知道的人太少了。
所以以後看歷史文,別噴作者就會那幾首詞。真的是能用的太少了。
───
「水調歌頭」、「青玉案」等等有名,辨識度高。
與其說是給古人看,不如說是給多數古文造詣不深的讀者看。
通常來說是作者不會寫,只能用抄的。
但就算作者文學底子深厚能自己寫,讓主角用自己寫的詩去打臉,
多半也會被質疑「哇你算老幾?憑什麼你寫的能折服古人?」,
用一些不有名的大概也是「這首聽都沒聽過,憑什麼折服古人?」
還得花篇幅解釋這首好在哪,
不如大家都抄地位就擺在那的大殺器來用省事。
誰敢說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不好?
誰能質疑青玉案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寫得不美?
讀者不敢,書裡的古人也就不敢。
既然大家都說好,甩出去能技驚四座也合情合理了。
用到爛的那幾首,
穩定發揮著讓讀者知道「懂,這裡是主角要裝逼。」的作用。
至於要怎麼「抄得好看」,才是作者發揮本事的地方。
說到底就只是網路小說─歷史分類,不是古文賞析。
詩詞只是點綴,用途在烘托氣氛。
也知道作者的極限多半就在那裡,可說是「不得不抄」。
別太荒謬的我都能接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